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世纪浪漫主义名画赏析

 百了无恨 2016-01-27
 

 

 
在18 世纪中叶,与提倡理性的启蒙精神相 对应,欧洲出现了一股向往回归自然、迷恋中世 纪的风气,从此浪漫主义的倾向露出了端倪。从 18世纪下半叶起,它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在19 世纪头几十年,浪漫主义运动成为了席卷欧美的 汹涌澎湃的文艺大潮。 浪漫主义美术是一种强调 个性表现、主张创作自由、重视想像和感情的美 术。在许多方面,它同崇尚严谨的完美形式、追 求理智与感情统一、再现普遍人性的古典美术形 成了鲜明对照。这种情况,使浪漫主义美术家在 从事创作之际,往往借鉴非古典的传统。作为一 种美术运动,浪漫主义迈出了近代美术的最初脚 步,给后人提供着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经历过 17世纪的辉煌后,西班牙美术界沉寂下来,直到 18世纪下半叶,随着达维特的同代人、奇才戈雅 的出现,才打破了这种沉寂的局面。戈雅的肖像 画《卡洛斯四世一家》,笔法流畅,色彩绚丽,生 动得近似漫画式的意味。他还创作出一系列所谓 的“黑色绘画”。大胆的想像、无拘无束的造型、 主观的色彩,更直接地传达了他个人的感受。这 些作品与现代绘画的距离已不遥远。戈雅的艺术 成就赢得了后代浪漫主义者的深深敬佩。
苏里奥特族的妇女
 

苏里奥特族的妇女 法国 谢费尔 布上油画 纵261×横359厘米 巴黎卢浮宫藏

谢费尔在波旁王朝复辟后,成了一个坚定的反对皇权的革命者。他曾经创作了六幅以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入侵 者的历史为背景的作品,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反抗精神,其中《苏里奥特族的妇女》是最有名的一幅。据说土耳其军 队袭击了驻扎在沙隆果修道院的苏里奥特族人,最后只有60 多名妇女逃到山顶上。她们誓死不降,抱着孩子一个接 一个跳下了悬崖。在表现这一悲壮的场面时,画家以强烈的明暗对比塑造出人物形象和那种目睹亲人被杀时痛不欲 生的情态。构图以一种斜三角形的形式烘托出一种不断上升的紧张感。画家对人物的刻画虽有古典主义的手法,但 也运用了大量浪漫主义的表现方式,有着与德拉克洛瓦《希奥岛的屠杀》相近的地方。

阿里·谢费尔(1795~1858)是出生于荷兰的法国画家、雕刻家和版画家。早年时赴巴黎拜师盖兰,在盖兰的工 作室里结识了年轻的浪漫主义画家们。他的作品多取材于历史、《圣经》和著名的文学作品。他擅长古典主义风格, 但在古典形式中也蕴藏着浪漫的情调。


幸存者像 

幸存者像 法国 席里柯 布上油画 纵46.5×横37.3厘米 贝桑松考古和艺术博物馆藏

这是席里柯一幅经典的肖像画习作。画家以写实的风格对一位男子头部进行深刻的描绘,强烈的光线使男子刚 硬的脸部由明亮转向暗部,结构严谨清晰。男子的灰白短发和面部在受光下被刻画得非常精致,从而突出了这位幸 存者凝思的神态。

泰奥多尔·席里柯(1791~1824)是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先驱,早年师从于韦尔内。1810 年入盖兰画室,结识了 德拉克洛瓦,并经常去卢浮宫临摹古代大师的作品,对鲁本斯非常崇拜。1816 年去意大利后,又深为米开朗基罗和 巴洛克美术所折服,矢志效法。


自由引导人民 

自由引导人民 法国 德拉克洛瓦 布上油画 纵260×横325厘米 巴黎卢浮宫藏

这幅画取材于法国1830 年的7 月革命事件,所以又名《七月二十八日》。画中描绘了当时战争的情景:在硝烟 笼罩的大道上,以打着象征自由和希望的三色旗(法国国旗)的女神为前导,紧跟其后的是手持刀枪的士兵和民众,背 景隐约可见巴士底狱的大楼。画面上,女神被安排在正中央。她上身裸露,纯洁而美丽。在这里,她是正义、自由、 真理的化身,用这样的形象寓意这场战争的正义性。画家借鉴了戈雅《5月3日夜的枪杀》中明暗对比的处理手法以及席里柯《梅杜莎之筏》中阴影造型的手段,以人物的配置强调了戏剧性的结构。画面人物主体突出,形象生动, 色彩鲜艳而稳重,虽然表现战争场面,但整个画面保持着华丽的色调。这幅画所刻画的人物不多,却使人感到场面 宏大,有一种气势磅礴的力量。画家以强烈的激情、色与光相互的对比,以及奔放的笔触运用,成功地表现了争取 自由的主题。

这幅画气势磅礴,画面结构紧凑,色调丰富炽热,用笔奔放,有着强烈的感染力。1831年5月1日,在巴黎展出时,引起轰动。德国诗人海涅为此画写了赞美诗。在这以后,这幅画还有一些有趣的经历。1831年,这幅画被法国政府收购,在卢森堡宫展出了数月,后因时局变化,还给了画家本人。17年后,1848 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法国人民要求把此画重新在卢森堡宫展览。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此画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具有煽动性。直到1874年才被送入卢浮宫。

