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廷灿(清)续茶经【八之出】下

 高山仙人掌 2016-01-29

【译文】

《国史补》中记载到:中国的民族风俗一直来崇尚饮茶,以茶为贵,所以茶叶自古以来的名茶种类就会很多。在剑南地区有蒙顶石花,有小方,有散芽,号称是天下第一。在湖州地区有顾渚的紫笋茶;在东川(今四川治县)地区有神泉小团茶、绿昌明茶、兽目茶;在峡州(今湖北宜昌)地区有小江园茶、碧涧寮茶、明月房茶、茱萸寮茶;在福州地区有柏岩茶、方山露芽茶;在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地区有东白茶、举岩茶、碧貌茶;在建安地区有青凤髓茶;在夔州地区有香山;在江陵地区有楠木;在湖南地区有衡山;在睦州地区有鸠坑;在洪州地区有西山的白露茶;在寿州地区有霍山的黄芽茶;在绵州地区有松岭;在雅州地区有露芽茶;在南康地区有云居;在彭州地区有仙崖和石花等茶;在渠江地区有薄片茶;在邛州地区有火井、思安;在黔阳地区有都濡、高株;在沪州地区有纳溪、梅岭;在义兴有阳羡茶、春池茶、阳凤岭茶,这些的品质和名次都是最著名、最好的。

马端临在其《文献通考》中记载到:在建州地区会出产一种片茶,片茶中主要的品种有:龙团茶、凤团茶、石乳茶、的乳茶、白乳茶、头金茶、蜡面茶、头骨茶、次骨茶、末骨茶、精骨茶、山挺茶等十二个等级,这些都是用来充当每年的贡茶,以及在国家的重大事件上面才使用的,也都是本路的食用之茶。除此之外,其他各个州县产所出产的片茶,有进宝双胜以及宝山这两府是出产于兴国军的;仙芝、嫩蕊、福合、禄合、运合、脂合等这些茶都是出产自饶州和池州的;泥片茶是出产自虔州;绿英金片茶出产自袁州;玉津茶出产自临江军;灵川茶出产自福州;先春、早春、华英、来泉、胜金等这些茶均出产自歙州;独行灵草、绿芽片金、金茗这些茶出产自潭州;大拓枕出产自江陵和大小巴陵;开胜、开棬、小棬、生黄翎毛这些茶出产自岳州;双上绿牙、大小方茶是出产自岳州、辰州和澧州等地的;东首、浅山薄侧是出产自光州的。这诸多茶色一共有二十六多个品种。其中浙江东路和浙江西路以及宣州、江州、鼎州这些地方只是以上、中、下或者是第一等、第二等、第三等、第四等、第五等来称呼的。至于说散茶,其种类主要有:太湖茶、龙溪茶、次号茶、末号茶,这些茶都是出产自淮南地区;岳麓茶、草子茶、杨树茶、雨前茶、雨后茶这些茶都是出产自荆湖的南路和北路地区;清口茶出产自归州;茗子茶出产自江南。这些茶总共有十一种品类。

