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童宰相甘罗,为秦王赢得35座城池,最终为何死因不明?

 尤里蒙提 2016-01-27

甘罗是中国民间传说里的一个常见人物,他是一个神童,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丞相。虽然真实历史上他并不是丞相,但确确实实也是一个浑身充满谜团的人物,更是一个在短暂的一生中创造了无数传说的人物。那他到底有哪些谜团,哪些传说呢?

一、甘罗十二岁为丞相的民间传说

战国时,秦国老臣甘茂与秦王闲聊,他说:“大王,我看你脸色不太好,你感觉怎样?”大王说:“有点小病。”甘茂说:“既然大王身体欠安,想吃什么东西我一定办到。”大王说:“我想吃公鸡生的蛋,听说公鸡生的蛋能治好我的病,你就为我买公鸡蛋吧!”

君臣之间无戏言,答应国王的事不办,那可是欺君之罪,要杀头的,甚至要全家问斩。这可急坏了甘茂。他不吃不喝,整天闷闷不乐。全家人都为他担心,提心吊胆。甘茂的孙子甘罗只有十二岁,见爷爷心事重重,便问爷爷愁什么,还说:“爷爷有什么难办的事,可以告诉我。”甘茂说:“小孩子懂什么?大王要吃公鸡生的蛋,你能办得到吗?”小甘罗笑了,说:“爷爷别担心,此事交给我办,但我去见大王时你不要去。”甘罗的爷爷觉得不妥,不同意甘罗的意见。甘罗一再表示:一定会把这件事办好。甘罗的爷爷也没有其他的好办法,只好勉强同意甘罗去试一试,但心里仍充满担心和疑虑。

于是,甘罗替爷爷上朝见大王。大王问:“你爷爷怎么不来上朝?”甘罗道:“他病了。”大王问:“什么病?”甘罗道:“我爷爷在家生孩子难产呀!”大王道:“男人怎么会生孩子?”甘罗道:“对呀,既然男人不会生孩子,那公鸡怎么会生鸡蛋呢?我爷爷的难产,就是为大王找公鸡蛋急的呀!”大王笑道:“我只是开玩笑,叫你爷爷别介意。”甘罗也笑道:“臣刚才所言,也请大王不要介意。”大王道:“甘罗真有宰相之才!”甘罗听了马上跪道:“谢大王授我宰相之职。”君无戏言,一言即出,驷马难追。大王言既出口,也不好收回反悔,于是甘罗十二为宰相成了历史上的奇事。

这个传说的中国古代典型的传说故事,基本上可以完全肯定是假的。但我们从小就从民间的传说里知道有个十二岁当丞相的甘罗,难道这个传说完全是假的吗?

其实也不尽然,这个传说里还是有一些真的元素在内。比如甘罗的家世和聪明。

二、甘罗的才能

甘罗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般认为他是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凤台)人,秦相甘茂的孙子。

甘茂是秦国有名的丞相,他通过张仪的引荐得到拜见秦惠王的机会。秦惠王接见后,很喜欢他。秦惠王死后,秦武王即位。甘茂屡立功劳,晋升为左丞相,但很快就遇到了大麻烦。

这个麻烦还与时下最热门的一个人物有关--宣太后芈月。

秦昭王让向寿去攻打韩国,同时派甘茂去攻打魏国。向寿,是宣太后的娘家亲戚,与秦昭王从少年时就很要好,所以被秦昭王任用。但向寿和甘茂的政见与谋略都不同,于是向寿怨愤,常在秦昭王面前说甘茂的坏话。甘茂恐惧,怕有不测,便停止攻打魏国,乘机逃亡而去。他先后逃到了齐国和楚国都得到了重视,后来秦王也醒悟过来,认为是流失了重要人才。

