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宣、成窑的仿哥(重要资料)

 天宇楼33 2016-01-27


关注'古玩元素网'-微信号:shgudong 带你进入古玩行! 


  明初(洪武-永乐时期)

  上海博物馆的汪庆正馆长,在1991年东方陶瓷学会的会刊“Orientations”第22卷,第2期,“雍正仿官、哥、汝、钧”一文中,提到哥窑的仿烧,最早可以追溯到永乐。




  汪馆长论文:“雍正仿官、哥、汝、钧”,1991年东方陶瓷学会的会刊“Orientations”第22卷,第2期


  这个依据是什么呢?我们查到,在文献皇甫禄“皇明纪略”中,曾有过这样一段记载:


  “都太仆言,仁宗监国问谕德杨士奇曰:哥窑器可复陶否?士奇恐启玩好心,答云:此窑之变,不可陶。他日,以问赞善王汝玉,汝玉曰:殿下陶之则立成,何不可之有?仁宗喜,命陶之,果成。”


  那么这段记载,长久以来,一直被作为哥窑仿烧,始自永乐的依据。



永乐皇帝像


  但是,我们在查找两岸故宫的清宫旧藏,发现传世的,明代仿哥作品,最早,只到宣德,有宣德款的仿哥作品,但并没有确凿的永乐仿哥器。既然清宫的传世品,没有永乐的仿哥瓷器,景德镇珠山御窑窑址,也没有找到永乐的仿哥瓷片,那么为什么说明代的仿哥,可以追溯到永乐呢?这些说法的依据是什么?仅仅凭明代的文献,还不足以证明,而且,光靠研究文献,不结合田野考古,也难以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明代仿哥,在14世纪下半叶,也就是元末明初,再确切的说,宣德以前,已经出现了。


  那么,我们考证的转机,在哪里呢?不在台北,不在北京,也不在景德镇,而是在南京!


  早在1964年,从南京明故宫内宫宫墙的玉带河出土了大量的洪武时期的瓷器,当时发现的品种,主要是青花、青白釉、白釉红彩,酱色釉。这是洪武时期的瓷器,在景德镇御窑遗址以外地方的首次发现。这批材料,让学术界,对十四世纪下半叶,洪武时期的瓷器有了首次比较深入的认识。1368年朱元璋推翻蒙元王朝,建立大明帝国后,在洪武二年就在景德镇珠山建立御窑厂(这在1994年珠山出土的与元青花风格较近,但又有所不同的青花和釉里红,经与文献互相佐证,得到证实)。



南京明故宫图


  2014年,在南京中华门外,出土了一个几乎完整的仿哥磁器,是一个小碗(和它一起出来的,还有一些宋磁和明初的青花)。




永乐以前,仿哥压手杯,2014 南京中华门出土,JHM Collection


  这件碗,就器型而论,属于永乐时期比较出名的压手杯(一般认为压手杯是永乐出现的,但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陈万里先生,通过三只有永乐款的青花压手杯,认为这种造型,可能在洪武就有了)。但从它的胎骨、胎色、底足的削切、器物的成形等工艺看,它比永乐的作品,更早,而且保留了明显的元代特征。比如它的胎色,呈浅赭色,而与后来灰白胎、白胎不一样,这是由于(明初期,一是火焰性能的掌握不定,二是还没有用氧化钾、纳为主的长石做助溶剂,有关系的)。


  它的胎底是没有上釉的,底心有垫烧窑具的痕迹,还有螺旋挖削的圆涡痕迹;修足,外壁向心倾斜,切成了斜面。压手杯的口沿,成型也不规整,这些都是明代最初期的作品特征,也与明故宫发现的洪武瓷器的其他作品相似。但它的釉色,呈浅灰青色,和宋代哥窑的月白釉很接近,我们把它和宋代的标本对比,发现两者非常接近。釉表,也是满布经过着色处理的,很细碎的纹片,是明代文人形容宋哥的“百圾碎”,纹片也有弯曲,和宋代哥窑的纹片形态接近,但更细碎。总体上,它的釉色和纹片,颇具宋代哥窑的气质,造型,修足上,又具有典型的明初期的特征。所以它是一件,对了解明代初年仿哥水平的重要材料,我们认为它是永乐以前的作品。