叶梦得多著的《避暑录话》中写道:正宗的北苑茶是出产自曾坑的,这样的茶被叫做是正焙;而不是曾坑所出产,而是沙溪所出产的茶则被称之为是外焙。其实这两个地方相距并不远,但是这两个地方的茶的品质却相差的十分悬殊。出产于沙溪的茶的颜色要比出产于曾坑的茶的颜色较为深一些,但是其味道却不足而且还略带有微涩。对于这两个地方所产的茶,懂行的人一喝就如同分别泾渭一般的分明。我曾经怀疑是由于地气与土壤的均适宜的缘故,但是也不应该立刻有这么大的差别。等到去到了山中,每次开辟小路,剖开治理岩间水道的时候才发现,有的时候只是几丈远的距离,其土的颜色都是各不不同的,有的肥沃,有的贫瘠;有的坡度较陡,有的坡度较缓;有的较为干燥,有的又较为湿润。若是同时种植上两株茶树,种上以后对茶树的封土、培植、灌溉等的照顾也都是一样的,只是两株茶树像个几步之远,然而这两株茶树的生死、茂盛抑或枯萎却如同两种不同的植物一样。通过这个例子我才知道很多事物若不是亲眼所见是决计不会相信的。草茶中的极品只有双井茶和顾渚茶这两种,这两种茶也不过各自只有数亩的茶园来种植。双井茶是出产于分宁县的,这片地方是属于黄庭坚家里的。元祐年间,黄庭坚在京师极力地推荐,他家族里的人也都将这块地上所收的茶一并寄送给他,但是即使这样一年下来也就仅仅能够得到一二斤而已。顾渚茶是出产自长兴县的,被称之为吉祥寺,这里出产的茶一半都是今朝侍郎刘希范家所拥有的。这两个地方所出产的茶,每年也就只有五六斤罢了。近些年来,寺院中的僧侣求取茶叶的越来越多,由此导致了都顾不上精细地来挑选茶芽,这样的话其茶的品质就和刘氏家里所种的茶的质量相差了很远。我今年向刘氏家里去求取茶叶,超过了半斤的,其质量就不好了。即使茶的味道是一样,但是茶的精华都是在于其嫩芽之上的。取茶初期刚萌发的叶芽,其形状如同雀舌般的嫩芽,被称之为是枪。等到稍微舒展成为叶子的时候,被称之为是旗。旗是非常珍贵,如果得不到,那么就取一枪一旗也是可以的,不过不要过了,若是过了茶就会显得过老。这也是一茶难求的原因之一了。

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记载到:腊茶出产自剑、建二州;草茶盛产于两浙地区。在两浙的所有品种中,最以绍兴的日注茶被称为第一。自从景佑年间以后,洪州所产的双井白芽日渐的兴盛了起来,近些年来其制茶的工艺更加的精细,都是用红纱囊来包裹的,每包只装不超过一、二两的茶,病外还要用十几斤普通茶来保养它,以此来避免夏天潮湿的空气。双井白芽的品质要远远的超出日注茶,于是被称之为是草茶中最上一等的茶。

《云麓漫钞》中记载到:产自于浙西湖州的茶最为上品,而出产于江南常州的茶较为次之。湖州的茶出产自长兴顾渚的山中,常州的茶出产自义兴君山悬脚岭北岸下的那些地方。

《蔡宽夫诗话》中记载到:卢全(号为玉川子)在其《谢孟谏议寄新茶》的诗中写道“手阅月团三百片”以及“天子须尝阳羡茶”的诗句。可见孟谏议寄送给他的就是阳羡茶。

杨文公在其《谈苑》中写道:蜡茶出产自建州,陆羽在其写作的《茶经》尚且还不知道有这种茶,只是提到说关于福建等州茶的情况不详,只是经常得到这些地方的茶的时候,其茶的味道倒也是相当好的。在江南地区也是最近才有了蜡面茶的称呼。丁谓在其《北苑茶录》中写道:“在北苑最初制造的时候,还没有知道它的人。”询问三馆检讨杜镐的时候,他也是说曾经在江南任职的时候,才记得那里有一种研膏茶。欧阳修在其《归田录》中也说到蜡面茶是出产自福建的,但是也没有明确说明它的起源是在哪里。从唐朝诸家的著述中常常可以看到有描写蜡面茶的话,由此可以说明蜡面茶从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事物记原》中记载到:五代时期的南唐李氏另外命令人取出茶的乳汁来做成片状的茶,有的人把这些茶叫做“京铤茶”、“的乳茶”以及“骨子茶”等等。由此可以得之京铤茶这一品种,是自从南唐时候开始的。《苑录》中说到:的乳茶以下的茶是用下品的茶夹杂这炼制而成以出售的,只有进贡给京师的茶,才是好完全至真没有参杂下品茶的好茶,正是由于这个意思而被取名为“京铤茶”的。有人说,自从宋太祖开宝年间的时候,才开始有了这种茶。当时了解茶事的人都说,五代时期南唐李氏的古都金陵只是被称为是都下,而只有北宋朝廷的都城才被称之为是京师。而现在忽然有了这个名称,恐怕是南唐将要归附于京师了罢。

