分享

“道”与“欲”是对立的吗

 醉牛988 2019-02-28

宋明理学对道教有深刻的影响,后世道教如净明派、全真派,在思想上都与宋明理学有极为深厚之渊源。理学提出了以“理”为宇宙本体的观点,将“理”和“欲”对立起来,而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这固然有其高尚之方面,但是大而不当,高而难继,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于是有伪道学,有以理杀人。


在明清以后,尤其是明末清初,士大夫遭遇了亡国之痛,于是思考思想之缘故,从而由重心性,转而为经世致用。而满清一朝崇尚理学,尊君而抑臣,使士大夫变成没有思想的机器,有才学的又沉迷于乾嘉训诂之学。使文官失去了对君权的制约,你是臣子嘛,要无条件的服从。所以民间又出现了《弟子规》和许多贞节牌坊。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道教改革不能“以戒杀人”


道教的很多思想和制度,也是受此而来的。有道友说道教需要改革,制度的改革,许多制度已经不适宜现代社会了。诚然。但是制度的源头,仍然是思想。思想决定了现实。为什么在基本工资五千的今天,有的庙里给道众一月500元?因为你是修行人嘛,修行人在乎钱干嘛?要守戒,要修行、要吃苦。这就是现代版的“以理杀人”,我称之为“以戒杀人”。


“贵情而不禁欲”


还有就是关于情欲的问题。其实在明清两代,都有重情的思想,尤其是明代的汤显祖比较著名。清代则有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一书,也具体的阐述了戴震的思想。大体是贵情而不禁欲的。大抵是在宋元以后,道教就不近人情,而主张禁欲修行了。以前的人神恋爱,在宋元之后,也逐渐绝迹了。道教变得呆板、迂腐了起来。


重大节 轻细节


明清以后的思想界是有走出理学的思潮的,直到现在很多思想家都在讲这个问题。李泽厚主张将个人的宗教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分开了讲。比如管仲吧,虽然个人生活有许多不合乎礼法的地方,但是他能够匡扶齐桓公称霸,宗于周朝王室,抵御夷狄之患,就可以称的上“仁”。我们现在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点,老是以细节问题苛责别人,却不注重大节。好比一个人吃素念佛,却不忠不孝,这个修出来的是个什么呢?所以我说主张以大节为主,看他对道教、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私人生活如何如何。


道教发展需要的不是老好人


比如李一,有很多人骂他,但是我觉得李一还是个不错的道士。他能把道教思想推介给当代的名流、富商大贾,能把这些人笼络住,你能么?你说你能吃苦、不贪财。道教发展、社会进步需要的不是老好人,而是一些能真正办事的人。而现在我们很多道友仍然是以理学苛刻的条约去要求人,这样是不可能选拔出优秀的人的。并且也不符合现代的社会。你让那些富商大贾、演艺界名流,禁欲修行,根本不符合实际嘛。所以为什么以前道教要推房中术,就是通过欲望而引导人们修行,而不是盲目的反对禁绝情欲。


道教如何适应现代社会


理学是理欲对立的。为什么明清以来“走出理学”的思潮发展至今也有几百年,再加上近现代的启蒙思想,为什么道教却仍然顽固保留着许多陈腐的思想呢?我想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已经很久没有接受先进的思想了,固步自封了。而之所以固步自封,在清朝是没办法的,因为满清崇佛、崇理学,对道教是压抑的态度,所以没办法出现大的思想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自明朝以来,失去了唐宋时期道教重视道学的传统。因为不去学习老庄列、关尹等书,而是学经忏、敲锣打鼓。整个教团没有了思想,只有科仪。而最终的结果是科仪现在也越做越不像话,铙钹越来越花哨,跟唱戏的没啥区别。


道教现在面临全球化和现代化的问题。而要真正比较好的处理好这个问题,使道教适应现代社会,就必须要加强道学高士的培养。只有改变了思想,提高了境界、提升了水平,很多问题也就自然会有解决的方法和动力了。为什么说政治的改革,必始于学校,就是这个缘故。

(文/ 万景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