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尹 ——五朝元老 四朝宰相

 修和 2016-01-26
五朝元老 四朝宰相——黄尹 伊尹,字阿衡,又名阿黄,据权威甲骨文字学家郭沫若等人考证,伊尹就是黄尹,出生于夏帝皋9年庚寅(公元前1831年)4月初8午时。他是我国先秦经典史籍上倍受尊敬、赞佩的传奇英雄,自幼聪明好学,天文、地理、政务、军事无一不精,是商朝有名的文滔武略之良才(司马迁《史记—殷本记》里有记载)。 夏朝末年,帝王乱德,政治腐败。他七十余岁仍怀才不遇,于是隐居山林不仕,以待扶佐有德之帝王。后来,东夷部落的商族势力崛起,商王成汤大有王者之气。因此,他想方设法要去投奔并扶佐汤王成就帝王之大业。于是,他为了接近商汤,先自当做有莘氏家族的奴仆。后来,有莘氏嫁女给商汤,黄尹作为媵臣(配嫁的奴隶)一同来到商汤之处。有一次,黄尹肩负大鼎为商汤做食调味。他先和商汤讨论食味之道,进而讨论到君臣治国、一统天下的大道理。商汤听了非常佩服,就起用他为宰相,作为自己的扶佐之臣。由于得到黄尹的辅助,商汤消灭了夏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殷商王朝。 商汤崩后,外丙继帝位。在随后的帝中壬、帝太甲朝,黄尹连续任宰相,做了四朝的宰相。到帝沃丁时,他已任宰相三十多年,成为殷商王朝初期实际上的主宰。商初王位的确立,政策的制订、实施,都出自他一人。他用毕生精力,扶助商朝的四个天子,历经五朝,成为商朝前期的重要政治人物。他对商王朝的建立、司法制度的制订以及政策的实施,无不竭尽全力。在帝太甲初立之时,太甲政治不明、暴虐不仁,更不尊成汤制订的法律制度,于是,黄尹就把他放逐到桐宫三年,自己摄行政理国事,等到帝太甲在桐宫悔过三年以后,又把他迎接回来即帝位并归政于他。帝太甲重新即位以后,一改以前的违法乱德之行,施行仁政,广修善德,以至诸侯归附、百姓安宁。伊尹又为颂扬帝太甲,作《太甲训》三篇。到帝沃丁即位后,他已年过百岁,终于功德圆满,寿终正寝,逝于商朝第五个天子沃丁在位期间,大约在公元前1731年,葬于亳。 因为黄尹对商王朝的巨大功勋,所以他死后不但倍受商人的怀念和崇拜,也受到先秦百家经典的极力盛赞。他一生著作很多,主要有《女鸠》、《女房》、《闲有一德》、《伊训》、《肆命》、《徂后》、《太甲训》三篇、《说命》等政论道德文章,其中有的被收录于《尚书》,永传后世。在《诗经—商颂》中,有《长发》一文,其最后一节就是歌颂汤臣黄尹的。词曰:“昔在中叶,有震且业。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实维阿衡,实左右赏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