欧仁·德拉克洛瓦(1798~1863)是法国浪漫主义绘画最杰出的代表画家之一。父亲是当时法国一名高级官员;母 亲是一位著名工艺师的女儿,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对德拉克洛瓦的影响较大。1816 年,他到巴黎学画。先接触了 古典画家柯罗的画作,后又研究普吕东。他善于运用色彩,所画的形象色彩饱满热烈,有强烈的音乐感,表现出一 种诗意的美,这也是这位艺术大师最大的创作特色。

撒丹纳巴勒斯之死
 

撒丹纳巴勒斯之死 法国 德拉克洛瓦 布上油画 纵395×横495厘米 巴黎卢浮宫藏

这幅作品取自英国大诗人拜伦的长诗《撒丹纳巴勒斯》。主人公是约公元前822 年阿尔及利亚第一王朝最后一 位君主。由于他的残暴,遭到了民众的反叛。在起义者包围王宫之际,他令廷臣将他所有的宠姬、爱马、侍者尽数 杀戮,然后自焚。这是一幅色彩缤纷、动人心魄的浪漫主义的代表作。色彩极为饱和、明亮。画面以红、褐等几种 色彩为主调,既表现出华丽炫目的感觉,又展现出触目惊心的残忍气氛,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和视觉效果。此画还在 许多领域把对比手法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有着坚强筋骨的廷臣与濒死的苍白的女人体形成对比;整个画面的动 荡不安与国王平稳躺卧的姿态、表面的冷漠平静形成对比。构图上,多重心的画面丰富而有序,左高右低的对角线 上,呈现出一条阔大明亮的光带。所有的运动趋势都集中在撒丹纳巴勒斯身上,从而使整个画面保持统一,相互间 仍然有着联系。画家用笔胆大心细,对画面每一个细节的精雕细琢,尤其是厚涂时的高光和透明的薄涂法的结合, 表现出画家娴熟的艺术技巧与风格。

古罗马的浴室
 

古罗马的浴室 法国 夏塞里奥 布上油画 纵171×横258厘米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这幅表现浴女场面的大型作品,是按照严格的透视法来描绘的,人物依照建筑物的景深而做了相应的配置。最 先跃入人们眼帘的是画中央正在扬起双臂而裸露上身的女人,她面容姣美,身体健美白皙,流线形的曲线优美动人。 身前的另一位着衣露背的女性似乎被她的美所吸引,其余的女性都围坐在大型的台状炉旁。人物的姿态各异,画面 很宁静。画家想通过所描绘的古代风俗来表现女性的肌肤和人体美。这幅作品模仿安格尔的风格,即严格的古典主 义的人物造型和构图,而在色彩方面借鉴了德拉克洛瓦的技巧,精致文雅,个性显著。此画尽管用的是古代题材与 古典主义的创作方法,但已不是用古典主义的理想来表现视觉的官能性,而是以现实现世的眼光来表现对裸体的欲 望。

泰奥多尔·夏塞里奥(1819~1856)是法国浪漫主义的灵魂人物。少年时期拜于安格尔门下学习绘画,后又随安 格尔去罗马继续学习。他的画风综合了安格尔的素描和德拉克洛瓦的色彩之长,同时独具个性。在本质上,也是用 了古典主义的手法来表现了新的人性对感官美的追求。

布尔萨的豪华洗浴
 
 

布尔萨的豪华洗浴 法国 热罗姆 布上油画 纵70×横96.5厘米 私人藏

热罗姆曾先后两次去北非及中东地区考察,并在开罗参观过大型的公共浴池,回国后创做了多幅以沐浴池为主 题的绘画作品。这一幅大浴室的作品作于1885 年,布尔萨是土耳其的一个市镇。画家尽量真实地再现一个有着东 方情调的浴室场景,通过明暗的对比和光线的作用,描绘出一个空间巨大的洗浴场。但画中的人物是画家按照古典 主义的构图与色彩臆造的。白人贵族与黑人女奴的搭配,是当时最为典型一种处理手法。画面构图严谨,各个细节 对比和谐,人物与器具都具有真实的质感,充满着异国情趣的生活气氛。

让-莱昂·热罗姆(1824~1904)是法国19 世纪学院派画家兼雕刻家,是追求异国及东方情趣的代表人物。他是 德拉克洛瓦的学生,也受到过新古典主义画风的熏陶。他还是“新希腊”艺术派的成员,他创作的以古希腊风尚为 题材的作品,在当时的上层社会中有一定影响。他曾去埃及旅行,并留下一些极富于东方情趣的作品。


 

春 法国 布格罗 布上油画 纵213.4×横127厘米 奥马哈约瑟林艺术博物馆藏

此画又名《春归》。布格罗的绘画总有着一种甜美、舒畅的感觉和唯美的追求,尤其热衷于以神话题材和古典 风格来表现裸体的女性形象。此画中站立的春之女神在和小天使们嬉戏。女神取静态,而小天使却各具动势:由地 面上刚刚睡醒到腾空而起,形成一种三角形的动态构图。人物的造型虽带着学院派的理想模式,但却有一种自然的 光彩。

