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的司法现状如何?

 蜀地渔人 2016-01-28

北京的司法现状如何?未来要往哪个方向走?这些问题,都要从“两院”报告中找到答案。 

1月26日上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代理院长杨万明、北京人民检察院代理检察长敬大力向北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分别汇报两院工作报告。

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集合了收案、结案数据及各类案件收结案情况图表,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市高级人民法院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市检察院针对承办案件类型、审查起诉人员类型予以图表说明。两院报告还有一个共同点,在最后都有有关用语说明,其中有法律专业术语,也有案例简要说明。

看似距离自己很远的两院工作,其实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自身权益的维护、身边贪腐的惩治、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都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

回顾2015、展望2016,北京两院报告将为北京市民带来哪些已看到或正在进行时的变化,千龙网记者从八个视角进行简要梳理,让大家对两院一年来及今年的工作有一个初步了解。

1月26日,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代理院长杨万明作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千龙网记者 王悦摄

一、引发社会关注的那些案件

【市高院】全市法院全年收案601849件,同比上升29.4%,结案542879件,同比上升21.1%。全年审结刑事案件22335件,同比下降2.5%。审结故意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1019件,对507人判处5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审结“大屯路隧道飙车”案、“6.11”大型跨境电信诈骗案、网络推手“立二拆四”非法经营案等一批社会热点关注案件。

【市检察院】全年批准逮捕12913人,提起公诉21878人。起诉故意杀人、绑架、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1155人,办理“工体撞人案”、“大屯路隧道飙车案”、“国学教师虐童案”等一批社会关注案件。围绕加快经济转型、疏解非首都工能,依法起诉侵犯知识产权、非法集资等危害经济秩序犯罪2413人,仅“华融普银案”涉案金额达55亿元,涉及投资人3000多人。

【解读】每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安全是第一位的,自身权益如何得到保护体现了这个社会的平稳程度,依法严惩各类犯罪分子,才能让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更加清朗。2015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这些颇受关注的案件,看似很远,其实很近,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结果,这些危害着我们的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进了监牢,这一切的一切,离不开两院政法干警的辛苦与努力。

1月26日,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北京市检察院代检察长敬大力作北京市检察院工作报告。千龙网记者 王悦摄

二、老虎、苍蝇天涯海角难遁身

【市检察院】办理上级交办专案28个,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368件402人,其中,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128人,包括3名省部级干部。开展追逃专项行动,追捕、劝返11名外逃人员归案,将百名红色通缉令中的孙新、裴健强从柬埔寨、几内亚押解回国。

【解读】伸手必被抓,哪怕你再是高官显爵,只要触碰了法律,抓你没商量。哪怕是跑到天涯海角也难逃法律惩处。老虎、苍蝇再无遁身之处。

三、重证据严防冤假错案发生

【市高院】严格落实疑罪从无、证据裁判等制度。2015年全市法院对144件案件的排除非法证据申请依法进行审查,对9件案件中的非法证据予以排除。对指控犯罪证据不足的、严格落实定罪标准,全市法院对25名公诉案件被告人、22名自诉案件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

【市检察院】2015年,对侦查取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影响司法公正的,依法排除非法证据18件。坚持疑罪从无、落实宽严相济,严把捕诉条件,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坚决不予批捕,不予起诉。对虽有犯罪行为但社会危害性不大的1654人不批准逮捕,对犯罪情节轻微、与被害人达成刑事和解的1173人依法不起诉。

【解读】法律的公平正义不仅仅体现在严,也体现在宽。重证据,不轻易定案定罪,维护的是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少捕慎诉、教育挽救,促进的是社会和谐。

四、铁面法律背后蕴含无尽人情

【市高院】对199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适用非监禁刑,占未成年犯罪人总数的42.1%。推动解决关键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31人次。加大对被告人法律援助的力度,通知司法援助机构指派律师的案件同比增加5.2%。加强对被害人的权益保障,通过附带民事判决和调解,被害人获得赔偿款1.1亿元。注重保护妇女、儿童、老年人合法权益。

