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鬃狮---师承篇之《大松大柔》

 lcfqmlee 2016-01-27

一代鬃狮---师承篇之《大松大柔》

微信原版阅读:94 2014-09-15 一代鬃狮
说起李雅轩前辈,不得不提起前辈提出的“大松大柔”观点。李雅轩前辈最初练的好像是少林拳。师从杨澄甫宗师后,看样子是下了大工夫练太极拳的,晚年在成都提出大松大柔的观点,既是一生练拳的总结,也是告诫后人少走弯路。可惜,听得进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

时至今日,估计更没什么人相信了。各大太极拳论坛上,充满了各种质疑声:有说要松而不懈的,有说要松中带紧的、紧中有松的。甚至我刚进贴吧时还看到这样的言论,摘抄如下:“太极不练力,空谈太极功。练力有方法,不可成僵劲。先练自身力,再把兵器用。木人水缸来,沙袋石锁功。若只强筋骨,手脚已足够。”我当时看了以后都以为自己走错门了,进了举重吧了。

大家知道李雅轩前辈当年怎么说的吗?他说:整天想着松还松不下来呢!还去紧?

我有一位网友,林墨根老师的再传弟子,很年轻,应该四十岁不到吧。原来在温哥华,后来去了美国西雅图,在微软公司工作。去年参加了西雅图举办的推手大赛,得了冠军。奖金200美元,扣除40美元报名费,多少赚了点。据其他参赛和观战的网友说,比赛结束以后,其他赛手和裁判都纷纷围着他,再次和他试手,最后无不佩服。

我们来听听他怎么说:
松和掤是相关的。具体练习有两个方面(狮子按:这里用两条路径比较好。网络用语,我们不能太计较。):一个是松到一定程度后自然产生掤劲,二是先掤着然后松下来。前者的问题是很难有人坚持下来,往往是练一段时间后就产生怀疑继而放弃,但好处是一旦火候到了掤劲开始产生就发生质的变化,而且这种掤是很纯粹的太极掤劲。后者的好处是练习者很快就能产生感觉继而练出劲来,但坏处是这种掤实际上不是真正高质量的掤,而这种掤一旦练出来就很难真正松下来。

他还说:
关键还是两点:一是方法,二是信心。很多时候是有了方法(虽然这个方法不是最快的)但是没信心,还有就是有信心但没方法。我从开始练到体会到松沉劲用了整整12年,如果不是我对我师父讲的坚信不疑的话是做不到的。

有人说了我想说的,我就不必再啰嗦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