罗廪在其《茶解》中写道:按照唐代出产茶的地方,仅仅如陆羽所讲到的(季疵为陆羽的字)。那么现在的虎丘、罗岕、天池,顾渚、松萝、龙井、雁宕、武夷、灵川、大盘、日铸、朱溪等这些有名的好茶,是没有一个列入其中的。由此可以得知,灵茗异草随处可见,在在有之。只是人们不懂得好的培植茶树的技术,或者是不善于采制加工茶叶罢了。

《潜确类书》中说到:《茶谱》中有记载说:袁州界桥茶的名声非常大,但是还是也比不上湖州的研膏茶和紫笋茶,这两种茶在用开水烹煮的时侯会有绿脚垂下。此外婺州又有一种举岩茶,其茶每一片都是方正细小的样子,这种茶的产量虽然很少,但是其味道却极其的甘甜芳香,煎煮之后还会呈现出如碧玉一般青翠的颜色。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说到:在玉垒关外面的宝唐山上,有一种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上的茶树,这种茶树在茶笋长到三寸五寸的时候,才会在上面有一到两片的叶芽。涪州地区出产三种茶叶,其中最好的是宾化茶,较差一些的是白马茶,最差的是涪陵茶。

《煮泉小品》中记载到:浙江以北的地区出产的茶其品质普遍都比较好。只有在福建、广东以南的南区,不仅那里的水不可以轻易饮用,就是那里出产的茶叶谨慎勿用或者只是有选择的加以饮用。过去陆鸿渐(即陆羽)在写作《茶经》的时候并没有能够详细地记载到岭南所产的诸多茶叶,只是说“往往能得到一些这里的茶叶,它们的味道都极其好。我发现在福建,以及两广的这些地方多存在着瘴气,当这些气体沾染到草木上面,北方人再过度饮用它们之后,则很容易导致生病,由此可见人们一定要谨慎饮用。

《茶谱通考》中记载到:岳阳的含膏冷茶,剑南的绿昌明茶,蕲门的团黄茶,蜀川的雀舌茶,巴东的真香茶,夷陵的压砖茶,以及龙安的骑火茶,这些都是名噪一时的名茶。

《江南通志》中记载到:苏州府吴县往西有一座西山,那里出产一种茶,要在谷雨以前采摘下来并焙制出来。其中极为细小的那些茶被贩卖到集市上之后,得到人们争先恐后的抢购,其价格也一再上涨而成为谷雨之前的茶里面最贵的。

《吴郡虎丘志》中记载到:虎丘茶在寺院的僧房中都种植了茶树,闻名天下。在谷雨前采摘细小的叶芽经过焙制而后就可以用来煎煮尝试了。茶的颜色就如同夜晚的白月光,茶的味道就如同豆花的清香。最近因为官府司署要征收茶叶来用于馈赠远方的人,所以要虎丘山上的僧人都要供奉一斤的茶叶,而这些需要花费数钱的银子,僧人们由于苦于这种馈赠,所以茶树也不再修剪打理,甚至于砍掉了茶树,所以现在剩下的虎丘茶极为稀少。