秦昭王听说甘茂正在楚国,就派人对楚怀王说:“希望把甘茂送到秦国来。”楚怀王向大臣询问,大臣说:“就秦惠王的明智,秦武王的敏锐来说,甘茂能够一一奉事他们,取得十个官位而没有罪过,这是一般士人难以做到的。甘茂的确是个贤才,但不能到秦国任丞相。秦国有贤能的丞相,不是楚国的好事。况且大王先前曾把召滑推荐到越国任职,他暗地里鼓动章义发难,搞得越国大乱,因此楚国才能够开拓疆域,以厉门为边塞,把江东作郡县。我考虑大王的功绩所以能够达到如此辉煌的地步,其原因就是越国大乱,而楚国大治。现在大王只知道把这种谋略用于越国却忘记用于秦国,我认为您送回甘茂到秦国任相是个重大的过失。

话再说回来,您若打算在秦国安置丞相,那就不如安置向寿这样的人更为合适。向寿对于秦王来说,是亲戚关系,少年时与秦王同穿一件衣服,长大后同乘一辆车子,因此能够直接参与国政。大王一定要安置向寿到秦国任相,那就是楚国的好事了。”于是楚怀王派使臣去请求秦王让向寿在秦国任相,秦国终于让向寿担任了丞相。

甘茂最终也没能够再到秦,后来死在魏国。

甘茂是在行军作战的时候出逃的,因此家人都留在秦国。他离开时,甘罗还没有出世,他客死异乡的时候,甘罗才十二岁。自甘茂出逃后,甘家的处境大不如从前。由于甘罗自幼聪颖好学,秦相吕不韦很快就相中了他,让他当了自己的门客。在战国时期,贵族招揽有才能的人作为门客是时尚,甘罗能有资格作为吕不韦的门客已经证明了他的能力。

不过,甘罗成为门客之后干的两件事更加证明了他的天才能力。

当时,甘罗侍奉吕不韦。吕不韦是秦国的丞相,执掌大权。他想让张唐到燕国去做丞相,以便跟燕国联合攻打赵国。谁知张唐却拒绝了任命。原来,张唐曾攻打过赵国,赵人对他恨之人骨,发布悬赏令说,“如果有谁杀死张唐,就赏给谁方圆百里之地”。而赵国是出使燕国的必经之路,张唐不愿意去送死。吕不韦亲自去请张唐,张唐还是不同意去。吕不韦虽然很不高兴,但也无可奈何。

吕不韦被张唐拒绝之后非常恼怒,返回丞相府时仍然脸色很难看。甘罗看见了便问道:“相为什么生气成这样子?”吕不韦便将情形说了一遍。甘罗听后,就对吕不韦说:“我能说服他。”吕不韦呵斥他说:“不要胡闹,我亲自去请他,他都不肯,你怎么能说服他?”甘罗说:“项橐(tuo,二声)七岁时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现在已经12岁了,您让我去试试,先别着急呵斥我。”

甘罗见到张唐后就说:“您的功劳跟咱们国家已故的名将白起比怎么样?”张唐老实回答:“白起当年南面攻打楚国,北面扬威燕赵两国,所取得的胜利和为秦国获得的城邑不计其数,我怎么敢和他相比呢?”

甘罗又说:“咱们国家从前的丞相范雎跟现任丞相(吕不韦)比,哪个更专权?”张唐回答说:“范雎不如吕不韦丞相专权。”

甘罗说:“当年范雎想要攻打赵国,可白起不同意,两人发生了矛盾。于是白起辞官离开咸阳城,才走了七里,就被范雎逼着自杀了。如今丞相让您去燕国做丞相,您却不肯去,我不知道您会死在什么地方啦!”

