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契丹人去世后为何罩面具 记者带您先睹辽代文物精品

 赵东华 2016-01-27
契丹人去世后为何罩面具 记者带您先睹辽代文物精品
2016-01-21 09:21:00  来源:扬州网-扬州晚报

 

  辽·金面具银丝头网

 

  辽·镶玉银络头

 

  辽·琥珀璎珞

 

  辽·鎏金铜弩机

 

 

  原文标题:契丹人去世后为何要罩面具? 记者带您先睹辽代文物精品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个民族叫“契丹”,他犹如一匹黑色骏马,呼啸而来,疾驰而去,为后世留下了辉煌灿烂的草原文明。本报昨报道了扬州博物馆从内蒙古博物院引进的《辽代文物精华展》,吸引了不少市民的浓厚兴趣,记者昨获悉,该展览目前正在布展中,将于1月26日正式与公众见面。据透露,此次参展文物107件套,其中国家一级品65件套,二级品16件套,带领市民朋友们一同领略别具风情的契丹文明。参展文物有啥看点?今天,记者带您先睹为快。

  辽代文物精华展26日亮相

  听过刘兰芳评书“杨家将”的人,一定对耶律阿保机、萧太后的名字耳熟能详。

  契丹民族发源于内蒙东部西辽河上游。唐末,崛起于北方草原,由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创立契丹国;947年,耶律德光统一中国北方,改国号为辽;1125年,辽国为金所灭。辽王朝一度国势强盛,地域宽广,曾纵横驰聘欧亚草原,雄踞北方二百余年,与北宋、西夏王朝鼎足而立、三分而治。有辽一代创造出辉煌繁盛的草原文明,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推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发展进程。

  扬州博物馆相关负责人称,此次从内蒙古博物院引进的《辽代文物精华展》,以内蒙地区著名的陈国公主墓、耶律羽之墓和吐尔基山墓三大辽国贵族墓出土的精美文物为展览主体,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展出形式,带领广大市民穿越迷雾,揭开北方辽国的神秘面纱,体会契丹民族的豪迈与彪悍,品味草原文化的璀璨与神奇。

  “《辽代文物精华展》正在布展中。”扬州博物馆相关负责人称,该展览将于1月26日在扬州博物馆一楼特展厅正式与市民见面,展期截至4月25日,通过一百余件文物,全面展现了契丹民族由兴起到发展,直至帝国崛起,纵横欧亚,影响世界的全过程。这对我们了解中国北方民族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演变的进程,中原与北方草原古代文化的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看点1

  逐水草居的草原文化

  此次展出的辽代文物中,有许多纵横驰骋的游牧风情、精美绝伦的贵族服饰和日用生活用器,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那独特的逐水草而生活的草原文化。

  辽·镶玉银络头及饰件

  契丹人属于马背民族,对马具的装饰非常重视,常以金银铜铁和玉器装饰马具,将马身装扮得流光溢彩,以显示骑乘者的高贵身份和地位。因此,契丹马具被大量输入中原地区,文献称“契丹马具甲天下”,可见马具工艺已经超过当时的北宋,非常发达。

  辽·鎏金铜弩机

  这是远射兵器。弩是古代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弩机是装置在弩的木臂后部的机械。构件包括,钩弦的“牙”,牙外的“郭”,郭上的瞄准器“望山”,郭下的扳机“悬刀”。扳动悬刀,牙向下缩,所钩住的弦弹出,箭就被发射出去。弩机最早见于战国,到了汉、晋,制作精巧,有的并镶嵌装饰有花纹。辽代已经发展十分成熟,得到广泛运用,成为当时战争中的重要杀伤性武器。

  辽·牡丹纹鎏金铜蹀躞(xiè)带

  长带和系垂的小带为皮质,带扣、带銙等带具和带饰为铜鎏金,带扣、带饰等鎏金,正面鎏金,錾刻牡丹花纹。带上佩有龙柄铁质短刀,佩有银刀鞘,刀柄包银上刻鱼鳞纹,柄首及与刀连接处鎏金。蹀躞带是辽代契丹族的带饰之一,适于在腰带上佩挂弓箭、刀等狩猎用具。此带精美实用,为研究契丹族服饰和生活习俗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辽·契丹大字铜镜

  铜镜呈八方形,背钮四方有四个契丹大字,字上方有缠枝纹饰。铜镜是汉人梳妆之物,也被契丹民族所采用,并融入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契丹大字创制于公元920年,由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令由耶律突吕不和耶律鲁不古参照汉字创制的,应有三千余字。辽国灭亡了,契丹文仍然被女真人所使用,并帮助创造女真文。直到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诏罢契丹字”,一共使用了三百多年。

  看点2

  契丹人独特的丧葬文化

  绝了解,发掘于1986年的“陈国公主墓”,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出土物最多的辽国皇室贵族合葬墓。契丹人有何独特的丧葬文化?就让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告诉你。

  辽·金面具银丝头网(驸马)

  面具为纯金制成,头网为银丝打造,为丧葬用具。面具呈半浮雕状,面部五官根据死者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陈国公主驸马所戴,驸马都尉萧绍矩,辽仁德皇后之兄,为泰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师,死时年仅三十五岁。契丹金属面具在不同阶层中都比较流行,男女老少均有佩戴,因身份等级不同,分为金银铜铁等质地,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研究认为,一般契丹贵族死后,尸体并非马上入葬,在外停葬的时间可能较长,待正式下葬时,尸体已经面目全非,面具可能是用来遮丑之用。

  辽·琥珀璎珞

  陈国公主墓出土的各种随葬物品均为公主、驸马举行婚礼时朝廷御赐之物,制作精美,工艺精湛。

  璎珞为颇具契丹民族特色的项饰,是其信奉佛教并将佛教思想世俗化的代表饰物。在中国历史上,契丹人最为崇尚琥珀。该璎珞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琥珀饰件。其外串264件,内串69件。琥珀浮雕饰件纹样主要为龙纹,图案抽象而富于动感。特长的璎珞不适宜日常游牧生活佩戴,多应用于神圣、重要的场合。

  辽·盾形缠枝纹戒指

  戒面呈盾形,金片包水晶,在水晶戒面上为一蟾蜍,蟾蜍背部镶嵌两颗绿松石。水晶下面金片錾刻缠枝花纹。指环上錾刻月牙状纹饰,并嵌有两块绿松石,下端有褐色织物缠绕。这对戒指构思巧妙,水晶、黄金结合,加之以绿松石点缀,把器形和装饰纹样完美和谐地统一在一起,颇具匠心。

  通讯员 杨双博  记者 陶敏 文/图

作者:陶敏   编辑:谢洲

热点新闻

网群热荐

精彩视频

观点声音

图片集锦

史海钩沉

ENGLISH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