米襄阳(即米芾)在《志林》中记载到:在苏州的穹窿山下有一座海云庵,庵中种植有二株茶树,这二株茶树的根株都相互缠绕着生长在一起,已经存活了超过二百多年。

《姑苏志》中记载到:苏州虎丘寺西边出产茶叶,朱安雅说:现在二座山的山门向西偏去,原本的名称叫做茶岭。

陈眉公在《太平清话》中记载到:洞庭湖的西山中最西边的,有仙人茶,乃是树上的苔藓,商山四皓采摘来再制成茶叶来饮用。

《图经续记》中记载到:太湖洞庭的小青山坞出产的茶叶,唐宋时期就已经进贡给朝廷。在其下面有一座水月寺,于是就将这里所产的茶命名为水月茶。

《古今名山记》中记载到:在支硎山(今苏州城西观音山)的茶坞里面,多种植茶树。

《随见录》中记载到:太湖洞庭山出产有一种茶,与岕茶略微相似只是显得更加精细,其味道十分的甘甜芳香,俗语将其称之为吓煞人,又由于出产自碧螺峰的茶最佳,所以将其命名为碧螺春。

《松江府志》中记载到:佘山位于松江府城的北面,旧时有一位佘姓的人曾在这里修道,所以以此来命名此山,将其称之为是佘山。山上出产的茶叶与莴笋品质都非常好,带有兰花的香味。所以陈眉公说:我故乡的佘山茶与虎丘茶是不分伯仲,不相上下的。

《常州府志》中记载到:武进县的章山山麓有一条茶巢岭,唐朝时陆龟蒙曾经在这里种茶。

《天下名胜志》中记载到:南岳在古代叫做阳羡山,也就是君山的北麓。三国时期的 东吴君主孙皓在即为之后,就曾到这里来进行封禅,将其封为岳,称之为南岳。唐时出产茶来作为贡品的,就是这里的南岳贡茶。

在常州宜兴县的东南方向另外还有一座茶山。在唐朝的时侯这座茶山会制造出茶来进贡给皇室,所以这座山又叫做唐贡山,唐贡山位于宜兴县东南三十五里的均山乡。

《武进县志》中记载到:茶山路位于广化门外的十里以内,有大墩小墩的连绵簇拥,前后簇拥,有茶山的形状。唐代时期的湖州、常州两郡的太守会于阳羡,造茶修贡,从这里往返,所以叫做茶山路。

《檀几丛书》中记载到:茗山位于宜兴县西南五十里的永丰乡,唐代诗人皇甫冉曾经有一首《送羽南山采茶》诗,由此可见唐时入贡的茶就有在茗山的。

唐代的李栖筠在担任常州刺史的时候,山上的僧人曾进献阳羡茶给他。陆羽将其品评为“芬芳为世上之最”,这里出产的茶经过精心的制作之后可以用来进贡给皇上。于是李栖筠就在洞灵观建立了茶舍,每年可以制造出两万两茶来进贡。后来韦夏卿将车设搬迁到了无锡县罨画溪上,距离湖汊大约一里的地方。明人许有谷诗中所谓的“陆羽名荒旧茶舍,却教阳羡置邮忙”指的就是此事。

义兴(今江苏宜兴)南岳寺,唐玄宗天宝年间曾有白蛇口衔茶籽坠落在寺前,寺院里僧人就将其种在了寺院旁边,,由此而后这棵茶树不断的滋蔓繁衍,茶的味道更加好,人们将其称之为是蛇种。当地人都很看重,每年争先恐后馈赠亲友,官府索要,修贡不断。至今每到春天就如其采茶,清明这天县令要亲自到卓锡泉亭去拜谒白蛇,其典礼非常隆重。后来官府索取太多,茶农深受其苦,所以袁高有“阴岭茶未吐,使者牒已频”的诗句。宋代人郭三益也有诗写道“官符星火催春焙,却使山僧怨白蛇。”唐代卢仝在其《茶歌》中叶写到:“安知百万亿苍生,命坠颠崖受辛苦。”可见贡茶会叨扰累及到人民,也是自古就是这样的呀。