听了这一番话,张唐汗流侠背,如梦方醒马上说:“我听您的话。”于是让人整理行装,准备去赴任了。

张唐出发后,甘罗又对吕不韦说:“张唐如果在赵国遇到麻烦的话,也不能为丞相完成出使燕国的任务。我想先去赵国为张唐作些铺垫。”

吕不韦这时已经对甘罗的才能非常信服,便为他去向秦王赢政进言:“从前的名相甘茂之孙甘罗,虽然年少,却是名门之后,诸侯对他的名字都有所耳闻。这次张唐本不愿出使,经他劝说后便成行了。现在他还想替张唐去趟赵国,请您准许。”

赢政听说之后,立即召见了甘罗,让他以秦国使者的身份前往赵国。赵襄王早已听说秦燕交好意欲伐赵的消息,因此对甘罗的来访给予相当高的接待规格,亲自郊迎。甘罗对赵王说:“大王您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去做人质了吗?”赵王说:“听说了。”

甘罗又问:“您知道张唐到燕国去做丞相了吗?”赵王也说:“知道了。”

甘罗说:“现在,燕太子丹到秦国去做人质,这说明燕国不欺骗秦国;张唐到燕国去做丞相,这说明秦国不欺骗燕国。燕国秦国相互信任,然后来攻打赵国,赵国就很危险了。燕国和秦国联合没有别的缘故,只是想攻打赵国来扩大河间那个地方的土地罢了。我要让秦国把燕太子丹送回去,要让秦国跟赵国联合攻打燕国。到那时,从燕国获得的好处,肯定远远超过这五座城池,未知您意下如何?”

赵王听了,马上拍板,决定把五座城池送给秦国,以扩大秦国河间那个地方的土地。秦国也把燕太子丹送回燕国去了。

赵国随后向燕国发动了战事并大获全胜,得到了上谷一带的三十座城池。为了向秦国表示感谢,又将其中的十分之一即三座城池白白地送给秦国。

秦王对甘罗的聪明和成就非常赏识,立即将甘罗拜为上卿,并且将当年己经收缴的甘茂的宅院田地全部赏还给甘罗。甘罗成了历史上最年轻的上卿。

甘罗凭自己的智慧,不费一兵一卒就使秦国得到了八座城池,对于日后秦始皇统一六国作出了相当的贡献。虽然他没有亲自上阵出征,但是面对声势压人的国君、丞相,他谈吐自如,智谋过人,不战而屈人之兵,他的胆识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甘罗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善于“狐假虎威”。甘罗劝说张唐时,利用了吕不韦的权势;说服赵王时,则凭借了强大秦国的威势。如果甘罗出生在赵国,出使到秦国,那么就难以有所作为。

第二,实事求是地帮助对方分析形势,指出对方面临的危险,引起对方心理上的恐惧。甘罗劝说张唐时,指出他若不听吕不韦的话,将会像白起一样死无葬身之地;说服赵王时,则指出赵国将会受到秦国和燕国的夹击,国家面临覆亡的危险。响鼓需用重槌敲,若不如此,对方对甘罗后边的话就听不进去了。

第三,敲山震虎之后,为对方指出化解危机的办法;而对方若要按这个办法去做,也就达到了劝说者的目的。甘罗向张唐指出,只有到燕国去做丞相,才不会有杀身之祸;张唐这样做了,甘罗的劝说也成功了。甘罗向赵王指出,只有跟秦国和好,并要有所表示,才不会国破身亡;赵王这样做了,甘罗也就功成名就了。如果甘罗向对方说,若这样做了,甘罗自己会有什么好处,那对方才不会听他的。

三、真实情况是,甘罗十二岁为上卿

以上的事件简单来说就是吕不韦企图攻打赵国,以扩展自己的封地。甘罗主动请缨,出使赵国。果然,他以善辩之才,说服了赵王,赵国割让了五座城池和所攻取的部分燕地分给了秦国。仅此一举,甘罗便立下大功,受赐上卿爵位。这件事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问题。后来,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他撰写的我国最早的通史《史记》中,也为这位颇有建树的聪明孩子立了传。

上卿本来是个很重要的官职,但到了战国时代只是一个爵位,而没有实权了。不过就算如此,上卿也是当时秦国实行的爵位制度里比较高的一种,既是荣誉称号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一般人想要晋升爵位只有两个途径:生产和战功。商鞅变法的时候规定,农民能够多产一定量的粮食就可以获得相应等级的爵位,战士要杀死一定数量的敌人并带回他的首级才能获得相应等级的爵位。靠这两种方式获得爵位是非常难的,一般基本不可能得到上卿的职位。

不过一些戏曲剧本却误称甘罗十二为丞相。比如“甘罗十二岁作宰相,周瑜七岁调令兵”这些戏词,显然有些移位了。为什么后人会把甘罗的爵位“上卿”误为职任“丞相”呢?

