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口糜治疗方案,口糜治疗方案242.细连茶原料:细辛0.2g、黄连1g、绿茶3g。用法:用1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加适量白糖。功能:清宣郁火。用途:口疮;口糜;流涎;牙龈肿痛。来源:传统药茶方。文某某,女,50岁,2007年1月22日初诊,患者口舌糜烂半月余,曾服多种中西成药消炎、清热、泻火均不见效。来我处就诊本想开点中西成药,我诊之认为没有适合的成药劝其服 ![]() 口糜治疗方案
242.细连茶 原料:细辛0.2g、黄连1g、绿茶3g。 用法:用1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加适量白糖。 功能:清宣郁火。 用途:口疮;口糜;流涎;牙龈肿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文某某,女,50岁,2007年1月22日初诊,患者口舌糜烂半月余,曾服多种中西成药消炎、清热、泻火均不见效。来我处就诊本想开点中西成药,我诊之认为没有适合的成药劝其服中药。患者本不愿服中药,说没时间熬药,但服中西成药久不见效,无赖之际只得同意服中药。诊见:口舌多处糜烂,颜色鲜红,疼痛不欲食,苔白腻,质暗,脉浮软,重按无力,体质中等,双手拇指甲印偏小,余八指无甲印。此为虚寒体质,病属阳虚火浮,兼寒湿。Lw]j{s 处方:北细辛15克、干姜20克、白术15克、砂仁15克、木蝴蝶(别 名: 千张纸、兜铃、大刀树、三百两银药、玉蝴蝶、破布子、白故纸、海船果心、白玉纸、满天飞)20克、射干15克、茵陈15克、甘草5克。水煎服。因患者不愿熬药只抓了一付。=H0Mf 二诊,2007年1月27日,患者服上药一剂,口糜即愈,现唯觉胃部发冷,诊见舌质偏淡有齿印,苔薄白,脉沉软。浮火一去,便显出虚寒本质,宜温肾健脾暧胃。%^2#;<> 处方:制白附片(另包先前二小时)60克、干姜40克、肉桂20克、白术15克、砂仁15克、吴萸10克、广巴戟20克、肉苁蓉20克、黄芪50克、党参30克、山药30克、甘草10克。水煎服。yD56T:W+
[卷十一 咽喉口齿门] 口糜论并治法方 逆调论云。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心胃壅热。水谷不转。下传小肠。以导赤散去小肠。热五苓散泻膀胱热。故以导赤散、调五苓散主之。 治口糜。(麻孝卿传)胡黄连(五分)细辛宣黄连(各三钱)藿香(一钱)上四味为末。每用半钱。干糁口内。漱千漱吐之。 【绿袍散】 治老幼口疮。多时不效者。黄柏(四两)甘草(炙。二两)青黛(一两)上先杵二味为末。入青黛同研匀。每用半钱。干糁口内。忌醋、酱、盐一二日。 【黄连升麻散】 治口舌生疮。升麻(一两半)黄连(七钱半)上为末。绵裹含。咽汁。 【多效散】 治唇紧疼及疮。诃子肉五倍子(各等分)上为末。用少许干粘唇上。立效。 【红芍药散】 歌曰心病口疮。紫桔红苍。三钱四两。五服安康。上用紫菀、桔梗、红芍药、苍术等分为末。羊肝四两。批开糁药三钱。麻扎定。火内烧令香熟。空心食之。大效。后用白汤下。 【遗山牢牙散】 王汉卿所传方。云折太守得之于李节使。折得此方。九十余岁。牙齿都不曾疏豁。及无疼痛。汉卿今八十九岁。食肉能齿决之。知此方如神也。茯苓石膏龙骨(各一两)寒水石白芷(各半两)细辛(三钱)石燕子(大者一枚。小者用一对)上七味为末。早辰用药刷牙。晚亦如之。 【玉池散】 治风蛀牙疼、肿痛。当归本地骨皮防风白芷槐花川芎甘草升麻细辛(各等分)上为末。每用少许揩牙。痛甚即取二钱。水一盏半。黑豆半合。生姜三片。煎至一盏。稍温漱口。候冷吐之。 【救苦散】 治一切牙疼及塞风牙疼。川乌草乌桂花良姜红豆胡椒荜茇细辛(各半钱)石膏官桂(各三钱)上为末。先漱净。里外干糁之。出涎立愈。 【荜茇散】 治风牙疼。兼治偏正头疼。荜茇(二钱)良姜(各一钱)草乌(去皮尖。五分)上为末。每用半字。先含水一口。应痛处鼻内上。吐了水。用指粘药。擦牙疼处立定。 【麝香散】 治牙疼。(麻孝卿传)铜绿(五钱)白芨(二钱半)白蔹(三钱半)白矾(二钱半)麝香(一钱)上为末。用麝香研细入药和匀。每用少许。贴于牙患处。 治走马牙疳如神。明乳香轻粉(各半钱)砒(半分。研)麝香(少许)上先将乳香在钵内。令一人执钵。水盆内浸钵底。一人研乳香如粉细。取出。入轻粉、麝香、砒、再研细和匀。每用以薄纸一韭叶阔。去药内按过纸少许。丸如黄豆大。夜卧先漱口齿净。后以细杖子粘药丸。札牙疳处。至明便效。忌酱、醋、盐。 录自《卫生宝鉴》,元,罗天益,公元1343年 中医古籍