《洞山岕茶系》中记载:罗岕是位于宜兴的南面,距离大致有八九十里。位于浙江和南直隶的交界处,只有一座山冈,在山冈的南面就是长兴山。两边有山峰相阻隔,中间较为平坦广阔的地方是山岗,人们将其称之为是岕。只有亲自去到这里观察之后才知道古人在造字的时候是另有深意的。现代辞书中写到“岕”字的,只是注明说其不过是山的名字罢了。此处共有八十八个去处,前面一条大的山涧横流,泉水清澈流动,淘洗滋养着茶树的根本,流泄着山中土壤的肥沃润泽,所以在洞山所出产的所有茶叶中岕茶中的最上品。从西氿溯涨渚而上,取道茗岭的水道十分险恶。(原注:在县城的西南方,距离八十里。)从东氿溯湖汊而上,取道岭,这里的地势稍微平坦些,这样才可以通车马。

罗岕出产的茶,一共可以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出产自老庙后面。老庙里面因为祭祀山里土地神的缘故,这里的茶树都生长的郁郁葱葱,十分葳蕤。这大概象征了茶屋能够通灵,象征着吉祥。这里的地不下二三亩,是归属于苕溪的姚像先和他的女婿分而有之的。茶树都是些古木,每年所出产的茶不超过二十斤,茶色淡黄而不绿,茶叶的筋脉淡白而不厚,由这样的茶叶制成的茶饼中叶梗很少。这样的茶入汤后,其色泽呈现出如玉露一般的柔白之色,味道甘甜,其芳香蕴藏于味道之中,空濛深永,越细品就越有味道,其雅致的风韵在于有无之外。第二品的茶是出产于新庙后、棋盘顶、纱帽顶、手巾条、姚八房以及吴江周氏地等这些地方的,这里所产茶的数量亦不多。其茶味道幽香色泽白润,味冷隽,与老庙后的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品尝起来略微比老庙后的茶淡薄一些。以上这两种都是出自洞山顶上的岕茶。总括起来而言,岕茶品质可以比之于孤竹君的儿子伯夷和叔齐这两兄弟的品质,可以比之于坐怀不乱的柳下惠的品质,与其可以一并被尊称为是圣人了。现在的人将色泽浓烈,味道香烈作为是岕茶的特征,这真是眯起眼睛而凭借耳闻得来的传闻并非是真相呀。第三品等级的茶,是出自老庙后涨沙、大袁头、姚洞、罗洞、王洞、范洞、白石等这些地方的。第四品的茶,是出自下涨沙、梧桐洞、余洞、石汤、丫头岕、留青岕、黄龙、岩灶、龙池等这些地方的,这些都是平洞的本岕茶。而外山的长潮、青口、渻庄、顾渚、茅山岕等这些茶,都称不上有什么品第了。

《岕茶汇钞》中记载到:洞山茶中的下等品,也是香气清新,绿叶娇嫩,只是遇到水之后其香味就会消失。在棋盘顶、纱帽顶、雄鹅头、茗岭等这些地方都是出产茶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有老柯、嫩柯,只有老庙后没有这两种,枝叶形成的树丛茂密,茶的香气不能向外飘散,这样的茶称为上等品。

《镇江府志》中记载到:在润州地区所出产的茶中,以傲山所产的茶为最佳。

《寰宇记》中记载到:在扬州江都县的蜀冈有一座茶园,这里所出产的茶的味道甘甜如同蒙顶地区产的茶一样。蒙顶产的茶在蜀地,所以这个地方成为了名冈。山岗上有时会堂、春贡亭等,这些都是用来制造茶的地方,不过现在这些地方都已经荒废了,详细的情况要看毛文锡所著的《茶谱》。

《宋史·食货志》中记载到:散茶是出产自淮南地区的,散茶的主要品种有龙溪雨前、雨后这两种。

《随见录》中记载到:宿松县出产的茶叶,其味道很具有优良品质的茶的特质,只是当地人对其的制作不得要领。这些茶倘若是种植在其他的什么地方,按照茶的等级去仔细分辨,机制以精细的制茶方式去加以制作,那么这么茶的品质就一定不会在六安茶之下了。