  除了压手杯以外,在南京夫子庙等其他城市遗址还找到了仿宋哥窑的盘、小瓶、鱼耳炉、三足炉。盘一类的器物,都是撇口,有折腰,也有弧壁的。器型上,是仿宋的,但是,没有宋元典型的葵瓣口。这些盘的胎骨,有呈香灰色,比洪武早期的胎色更淡,说明陶土的陶炼更加精细。


  釉色也是以灰青色釉为主,釉面比较润泽,釉面也是满布大小相间的,经过着色的黑色纹片。底足也是向内斜的削切,圈足比较矮,胎底施的釉,和其他部位的一样,有小开片,有些是没有着色,有些是浊色。从整个器物的制作工艺上看,比前面的压手杯制作要精致考究。所以我们把它们归入永乐。那么这些材料,支持了古人、前人所记载的,永乐有仿宋哥窑器。








南京 2006年夫子庙出土,明早期,仿哥鱼耳炉残件 JHM Collection


  这种明初的仿哥盘,在传世品,也有不少完整的作品。比如今年10月份,香港佳士得就拍出过一件花口盘。这件盘子,曾经在1952年伦敦东方陶瓷学会的“宋汝、官窑及后仿作品大展”中展览过,出过图录。最后是65万港元落槌的。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我们发现,传世的,明初的这种仿宋形制的盘、小碗,一般都是口沿配了铜扣。说明,这些作品,当时很可能是入贡的。大维德基金会,也有一些这样的作品收藏。



2015年 香港佳士德 古今 明初 仿哥菱口盘 Dr.Hugh Shire 旧藏


  宣德窑

  到了宣德时期,我们可以考证的材料就更多了。比如,传世品,北京故宫、台北故宫都有收藏底署“大明宣德年制”双圈竖楷款的作品。器型有菊瓣碗、鸡心碗、高足杯、菊瓣盘、圆口盘、蛐蛐罐。



北京故宫藏 宣德窑仿哥菊瓣碗


  北京故宫藏的这件碗,口径,差不多有16公分多一点,菊瓣口。也是延续了明初的风格,灰青色釉,釉表具有单一黑色的,细碎纹片。它的胎骨修的很薄、菊瓣的棱口很骨感,器型比明初的更为精致。景德镇的高岭土,和杭州的紫金土不一样,要把胎骨修的薄,还要做出菊瓣的造型,可以说,工匠是花了功夫的,它兼有宋哥的气质,也体现了宣德官窑的制作水平。



北京故宫藏 宣德窑 仿哥鸡心碗


北京故宫藏 宣德窑 仿哥蛐蛐罐



台北故宫藏 宣德窑 仿哥菊瓣盘



西藏博物馆藏  宣德窑仿哥高足杯



景德镇珠山 宣德层 出土 宣德窑仿哥高足杯杯柄



与元 杭州老虎洞窑哥窑高足杯比较:左 老虎洞窑,右 宣德窑


  除了碗、盘,宣德仿哥,还有仿元代造型的高足杯。明代高足杯,从永乐就开始有了,单色釉品种,有霁红、霁青、甜白。那么仿哥的,非常少。宣德仿哥的传世品,西藏萨迦寺,有一件。现在保存在西藏省博物馆。


  宣德仿哥,除了宫廷旧藏的传世品外,让我们再看看景德镇珠山御窑遗址的材料。宣德时期的不合格瓷器的处理,是按器型,品种,打碎后,分小坑,堆小堆掩埋的。


  对宣德官窑遗物遗迹的发掘,从1982年开始,历经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1982-1994年的抢救性发掘,和2002-2004年,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和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的主动性发掘,那么两大阶段。第一个阶段,发现的宣德仿哥很少。仿哥的材料,主要集中在2002-2004第二阶段。发现的器型,有各种罐、方型的菱口盆、盘、碟、碗、高足杯、蛐蛐罐、香炉。器型要比两岸故宫收藏的传世品丰富地多。