【市检察院】必须保障律师阅卷完整、不限次数、不限时间;律师会见时不得派员在场、不得监听;对没有委托辩人的盲、聋、哑、精神病人等犯罪嫌疑人,依法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提供辩护590人次。开展清理久押不决案件专项行动,清理超期羁押119件201人。373名没有羁押必要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中,其中261人被取保候审。

【解读】法律无情也有情,铁面无私背后也隐含着无尽的人情,面对着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面对着无助的人们,面对着犯了错误后真心悔改的嫌疑人,法律也会施出援手救助。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五、互联网+法院+检察院

【市高院】全年全市法院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4561件,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15年,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8758件,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128件。该院组建1名法官+1名助理+1名书记员的相对固定的审判团队。实行“院长开庭周”,院、庭长审结案件占全院结案数量的11.8%,院、庭长办案实现常态化、制度化。

【市检察院】2015年7月份,市检二分院在办理一起刑事申诉案件中,考虑到申诉人家住房山区偏远山村,交通不便,二分院与房山院互相协作共同应用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对申诉人进行答复、释法说理,得到了申诉人的好评。”12月,市院与密云院联合运用远程视频接访系统答复申诉人,免去了申诉人长达6、7个小时的来回奔波。

【解读】互联网+不仅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在法律的运用上也落到实处。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对权利人的智力成果及合法权益给予全面保护,才能调动人们的创造主动性,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科技改变生活,科技简便办案过程,让申诉人既可以收获公正又能够省去路途奔波,这样的科技化办案离不开互联网+。

六、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两院工作

【市高院】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一些新类型纠纷可能会进入诉讼渠道。通过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妥善处理相关矛盾纠纷,包括市场疏解中发生的解除商铺租赁纠纷、污染企业腾退中发生的清算、劳动争议等纠纷。逐步实现三地法院执行办案的“同城效应”;探索执行信息化协作机制,推动三地法院执行案件信息共享;推动执行指挥系统相互对接,促进三地法院远程指挥系统一体化建设。

【市检察院】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加大对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严重暴力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的打击力度,依法惩治和预防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职务犯罪。积极营造创新驱动的发展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司法环境和开放包容的法治环境。

【解读】经济、文化、产业、科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有了法律这一坚强后盾,三地协同发展才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个人的切实利益才能得到根本保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两院工作也在逐步开展。

七、司法公信力提升离不开司法改革

【市高院】2014年12月30日,全国首批跨行政区划法院——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2015年,四中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893件,其中行政案件1397件,占73.8%。结案共计1799件。建立专业法官会议制度,突出法官主体地位,对法官实行责权利一体化管理。

【市检察院】将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2015年底,北京市司法局经与人大、政协、统战部及行业组织协助,向社会公开选任了新一届120名人民监督员,目前这些人民监督员已经开始履行监督职能。

【解读】保护司法公平,离不开司法改革。不仅需要内省也需要外部监督,无数双不揉沙子的眼睛在看着法律的公正公平,正是一双双眼睛在外部盯住,再加上内部的自我监督,我们的法律才更加完善,才更加体现了公平公正的法律准则。

八、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司法前进

【市高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应对案件数量上升压力,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审判管理,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动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加强审判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进一步提升队伍素质。

【市检察院】树立首都意识,依法履行检察职能,推动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坚持首善标准,深入推进司法改革,推动首都检察工作全面发展。突出从严主线,努力打造过硬检察队伍,切实提升检察公信力。

【解读】打铁还需自身硬,树立牢固为民的意识,树立首都意识,才能让法律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百姓。过硬的队伍打造的是过硬的司法,过硬的司法维护的是百姓的安宁,百姓安宁与否,不看别的,就看法律能否保护人的合法权益。(文/千龙网记者 田北北  摄影/千龙网记者 王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