《徽州志》中记载到:在出产于松萝的茶当中,松萝茶是十分稀有的品种,这地方茶的名称主要有胜金茶、嫩桑茶、仙芝茶、来泉茶、先春茶、运合茶、华英茶等品种。另外还有品质不及上述茶而仍旧各有名号的被称之为是片茶八种。近些年来这些茶的名称有,较为精细柔嫩的雀舌茶、莲心茶、金芽茶;较差一个等次的芽下白茶,走林茶,罗公茶;又差一个等次的开园茶,软枝茶,大方茶等等。这些制造出来的茶的名称虽然多种多样,但其实这些茶都是属于松萝茶的品种。

吴从先在《茗说》中写道:松萝子是当地出产的茗茶,它的颜色像梨花一样,香味又如同豆蕊一般,品尝起来其味道就好比是雪水。凡是茶的种子越好的茶,那么煎煮出来的茶汤的颜色就越柔白,即使是放置了一夜,茶盏周围也不会有任何茶痕,本来是十分美妙的。至于说秋露白片子茶则更为轻清若空,它的香味很大,非常受人们的喜爱,只是这种香味难以持久的贮存,若不是大户的富庶人家是很难能够做到很好的储藏这种茶的。不过只有真正的秋露白片子茶的妙处是这样样,要是稍微混杂进去一些其他的茶,那么他的色貌就会变得不似那样,没有什么值得观赏的了。然而出产松萝茶的地方并不太大,那里所出产的松萝茶也并没有很多,不过求茶的人们从四面八方地来到这里求取茶,又怎么可能不混杂进其他的茶呢。

《黄山志》中记载到:在莲花庵旁边,靠近石缝的地方培植茶树,这里所处产的茶多数都是轻香冷韵,香气袭人的,着实令人感到惊讶。

《昭代丛书》中记载到:张潮说:我的家乡在天都,那里有一种抹山茶。这种茶是生长在石缝中间的,并不是人的力量所能够培养种植出来的。这种茶的味道十分淡雅,香气清冽,足可以称得上是仙家之品了。但是由于生长在石罅之间,所以采摘这种茶的难度很大,因此得到的茶的产量并没有很多。

《随见录》中记载到:松萝茶近来被称之为是紫霞山所出产的最好的茶,此外又有南源、北源这些有名的茶的品种。松萝茶的真品是十分难以得到的。黄山绝顶处有一种云雾茶,别有一种风味,其品质更是超出松萝茶之外。

《通志》中记载到:在宁国府下属的宣县、泾县、宁县、旌县、太诸县这些诸多地区的山上都有松萝茶出产。

《名胜志》中记载到:宁国县的鸦山位于文脊山的北面,这里出产的茶是用来进贡个朝廷的。陆羽在其《茶经》中曾经写道它的味道和蕲州出产的茶的味道相同。宋代的梅询也曾写有茶煮鸦山雪满瓯这样的诗句来描写它。现在这种茶却是得不到了。

《农政全书》中记载到:宣城县有一座丫山,其山的形状就好像是一块小方饼横着铺在大地之上,茗芽就生长在这座山的上面。这座山的东面被早上的太阳照射,号称为是阳坡,这一被称之为是阳坡的地方出产的茶最多。当地太守就向京洛地区的人推荐这种茶,故而京洛的人士就为其题词说丫山阳坡横文茶,另外,这种茶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事瑞草魁

《华夷花木考》中记载到:在宛陵地区会出产一种茗池源茶,这种茶的植株十分硕大,生长在阴凉的山谷中,在春夏交替的时候,才开始发芽。不过其茶树的茎条虽然长,但是茶叶的旗、枪并不舒展,它的颜色忽紫忽绿。天圣初年的时候,这里的郡守李虚己和太史梅询尝试着饮用这种茶,他们在品尝了这种茶之后认为建溪和顾渚的茶都不如它的味道美。

