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来了】热管热回收系统的除湿再热应用及分析

 wunianyi 2016-01-26

图1 西藏地区热管的应用,利用热管导出地下的热量,防止地下冻土层融化导致沉降而使铁轨变形
1引言
热管自20世纪60年代发明至今,因其优良的导热性能,已经逐渐应用于航天、核能发电、通风热回收等领域。

热管是靠自身内部液体的相变来实现热量传递的传热元件,在抽成真空的管子里充入适当的工作液,再将其两端密封,在工作时,热管的一段受热,内部的液体发生相变,由液体变为气体,气体在温度低的一端冷却成液体流到受热端完成循环。
2热管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2.1常规热管热回收系统:
空调系统常常使用的热管作为热回收器,利用热管绝佳的传热性能,冬季回收排风中的热量加热新风,夏季回收排风中的冷量冷却新风,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见图2)
图2 热管热回收器工作原理(冬季)
2.2 热管除湿系统
2.2.1常规空调除湿。
空调系统中,一般使用直接蒸发盘管除湿,溶液除湿,转轮除湿,表冷器冷却除湿等方式为空调系统除湿,而前三种除湿方式因除投资高,运行费用高等缺陷,只在一些特殊的工业场所使用,现在最常使用的除湿方式是表冷器除湿,空调系统在为整个建筑供冷的同时,除去空气中的一部分水蒸汽。

在中国 华南地区尤其沿海地区,夏季常常闷热潮湿,常规的中央空调机组进出水温度为7℃/12℃,进出风温度为27℃/15℃,对于一般的规格较低的商用建筑,15℃左右 的出风温度已经满足日常使用,但是,对于高端的办公楼、酒店、商场等场所,15℃的出风往往不能满足除湿要求,如果满足除湿要求,必须要增大表冷器冷却面积降低出风温度,而较低的出风温度舒适度非常低,很多项目通过增加一级加热(电加热或蒸汽加热)来提高出风温度,这样整个系统不仅复杂,增加初投资,而且,运行时能耗非常高,不能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 。

以某办公楼为例,办公楼采用全空气系统,夏季运行时,回风通过初级过滤进入表冷器冷却和除湿,经过降温和除湿的空气由于温度较低不能满足舒适度要求,所以表冷器后设置加热器加热空气,使空气状态点达到舒适干燥的要求 。(见图3)
图3 某高档办公楼空气处理机组结构
2.2.2热管除湿技术
普通空调机组夏季的空气处理过程是外界湿热的空气通过表冷器除湿降温变成干冷的空气。热管除湿技术(如图4)是利用热管良好的热传导性能,把热管的两端放在空调机组表冷器进出风两侧,空气被处理时,先流过热管的冷却端,冷却端预冷空气和进行一部分除湿,同时冷却端被加热,热量传递到另一端。然后被预冷和除湿的空气流过表冷器进一步除湿和降温变成干冷的空气,然后干冷的空气在流过热管的再热端,再热端通过来自冷却端传递来的热量加热干冷空气,同时再热端被冷却。舒适度较差的干冷的空气被再热端加热成舒适度接比较高的温和的干空气。(见图4)
图4 热管除湿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举例热管热回收机组的工作过程,如图5,6,7,8,新风(状态80oF,27℃,75%)经过热管冷却端,热管内的液体受热变为气体,流经热管空气被冷却和除湿(状态70oF,21℃,70%)。空气再流经表冷器被处理成机器露点(状态50oF,10℃,97%),此状态点空气温度较低,如果直接送到室内舒适度非常差,所以经过表冷器处理的空气再流经热管的再热端,在次被加热成舒适度较高的状态点(状态60oF,16℃,67%),同时热管内的气体被冷却成液体,冷却后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回冷却端进入下一个循环。
图5 除湿热管的核心构造
图6 热湿空气经过热管冷却端,热管内R134a液体被加热成气体
图7 空气通过表冷器被进一步冷却成机器露点
图8 被表冷器处理成干冷的机器露点的空气经过热管再热端,热管内R134a气体被冷却成液体
3结语
热管除湿技术现在正在低纬度的高温高湿地区推广使用,在东南亚的许多新建厂房和办公楼中已经逐渐作为标准配置。但是,这在我国应用案例较少,像海南、广州等地区非常适合使用此热管技术,且生产热管热回收的厂家通过简单改变生产工艺就可以生产除湿热管,易于制造和大规模生产,造价低廉,所以热管除湿技术是一种低成本,无能耗却能提高舒适度的空调方式。

回复“猎头”可以查看求职招聘信息(不定时更新哦!);

回复“热点”可以查看《暖通空调资讯》上热点文章(不定时更新哦!);

回复“周报”可以查看行业一周热点事件,企业一周重大新闻;

回复“报告”可以查看《暖通空调资讯》半年度、年度报告;

回复“其他”可以查看暖通空调资讯联系方式、官方微博、QQ等。

版权申明:

本微信内容为暖通空调资讯,如需转载请注明源自暖通空调资讯微信:hvacrinf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