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有儿女,不可错过这些家训!

 宋行 2016-01-28

家有儿女,不可错过这些家训!

周末给家里打电话,九十多岁的奶奶耳朵已经不太听得清了,知道我要再过一段时间才放假,只不断地说:“好好好,好好工作,跟朋友好好相处,不要怕吃亏,吃亏是福。”

不要怕吃亏,吃亏是福。

这句话我从小听到大,算是豆妹家的家训,俗话说,言传身教,以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古已有之,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家庭教育中,“家训”占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世家大族,得以传承,靠的不是财富,而是德行,这些传承下来的生存智慧,成为后世子孙立身、治世、处事、持家、治业的度量衡。

先秦至今,家训可谓汗牛充栋,举几个例子——

家有儿女,不可错过这些家训!

  • 周公吐哺,教孩子要言传身教

比如我们在曹孟德的《短歌行》里读到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个典故,其主人公周公旦,即周公,相传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而在教子方面,周公也是用心良苦。周成王亲政之后,把鲁地封给了周公的儿子伯禽,这是很光宗耀祖的事情,周公却告诫儿子:“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家有儿女,不可错过这些家训!

【↑豆妹你别拽古文啦】

说的什么呢?就是说,你看你老子我,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够牛X了吧,但我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要停下来三次,起来接待贤士,还害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了鲁国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就傲慢于人。

周公一番苦心,伯禽自然也不负厚望,没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了民风淳朴、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家有儿女,不可错过这些家训!

  • 工作再忙,不忘子弟的教育

再说个在民间传说中智慧化身的诸葛孔明先生。

民间传说将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传神乎其神,却很少提他的儿子,诸葛亮46岁老来得子,对儿子诸葛瞻很是喜爱,跟我们现在的父母一样有颗望子成龙的心,其中给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中这么写到: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就是著名的《诫子书》,哦,还有封《诫外甥书》,是诸葛亮给他外甥庞涣写的家书,诸葛亮虽然长年征战,政务缠身,但对于儿辈的教诲从来很重视,这两篇都是古代家训的名篇,修身养性、治学做人,读来发人深省。

家有儿女,不可错过这些家训!

  •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这是出自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用以训诫子孙,全书七卷共计二十篇,从修身、治家、处事、到为学,涉猎广泛,其中写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生而不可惜,不可苟惜”……

古之家训,以此为祖,这本家训历代都非常推崇,即使在今天也绝不过时。

家有儿女,不可错过这些家训!

从内容来看,古代家训内容之丰富,可谓汗牛充栋,下面精选一些经典中的经典,供大家赏析:

  • 勤学:

多读书达观古今,可以免忧。(《家诫要言》)

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治家格言》)

  • 惜时: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增广贤文》)

百年容易过,青春不再来。(《增广贤文》)

  • 仁爱: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治文贤文》)

远山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增广贤文》)

  • 修养: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增文贤文》)

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增文贤文》)

家有儿女,不可错过这些家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