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番茄病害清晰图谱大全

 昵称30415268 2016-01-27

    附近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病斑凹陷,有同心轮纹,斑面着生黑色霉层,病果易开裂,提早变红。 病原物

     王连平对番茄早疫病菌研究结果:

     1)形态: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菌丝呈放射状生长,菌丝发达,气生菌丝灰白色。将其平铺于培养基

    上,菌落初为淡灰色,后转为青褐色、褐色,菌丝生长快,在25?下培养7天,菌落直径一般在8厘米以上。该病原菌在PDA等一般培养基上较难产孢,经诱导处理可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长不超过110米,分生孢子单生,褐色,倒棍棒形至长椭圆形,大小(150300)微米×(1519)微米,一般有多个纵横隔膜,

    有长喙(一般不短于孢身长度),极少数孢子喙有分叉。

     2)特性:PDAPSA是其最适合培养基,pH212菌丝均能生长,pH68生长较快。该菌在535?均能生长,其中,最适温度为2530?;在535?分生孢子均能萌发,适宜温度为2530?;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10分钟)。该菌对多种单糖、双糖和多糖等碳源及有机氮、无机氮等氮源都能利用。葡萄糖、蔗糖和

    甘露糖为最适碳源;酪氨酸甘氨酸、天门冬酰氨为最适氮源。该菌在一般培养基上不经过特别处理,一般不产孢或

    很难产孢紫外线照射促进产孢,番茄汁培养基结合紫外线照射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

    侵染循环

     病原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表面越冬,附着在种子上的病原可存活2年,播种带菌种子,种子萌发时即可发病,病原从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形成初次侵染,潜育期23天后出现病斑,35天产生分 生孢子,并可通过气流、雨水、昆虫和农事操作进行多次侵染。在大棚内,病原主要是种子携带分生孢子成为初侵

    染,土壤中带有分生孢子,或者从通风口处,风携带分生孢子进入大棚,完成初侵染。 发生因素

     早疫病的发生与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叶片生理年龄及品种耐病性有直接关系。

     1)环境:湿度是病害发生与流行的主导因素,田间发病前5天均温为21?,相对湿度大于70%的时间超2天,早疫病即可发生。湿度80%以上,温度2025?最易发病。 2)栽培:番茄连作,栽种密度过大,基肥不足,灌水多或低洼积水,或阴雨天气造成环境高湿,结果过多,

    植株生长衰弱等,都有利于该病暴发流行。春季棚室栽培,番茄定植后,昼夜温差大,塑料薄膜上常结有小水珠,并落在叶片上,形成一层水膜,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茄抗5号、西粉3号、早丰、北京早红、密植红、满丝、苏抗11、佳10号、佳粉15号、毛粉802、毛粉903烟粉1号、陇番5号、粤胜、奇果、矮立元等。?重病区实行轮作,与其他非茄科作物进行23年以上的轮作。?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老、黄叶,摘除病果,拔除重病株带出棚

    室外深埋或烧毁。?高畦覆地膜栽培。合理密植,施足粪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盛果期后为防止早衰加

    重病情,要及时追肥或喷叶面肥。?灌水采用膜下暗灌、滴灌或渗灌,上午灌水,灌水后适时放风,防止湿度过大。

    尽量采用滴灌,禁止大水漫灌,更不能用喷灌,防止随水传播。?按配方施肥要求,充分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提

    高寄主抗病力。施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或施用酵菌素调制的堆肥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重施底肥,控制氮肥, 适量增施磷、钾肥,不用硝态氮肥,提倡使用专用肥,以达到壮苗的目的。?加强管理,调整好棚内温湿度,尤其

    是定植初期,闷棚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棚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做到水、风有机配合,减缓该病发生蔓延。

     2)药剂防治:?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将种子洗净药液后再浸种,水温5055?,加热水保持水温10分钟,然后加凉水冷却到30?浸种,捞出种子催芽。?25%嘧菌酯悬浮剂360480毫升/公顷,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70/公顷,或68.75%噁唑?锰锌1.11.4千克/公顷,加水均匀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其中嘧菌酯悬浮剂与苯醚甲环唑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效果,以保护作用为主。?发病初期喷50%?霉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750倍液,或每间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