这大概有两个原因。

第一,上卿在没有成为荣誉称号之前就是相当于丞相,是一个诸侯国之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但到了甘罗的时代上卿已经彻底成了没有实权的官了。不过由于这个官位还是很尊贵,而且原来也确实有丞相的性质,所以传说里为了突出甘罗的功绩就直接用丞相来代替了上卿。

第二,或许是由于对《史记·甘罗传》断句不确的缘故。

众所周知,古籍文字是不用标点的,字句段落全凭读书人自己去划分,这样就特别容易出问题。比如从前有过这样一个例子:有这样一句话:“人才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这是女方媒人向男方介绍对象的无标点字条,本意是“人才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可惜,男方断句有误,读为“人才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意思完全相反。那么,自然姻缘不成了。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在《杭中随笔》里,点破了误认为甘罗是“丞相”的原由。《史记》的原文是“甘罗年十二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本应该断句为“甘罗年十二,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后人断句的时候误将:“甘罗年十二为秦相”作一句。

四、神秘的甘罗之死

不过,甘罗的传奇到此为止,剩下的就只有谜团了。历史上对甘罗的所有文字记载都以他当上上卿为截至,多一个字都没有了。包括他后来怎么样,什么时候死的统统都没有。

正因为如此,一般都断定甘罗在当上上卿之后很快就去世了。因为如果没去世的话,按照甘罗十二岁就能做出这么神奇表现的能力,他不会在剩下的生命里默默无闻。既然史书里一个字都没有,那最有可能的就是甘罗英年早逝了。但偏偏历史上关于他的死因还是一个字都没有。

所以从古至今围绕甘罗的死因产生了许多离奇的说法。

1、故事会派的说法

我们地摊文学的代表《故事会》里有一个种说法。

甘罗十二岁拜相,自然引起了群臣的不满,他们暗中都想好好治治这个小家伙。施了好多条计策,都不得成功外,甘罗还受了秦王的格外恩赏。大臣更加不服,一些奸臣贼子就想尽一切办法要把甘罗处死。一次上殿奏事,有大臣说:“世间人多不知吃饭时放一些什么饭就美味可口,请大王殿上看一下群臣的意见,可使全国人以后都能吃饭香甜,”秦王认为这个提议很好,就让大臣们商议。众大臣你一言我一语,发表议论,有的说数油香,有的说肉香,有的说香料香,众说纷纭。秦王还是想听一下甘罗的看法,道:“小臣相,以你之见呢?”

其实甘罗就知道是一伙蠢才,真不想与他们争言,可大王要问,可就不能不说实际的了。甘罗说:“起奏大王,要以为臣意见,以我看应该数盐香。”众臣相开口大笑:“明明盐是咸的,你就要说是香的,你分明是戏论大王,你不知天高地厚,受到大王一点宠爱就无所欲为。”好!你说盐香那就让你吃个够,于是就让卫士将食盐拿来,给甘罗满口添入,又将头按入盐缸内。

秦王一时也昏了头脑,不知谁对,也忘了甘罗的才干,只觉的是戏弄自己。当秦王明白过来甘罗说的是有些道理之后,就已经看到众大臣将甘罗按在缸内,连忙下令快放开。卫士将甘罗提起以后,甘罗已经气绝身亡。秦王恼羞成怒,可也无有一个什么办法了,只好分咐厚葬以视臣爱之心。