紫金散治大人小兒口糜生瘡。大黃湯治口糜生瘡。 大黃(銼一兩) 芒硝(研) 黃連(去鬚) 黃柏(炙各半兩) 上搗篩。每服三錢。 水一盞煎至
口病门 病机 《内经》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口。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热也。)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有病口苦,取阳陵泉,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曰∶病名胆瘅。 又经云∶胃足阳明之脉,挟口下交承浆。大肠手阳明之脉,挟口交人中。此胃与大肠之脉所挟于口也。 《巢氐病源》云∶脾气通于口,口和能知五味矣。盖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运化津液,以养五脏。节宣微爽,五脏之气偏胜,由是诸疾生焉。又云∶脏腑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故令人口苦生疮。口咸则为寒,咸挟苦或燥为热,酸则停滞,涩则因燥,淡则由虚,苦则为热,热甚则甘也。凡口甘及干燥,患痈疽之后者多有之。 □ 胃热则口臭,脾热则口甜、心热则口燥,胆热则口苦,肺热则喉腥,肝热则口酸,肺虚则口辛,肾热则口咸,胃虚则口淡。 □ 谋虑不决,肝移热于胆而口苦者,思虑烦恼气郁于胸膈,及心脾蕴热冲发于口,亦令人口臭也。脾气凝滞,风热加之,则发口疮也。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也。 □ 或问口臭一证。曰∶脏腑热气,燥腐蕴积于胸膈之间,冲发于口,则口气臭也。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而烂也。又云∶少阴之脉,火气内发,上为口糜,治以苦寒是也。口疮者,乃脾气凝滞,风热加之则发口疮。小儿将养太过温暖,心脏客热,其口亦疮。 伤寒狐惑之证,上唇生疮,虫食其脏;下唇生疮,虫食其肛。此口疮内应脏腑之邪热然也。 脉候 左寸脉浮而数者,口生疮。洪数,心热口苦。右寸脉浮数,肺热口辛。左关弦数而虚,胆虚口苦甚。左关洪而实,肝热口酸。右关沉实,脾胃有热口甘。兼洪数者,口疮,或为重舌、木舌。脉虚者,中气不足。口疮服凉药不愈,宜理中汤。 治法 实热口疮新发者,用凉膈散、甘桔汤之类皆可愈。西瓜浆水徐徐饮妙。冬月无瓜以烧灰噙之。 酒色过度之人服凉药久而不愈者,乃中气不足。虚火泛上无制,用理中汤反治之而愈甚者,加附子或用官桂噙之亦妙。 肝胆有实热令人口酸而苦,小柴胡汤加甘草、龙胆草、青皮之类,甚者当归龙荟丸、龙胆泻肝汤。若谋虑不决,肝胆虚而口苦者,人参、远志、茯神、甘草为君,柴胡、龙胆草为佐使,甚者钱氏地黄丸。所谓虚者补其母也。 心热而口苦,或口舌生疮、黄连泻心汤、牛黄清心丸、凉膈散之类主之。脾热而口甜者,三黄丸、平胃散之类。肺热而口辛者,以甘桔汤、泻白散、金沸草散之类。 口舌生疮,皆上焦热壅所致,如圣汤、甘桔汤加芩、连。仍擦以柳花散。 口糜,好饮酒人多有此疾,易老用五苓散、导赤散合服,效。有下颔不收者乃骨脱,令患人坐定,用手揉脸百十遍,令患人张口,用两大拇指入患人口内拿定牙,外用两手指将下往上兜,则入臼矣。 阴阳散等方数口疮立愈,不可不知。 药方 (《千金》)甘露饮 治男妇小儿胃中客热,牙宣气,牙龈肿烂,时出脓血,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又疗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或醉饱多劳,湿热相搏,致生胆病,身面皆黄。 或时身热而肿,大小便不调。 枇杷叶(拭去毛) 生地黄 熟地黄 天门冬麦门冬 枳壳(炒) 茵陈 石斛 黄芩(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水一钟煎七分,食后服。《本事方》无麦门冬、茵陈,加山豆根、犀角屑,大有神效。 升麻汤 治膈上有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升麻 葛根 赤芍药 甘草(各一钱半)人参(二分) 桔梗(二钱) 上咀,分二服,每服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温服。 五星文库包含总结汇报、文档下载、办公文档、党团工作、教程攻略、工作范文、资格考试、教学研究、专业文献以及口糜治疗方案 等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