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支循环状况是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强预测因子。本研究目的是比较动态CTA与传统单时相CTA对于评估侧支循环的预测价值。 纳入发病9小时内的大脑中动脉近段闭塞患者,利用非增强CT,单时相CTA,全脑灌注CT/动态CTA评估。将mRS≥3 分定义为预后不佳,用poisson回归分析侧支循环评分与3个月时临床预后的相关性。通过logistic回归及曲线下面积评估除年龄、卒中的严重性和非增强CT外,动态CTA和单时相CTA的侧支循环评分对预后的价值。 纳入70名患者,平均年龄为68岁。我们观察到单时相CTA(RR,1.8;95%CI 1.0~3.1)和动态CTA(RR,2.0;95%CI 1.5~2.7)侧支循环差的患者不良预后风险增加。对于通过侧支循环校正来预测不良临床预后上,动态CTA较单时相CTA更好。 与传统单时相CTA相比,动态CTA能更好地通过侧支循环评估来预测3个月的临床预后。
区分哪些缺血性卒中患者能从动脉内治疗中获益,哪些患者无效,对临床决策的优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预测卒中预后的临床因素包括年龄、基线NIHSS评分、收缩压和高血糖。放射学指标有ASPECTS评分、血栓负荷评分、阻塞的部位、灌注的参数。
目前,侧支循环状态已成为筛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取何种治疗手段的一个重要指标。
DSA被公认为评估侧支循环状态的金标准,但并不能作为快速诊断工具,DSA为有创检查,较无创检查有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并且通过DSA评估侧支循环需将导管置于多只血管造影,以获得全面的侧支循环结果。单时相CTA可以评估侧支循环状态,但通常低估侧支循环状态。动态CTA源于CT灌注的数据系统,通过研究对比剂流经脑血管床来评估软脑膜侧支的逆向灌流情况。
单时相CTA评估侧支循环评分:采用Tan评分系统,评分为0~3分,0分为无侧支循环;1分为侧支循环充盈小于闭塞血管供血区50%;2分为侧支循环充盈大于闭塞血管供血区50%;3分为侧支循环充盈达闭塞血管供血区100%。评分0~1分为侧支循环不良。
动态CTA评估侧支循环评分:为评估侧支循环充盈程度,我们将前循环划分为4个部分,首先,以尾状核体部平面为标准,将大脑分为上下两部分;其次,左和右大脑半球分别评估。接下来我们根据Tan的评分系统分别计4个部分的侧支循环评分。将单侧大脑半球的上下两部分侧支循环评分相加。单侧大脑半球的评分范围从0分至6分。0~3分认为预后不佳。为评估侧支循环充盈速度,我们分析所有的动态容积,包括动脉期、毛细血管期及静脉期,因为已知所有动态容积的时间点,能够计算出从对比剂到达颈内动脉至充盈血管的时间,即从对比剂在颅底出现至最大限度充盈脑动脉的时间,比较病侧与健侧大脑半球充盈持续时间。 通过Poisson回归分析临床或放射学特征与3个月时不良临床预后(mRS≥3分)之间的关系。建立回归模型来分析动态CTA与单时相CTA评估侧支循环评分对预后的影响。 1.患者基线资料 2.不同评分系统的侧支循环评分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 3.四种预测模型的ROC曲线 我们的研究提示,对于前循环近端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通过动态CTA评估侧支循环与单时相CTA相比,能够更好地预测3个月时的临床预后。动态CTA能够准确地区分前向和逆向血管充盈,相对单时相CTA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与多时相CTA相比,动态CTA的优势在于通过CT灌注扫描得到的信息能够用于决定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动态CTA在未来的研究及临床实践中很有希望。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实行标准化的动态CTA是可行的。整个无创的动态CTA影像扫描在5分钟内快速完成。尽管通过动态CTA评估侧支循环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但是这种方法能够加快并完善急性卒中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Ido R. van den Wijngaard, MD; Jelis Boiten, MD, PhD; GhislaineHolswilder, MSc; Ale Algra, MD, PhD;Diederik W.J. Dippel, MD, PhD; Birgitta K. Velthuis, MD, PhD; Marieke J.H. Wermer, MD, PhD*; Marianne A.A.van Walderveen, MD, PhD* 翻译:杨 洋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 校译:高红华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 高连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