秦王觉得既然众大臣都认为盐无以大用,而且盐还把甘罗都毒死了,那以后就不要在吃盐了。秦王下昭,今日起民众都不要在吃盐了,谁吃杀无赦。一年后,民众面黄肌瘦,四肢无力,不能耕田。大臣们有的偷偷少吃一点,也是精疲不堪。秦王也渐觉身体不如前,登殿与众大臣商议,一位大臣说:“大王,为臣有一言不知敢言否?”王说:“但言无方。”大臣说:“大王的身体欠安,群臣个个衰弱,民众人人骨瘦如柴,乃均是不食盐之过失。为臣至不食盐以来,吃饭不香,放多少香油也无有香味,身体不如从前,乃烦燥之极,细心悟理,才知这一道理。肯请大王宽恕为臣!”此时秦王完全醒悟,群臣见事情不好,急忙跪下,求大王宽恕。秦王一顿怒责,命令大理寺立即查办带头害死甘罗之人,并且命令此人一辈不准吃盐,追封甘罗为一品宰相。

这个说法连无稽之谈都算不上,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恶搞了。此外另有两种说法。

2、秦王杀害说

这种说法在河南鄢陵当地广泛流传。甘罗出使赵国,初出茅庐便旗开得胜,显露出它具有超群的应变能力和非凡的雄辩才能,他被封为上卿后,秦王把他招进内宫,陪娘娘赏花下棋,不让出宫。在宫中他看透秦王残暴狰狞的面孔,特别是在嫪毐事件发生后,株连数千人,太后也被打入冷宫,许多直臣劝谏被杀,甘罗恨的咬牙切齿,决心不保昏王暴君,但他又被圈在宫中插翅难飞,每日里度日如年,于是就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准备以身殉国。一天,甘罗正陪着娘娘下棋,忽报秦王回宫,甘罗心生一计,等到秦王走进宫门时,就一下子抓住娘娘的脚,正好被秦王看到,秦王气的暴跳如雷,怒不可遏拔剑便刺死了甘罗,一道剑光闪过,一代神童倒入血泊中。

另外一个稍微有区别的版本是。甘罗立了大功以后,从此甘罗得以在秦王面前议论天下大事。甘罗本来就是孩子,其实秦王只是比他大几岁。两个孩子在一起,自然兴趣相投,一次秦王和王妃下棋,那甘罗平时就讨厌王妃的世故与傲气,便在帮王妃拾掉在地下的棋子时故意捏了一下这个女人的脚,以示对她一惯骄横的不满。王妃对此大叫,要秦王斩了甘罗。但秦王爱才如命,就对王后解释说:“甘罗不是故意的,是不小心才碰着而已,算了。”可甘罗一听却急忙一字一板地纠正说:“我不是不小心,是故意捏她的脚的。”正如俗话所说的,“男人头女人脚,光看不能摸”,何况甘罗不是摸而是捏,且那女人又是秦王喜爱的女人。秦王无奈,最后不得不依律而斩,从此小甘罗便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

不管秦王是因为什么杀了甘罗,这种说法显然都是不可能的,只能说明人们把甘罗的死归罪于残暴的秦王,以表达人们对这位神童英年早逝的惋惜。

3、无疾升天说

这种说法见于《东周列国志》的第一百四回。原文是:

有诗云:

甘罗早达子牙迟,迟早穷通各有时;

请看春花与秋菊,时来自发不愆期。

燕国太子丹在秦,闻秦之背燕而与赵,如坐针毡,欲逃归,又恐不得出关,乃求与甘罗为友,欲资其谋,为归燕计。忽一夕,甘罗梦紫衣吏持天符来,言:“奉上帝命,召归天上。”遂无疾而卒。高才不寿,惜哉!太子丹遂留于秦矣。

这种说法是把甘罗的死托付于鬼神,为甘罗的死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这是封建社会的作家面对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而经常采取的写作手法。