《随见录》中记载到:宣城出产有一种绿雪芽,也是属于松萝茶这一大类的,另外又有翠屏茶等各种不同的名色。这个地方的泾川涂茶,其茶树的叶芽十分细嫩、其颜色柔白、味道清香,是一种用于进贡朝廷的上好物品。

《通志》中记载到:在池州府下属的青阳、石埭、建德等这些地方都有茶叶出产。贵池也出产茶,九华山闵公墓出产的茶,得到四面八方之人对其的称赞。

《九华山志》中记载到:金地茶是西域的僧人金地藏所培植出来的一种茶,根据现在的传言说这种茶的枝条如同是空筒状的。这种茶大概是生长在烟霞云雾之中,那里的空气通常较为温润,和地面上所种植出来的茶叶有所不同,茶的味道自然也就有其自己独特的地方了。

《通志》中记载到:在庐州府下属的六安、霍山等这些地方,都是出产名茶的地方,这里最著名的茶就是白茅贡尖了,也就是茶芽。每年到了出产茶的时候,知州就上疏进贡这种茶。

在六安州有一座小岘山出产茶,茶的名字被叫做是小岘春茶,它是六安地区所出产的所有茶之中的极品。霍山地区有一种梅花片茶,这种茶是在黄梅时节采摘来制作而成的,这种茶的颜色与香气这两者都较好,只是茶的味道稍微差了一些。此外又有银针茶、丁香茶、松萝茶等等各种名色的茶叶。

《紫桃轩杂缀》中写道:我平生最爱的是六安茶,正好有一个门生作了当地的知州,于是就寄去书信托他求取数两的六安茶给我,竟然都不能够得到,恐怕我渴望六安茶的这个心愿是要落空了。

陈眉公在其《笔记》中写道:云桑茶是产自于琅琊山的,这种茶的茶叶类似于桑叶但是要比桑叶略小一些,山上的僧人将它们焙制好了并且收藏起来,这种茶的味道十分的清冽。

广德州的建平县有一座雅山出产茶,其茶的颜色、香气、味道都很美妙。

《浙江通志》中记载到:杭州的钱塘、富阳以及余杭、径山等这些地方多有茗茶出产。

《天中记》中记载到:杭州宝云山出产的茶叶,其名字叫做是“宝云茶”。下天的竺香林洞所出产的茶,其名字叫做“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所处产的茶,其名字叫做“白云茶”。

田子艺说:龙泓现在称之为是龙井,取这样的称号是因为这里的泉水很深。《郡志》里称是因为这里曾经有龙居住所以才称之为是“龙井”,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大概是由于杭州的山脉大都是发源于天目山的,而这里有龙飞凤舞的谶语罢了,所以西湖附近的山用龙来命名的有很多,而并非是真的有龙在这里居住。如果这里真的有龙的话,那么这里的泉水是不可以食用的。龙泓上面的亭阁子最好快点拆掉它,浣花池等众多的池子也尤其应当被疏通。

《湖壖杂记》中记载到:龙井出产的茶,被称之为是豆花香茶,这种茶和香林茶、宝云茶、石人坞茶、垂云亭茶一样是一种绝少奇异的物品。在谷雨前采摘下来的茶其风韵更是绝佳的,慢慢的饮用它,似乎没有什么味道,但饮过以后,就会感觉到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漫沉浸在牙齿和脸颊之间,此时的无味的味道才是最为极品的味道。豆花香茶给人带来的益处很多,所以也可以用这种茶来治疗疾病。不过豆花香茶是很珍贵的,不可能得到很多。

