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发布

 yanrulu2004 2016-01-27



日前,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了《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序中强调,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充分证明控制血糖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血糖监测已成为现代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致力于推动我国糖尿病防治的标准化进程;为了规范糖尿病诊疗行为、加强糖尿病的有效管理,2011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血糖监测学组发布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


然而,现况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临床医护人员对血糖监测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仍然不够,糖尿病患者仍缺乏针对血糖监测的系统的指导和教育,而部分临床医师也缺乏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规范治疗行为的指导和训练。


此次,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陈莉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包玉倩、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翁建平等在内的多位专家参与了新版《指南》的制定工作。


《指南》的第一部分介绍了毛细血管血糖监测所包含的自我血糖监测(self 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和在医院内进行的POCT血糖监测两种模式,还涉及了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的方案、影响因素以及患者教育相关的内容。


《指南》的第二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的检测方法、测定的标准化、临床应用(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状况及诊断糖尿病)、检测的优势、影响HbA1c检测结果的因素以及HbA1c的局限性。


《指南》的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的检测方法、正常参考值、临床应用(评价短期糖代谢控制情况、筛查糖尿病)、检测的优势、影响GA检测结果的因素(血白蛋白的更新速度、体脂含量、甲状腺激素)以及检测的局限性。


《指南》的第四部分介绍了呋喃葡萄糖的C-1脱氧形式1,5-AG。2003年,FDA批准将1,5-AG 作为评价短期血糖监测的新指标。《指南》的第五部分介绍了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的临床应用及适应证以及使用范围。


特别备注:本文根据中华糖尿病杂志2015 年10月第7卷第10期《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整理


来源:生物探索


声明:本微信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目的,仅用于分享专业知识,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邮箱:ivdchina@ivdchina.com),我们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