4、吕不韦杀害说

前面我们说过,甘罗劝说张唐和劝说赵王从表面上看都没有问题,完全是神童和传奇的代名词。但有人认为这其实都是假象,是有人故意安排的。

甘罗说服张唐去燕国,这段故事史书有记载,但是细节可能是为了渲染甘罗而作了艺术夸张,混淆了史实与故事之间的区别;从事件本身发展的逻辑来看,张唐不可能不知道“抗旨不遵”的结果,吕不韦也知道张唐的处境,他们必须在张唐合理病假期间之内想出一个万全之策,因此可以推断,在这几天内吕不韦的相府经常召开会议研究对策,这个期间甘罗以门客的身份出现,他提出当前的应派人去赵国游说,以消除赵国对张唐的威胁。

这个措施是很正确,也很明智。但如何说服赵国呢?主要有两个方案,一是说服赵国让张唐安全去燕国,否则便兵戎相见,这是“先礼后兵”的策略;二如果赵国胆怯,那么就向赵国索取五城以广河间之地。河间之地位于燕赵两国之间,地理位置对秦统一六国极其重要,是秦国战略构想的主要目的,作为条件秦国对燕国被攻占不干涉采取中立。这也就是甘罗“随机应变”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甘罗在这个事件突发奇想,提醒了吕不韦,吕不韦又别出心裁选派年仅十二岁的甘罗作为大使。

理由是:

(1)甘罗是名门之后;

(2)甘罗天资聪颖并且参与了整个研究过程,对外交细节了如指掌;

(3)派一名小孩出使赵国,可以名震诸侯,显示秦国的强大,在政治上能达到震慑诸侯的目的,为统一六国先在精神上解除各国的武装。

吕不韦所以能做出这惊人的举措,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只不过是故伎重演,历史上他就把在赵国当人质的“异人”变成秦国的太子“子楚”(也就是秦王嬴政),他把自己歌姬宠妾也变成了赵太后,这就是樊于期所说的“纳妾盗国”。他把秦王嬴政把玩于鼓掌之中,何况一介布衣三尺顽童的甘罗。在这场密谋策划中,充分体现出吕不韦的商人气质和本色。

这场外交活动结束之后,甘罗为秦国立下大功,封为上卿,被世人传为佳话。但是让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小孩与吕不韦这些老奸巨滑的成年人同朝为臣,的确是一件令人尴尬的事情,况且这件事内幕一旦泄露,不仅各国诸侯会感到被秦国愚弄,而且还会为朝内的新兴的反对集团抓住把柄,这样会大大削弱吕氏集团在朝中力量和影响。

无论从秦国的利益还是吕氏集团的利益考虑,甘罗的存在都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也就是说吕不韦现在要“卸磨杀驴”。甘罗必须在世界上消失,所以甘罗就像昙花一现,刚登上历史舞台演出了一场戏剧,马上就要悄然离世了,这就是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但以上的所有说法都应该不是真的,只是有的更加有根据一些,有的则更加荒谬,甚至可笑一些而已,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不过,不管甘罗以后怎么样了,也不管是不是他主导了让他成名的两件事,就凭他在那两件足以名留青史的事儿里的表现,他就已经超出历史上的大多数人了。

司马迁在《史记》中没有谈甘罗是如何死的,也没有怀疑甘罗所作所为的真假。这反映了司马迁对史料的认真鉴别和实事求是的严肃态度,也就是说司马迁并不认定这些事儿是假的。

司马迁在评价甘罗时说:“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疆时,天下尤趋谋诈哉。”司马迁的评价可以说很公正客观。

的确,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能被称为与苏秦、张仪一样的“战国之策士”,已经是很高的评价!

野史君故事巨多,无奈精力有限,这里只能不定期更新。

一篇看完不过瘾?去微信公众号吧,每日更新N篇脑洞大开的历史故事!

有听有看有好礼,尽在微信公众号:趣说野史

本文系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趣说野史,微信ID:qushuoyeshi),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