景德镇 珠山宣德层 仿哥菱口花盆



景德镇 珠山宣德层 仿哥标本,示底足 JHM Collection



景德镇 珠山宣德层 仿哥蛐蛐罐标本 JHM Collection


  珠山发现的宣德官窑仿哥,就胎骨看,胎色呈灰色,有些,因为土沁,泛黄色。胎骨比较疏松,不够致密。釉色也是以灰青釉为主,釉表也是满布细碎纹,那么传世品最大的不同是,珠山发现的宣德官窑仿哥,纹片都没有着色。这可能是当初制作质量不合格,或者数量超额了,还没有着色,就打碎了。


  成化窑


  到了成化时期,仿哥窑作品,无论在器型上,还是艺术风格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个和明初,明宣德时期的仿哥截然不同的阶段。






  台北故宫藏 成化窑仿哥八方靶杯 分别展览于1935年“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博览会”,1984年和2003台北故宫 成化窑大展


  台北故宫藏的,八方靶杯,这件小杯,非常有名。1935年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博览会就有展出,随后在台北故宫两次办的成化瓷器1984年, 2003的大展中也都有展出。



台北故宫藏 另一件成化窑仿哥八方靶杯,形制与尺寸略同上有异



上海博物馆藏 一对成化窑仿哥笠盏之一,原系清宫旧藏 


  从这些作品,虽然器型不同,但普遍有共性:


  一、釉色,呈粉青色,而与明初、宣德的灰青、灰白的淡色调,明显不同,釉面明显肥润,光泽度特别强,有成化时期特有的油腻的质感


  二、在开片上,有明显的“金丝铁线”


  三、器物的口沿、底足,都涂了紫金水或者赭色的护胎汁,以模仿宋官哥的“紫口铁足”


   传统上,有学者,比如以台北故宫的蔡和壁女士,认为,这些特征,说明,明代中期,对宋代汝、官、哥的特征、认识和分辨,比明初期,又更近了一步。


  我们认为,成化的仿哥,时代特征非常强,艺术风格也非常突出,比如在釉色上,它突出粉青色、突出“紫口铁足”,其实,表明了至少是成化皇帝,他对宋代官窑、哥窑的认识,把官窑的粉青、紫口铁足,和哥窑的“金丝铁线”结合起来了。所以创立了一个新的艺术风格。因为我们拿明初的仿哥、宣德的仿哥,和宋代的哥窑比,显然明初的仿哥比成化的仿哥,在整体气质上更接近宋。而成化仿哥,在造型、釉色、纹片上的艺术风格,是独树一帜的。

  那么除了传世的成化仿哥,在景德镇珠山,成化瓷片的堆积层,也发现了不少材料。



景德镇 珠山成化层出土 仿哥大盘标本 JHM Collection







景德镇 珠山成化层出土 各式仿哥修复件 


  除了和传世品一样的八方靶杯、笠式小盏外,还有敛口的三足水盂、大件的兽耳长颈瓶,大的盘子。以前,老古玩行,常常会说,“成化无大器”,在珠山发现的大瓶、大盘,说明成化官窑除了烧制精致的小件瓷器外,大件的作品,也是有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我们从宋元哥窑、14世纪哥窑,一直讲到明代官窑重要时期仿哥作品,从2015年六月起,历经杭州凤凰山老虎洞窑、南京各城市遗址、景德镇明御窑的田野考古集萃、结合两岸故宫、上海博物馆传世品的研讨,至此,哥窑的发展脉络,我们已经介绍完毕,对哥窑的研讨,我们暂告段落。


版权申明:

此文来自为古玩元素网合作方:云破楼 JHM 的文稿,如需转载请联系古玩元素网,否则一律追诉法律责任!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在朋友圈分享此文!

也可关注我们的微信号:shgudong 阅读更多精彩的文章。



 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地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