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常说,我1-2岁的时候经常生病。人家在过年,她和父亲就把我往医院送。那时候,文革的武斗还没有结束。路上,不时地听到放枪的声音,吓得人魂飞魄散。 母亲说,姥姥就是在大跃进的时候,饿死的。当时,饿死的人很多。因为没有吃得。 多年以后,我在张艺谋一部未曾公映的电影《活着》中看到似曾相识的记忆: 大炼钢铁的年代里,每家每户的锅碗瓢盆都被收罗起来,然后,在铁锅里煮。最后,熬出了狗屎块状一般的“钢铁”。 既然没有锅了,然后,大家吃起了大食堂,不到2个月,粮食就吃光了。所有的人又被遣散回家自寻活路。 我出生的时候,饿死人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我能记住的东西,就是每天父母上班回来后,晚上要带我和妹妹一起去附近的学校参加工厂里统一组织的政治学习。 那时候,买什么都需要票,买衣服需要布票,买肉需要肉票。因为物品稀缺,所以,只能凭票供应。所以,一周能吃上一回肉,就算相当不错了。至今还记 得,每个月领到肉票后,父母都会带我和妹妹去食堂打一份肉菜。每次打出来,就会用早就准备好的筷子去夹来尝几口解馋。父母总是在一旁看着,从来都舍不得 吃。 作家余华在《许三观卖血记》里有段非常有趣的描写,书中有一段是这样的:许家一家断粮了,没有吃的,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想它,去睡 觉。于是,全家人强迫自己先睡下。这一天,是三观的生日。为了庆生,一家人画饼充饥,用口水描绘了送给彼此间的一盘盘梦想中的食物。 儿子每次读到这儿的时候,就乐得不行了。开始,我看的时候,也觉得可乐,后来,就再也不觉得好乐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儿子问:“他们怎么会吃不起饭?” 我不知道,该从何说起。我突然意识到,儿子觉得这只是一个遥远的故事。 我跟儿子说:“这都是真的。你姥姥就是因为没有饭吃饿死的。” 我跟他说:在书里的那个年代,儿子造父母的反,人和人相互批斗,都是真实的事情。 儿子问:“为什么要这么干?” 我说:“我也想知道。” 我问:“你们有历史课本吗?给我看看。” 儿子从命。我翻了翻,其实,心里早知道,教科书是肯定不会有这些的。 有些记忆,是容易被历史忘记的。或者,容易被选择忘记的。 |
|
来自: 昵称30424681 >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