阿道夫·威廉·布格罗(1825~1905)是19 世纪后期法国著名的学院派画家。1846 年进入巴黎的美术学校学习, 1850 年获罗马大奖,随即去意大利学习。期间,他悉心研究了乔托、拉斐尔的艺术,1855 年以后参加了历届沙龙 画展,多次荣获勋章,享有盛名。1876 年被选为法兰西艺术家协会主席。他的艺术在理想主义和自然主义美学观点 上做了高度巧妙的概括。他把这种艺术实践和“美与真实”的艺术观完善地结合。他的风俗画、宗教画和神话画的 学院派味道很浓,带有明显的甜美情趣。

贝壳 
 
 

贝壳 法国 布格罗 布上油画 纵130.8×横89.5厘米 伦敦索思公司藏

布格罗的作品已经完全摆脱了古典主义手法的束缚,从生活现实中撷取题材,表达一种博爱的人性思想。画家 强调形式之美,关注母亲,善于运用幻想的方式,尤其注重女性美感的塑造。因此,他的作品有一种唯美的倾向。 这幅《贝壳》便是这种浪漫主义作品,描绘了母子之情犹如贝壳一般坚硬永恒。

狄安娜
 
 

狄安娜 法国 德劳内 布上油画 纵147×横94厘米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如果没有背景里的弓、箭、豹皮,以及人物头上的弯月形的标志,这幅画完全是一幅洋溢着浓郁的新古典主义 气息的人体绘画习作,而没有任何神圣的气息。画家追崇安格尔优雅的古典主义线条及略呈S 形的人体造型,又以 较强的明暗对比,塑造出一种含蓄内敛、古希腊雕像般的美感。

尤立斯- 埃内·德劳内(1828~1891)是法国历史及宗教画家。1848 年在巴黎艺术学校学习,成为佛兰德林的追 随者,后开始创作历史画。1856年赢得罗马大奖,并进入罗马法兰西学院学习。他的绘画中饱含着很浓的宗教情结, 早期创作以常见的宗教题材为主,后主持过几个教堂的装饰工作,绘制过大量的壁画。

卡洛斯四世一家
 

卡洛斯四世一家 西班牙 戈雅 布上油画 纵280×横336厘米 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藏

这是戈雅患过重病而失去听觉之后画的一幅重要的肖像画。画中描绘的是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四世、其妻玛利亚· 路易莎皇后以及儿女和亲属们。画家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现实主义的态度把这一群人物那种装腔作势的仪容以及他们 精神贫乏的内心表现出来。国王卡洛斯和皇后路易莎为人贪婪、狡诈、淫靡、凶狠,尽管他们穿着绸缎锦绣,佩着 勋章绶带,甚至做出笑容可掬的样子,但其令人厌恶的本质却难以掩盖。在画家的笔下,人们仍可隐约发觉他们的 真实面貌,此正是画像成功之处。

弗朗西斯科·德·戈雅- 卢西恩特斯(1746~1828)生于西班牙东部的乡村里,1766 年游历了意大利,回国后在 故乡为教堂创作壁画。1775年到首都马德里,先后在皇家壁毯厂和费尔南多学院任职,后被聘为国王卡洛斯四世的 宫廷画家。晚年移居法国波尔多,直至逝世。戈雅的画在题材上多取材于西班牙人民的生活,无论风景或人物都具 有民族的特色和生活的气息。戈雅继承了委拉斯开兹的风格,再一次把带有泥土芳香的平民风格带进宫廷。

橡树林中的修道院
 
 
 

橡树林中的修道院 德国 弗里德里希 布上油画 纵110.4×横171厘米 柏林国家美术馆藏

此画描绘的是旷野橡树林中破碎的修道院。画中干枯的老橡树、兀立的修道院的残墙断壁及散落的坟墓与倾斜的 十字架,构成了恐怖而神秘的画面,特别是修道院残壁上微明的冷光,更增加了凄冷死寂之感。整幅画面以黑、绿冷 色调为主,展示出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世界。

卡斯帕尔·达维德·弗里德里希(1774~1840),德国画家,早期浪漫主义绘画的代表之一。其创作多出自冥想, 带有冷寂虚幻的情味和神秘的宗教气息。

祈祷
 
 

祈祷 德国 里希特 布上油画 纵70×横105厘米 莱比锡美术馆藏

在这幅作品中,画家以几棵古老大树布满整幅画面,树荫下是一群过路农民,他们正在祈祷着未来的生活。画 家运用强烈的逆光来烘托当时平民漂泊的艰苦生活。

阿德里安·路德维希·里希特(1803~1884)是德国画家、出版商及插图画家。他与莫里兹并列为德国浪漫主义 绘画后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不同于早期浪漫主义大师们对绘画内容及形式变革的热衷,里希特的绘画更忠实于描 绘的对象,线条运用表达出理性的氛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