《坡仙食饮录》中记载到:宝严院的垂云亭也出产茶,这里的僧人怡然曾经以垂云茶寄送给苏东坡,苏东坡就寄送给他大龙团茶来作为回赠。

陶谷在其《清异录》中记载到:开宝年间,窦仪用新出产的新茶赠送给我,这时的茶,其味道极为鲜美,我看到装茶的盒子上面写着龙陂山子茶。龙陂是顾渚山中的另一个地方。

《吴兴掌故》中记载到:在顾渚的左边右边两边各有大小官山,这两座山都是用来作为茶园的。明月峡是位于顾渚的旁边,其悬崖绝壁像刀削一样威严挺立,又有一条宽宽的大涧从崖壁中间流过,乱石丛生,生长在这种地方的茶,尤其被称之为是绝品。张文规曾经在其诗中写道“明月峡中茶始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顾渚山,相传是因为吴王夫差曾经站在顾渚山的山顶之上向四面查看地形,觉得这平原之地可以用来作为城邑,所以因此而命名为“顾渚”。唐代的时侯,顾渚山左右的大小官山都被用来作为茶园,采摘制造茶叶来作为贡品,所以在顾渚山的下面修建有一所贡茶院。

《蔡宽夫诗话》中记载到:湖州紫笋茶出产自于顾渚山,是位于常、湖二郡中间的。由于这种茶在最初萌芽的时候,其颜色是紫色的,而且其形状好似竹笋一般而命名为“紫笋”。每年进贡的时候,要在清明节的时候抵达京师,首先要将紫笋茶放在宗庙之中用于祭祀,而后才拿来赐给亲近的大臣。

冯可宾在《岕茶笺》中写道:在长兴县周围一带,产茶的地方主要有罗嶰、白岩、乌瞻、青东、顾渚、涤浦等等,无法将其一一列举出来。其中只有罗嶰出产的茶叶是最好的。环绕着罗嶰县境内方圆十里的地方被遥称为是罗嶰的,亦不可屈指而数。嶰又被称作是岕,其意思是两山之间。因为唐代人士罗隐曾经在这个地方隐居,所以以他而命名这个地方。又因为这里是位于小秦王庙的后面,所以现在将庙后的地方称之为是“罗岕”。出产于洞山之间的茶,南面有阳光的照耀,早晨的时候有朝阳,傍晚时分又有夕阳,云雾缭绕,氤氲笼罩其间,所以这里出产的茶的味道与别处的迥然不同。

《名胜志》中记载到:茗山位于萧山县西面三里处的地方,因为山里出产好茶而闻名。又有上虞县的后山,这里出产的茶叶也很好。

《方舆胜览》中记载到:会稽有一座日铸岭,在日铸岭之下有一座寺庙,被称之为是资寿寺。这座寺的阳坡名为油车,油车之上不论早晨还是傍晚,都经常会有阳光的照射,茶在这个地方培植生长,十分的绝妙奇特。欧阳文忠曾经说到:在两浙地区出产的所有草茶中间,最以日铸地区所出产的茶为第一等。

《紫桃轩杂缀》中记载到:普陀寺的老僧人赠送给我一裹的小岩茶,茶叶的叶片之上有白色的小茸毛,将这种茶沉在水中的时侯并没有颜色,但是慢慢的饮用之后就可以逐渐体悟到有一种清凉的感觉穿透心腑。僧人说:这座山上出产的茶每年就只有五六斤,专门是用来给那些大人物们饮用的,僧人们能够饮用到这种茶的都是很少的。

《普陀山志》中记载到:在普陀山所出产的茶叶中最以白华岩顶所出产的茶为最好的。

《天台记》中记载到:丹丘地区出产好茶,服用这种茶之后人会有生长出翅膀一般飘飞的感觉。

桑庄茹芝在《续谱》中写道:天台山出产的茶中有三个品种,分别是:紫凝茶、魏岭茶、小溪茶。现在这些地方都不出产茶了,就是当地人所用的茶,也大多数是来自于西坑、东阳、黄坑等这些地方的。石桥诸多的山中,近来也开始培植茶树,这里的茶味道十分清咧甘甜,但这里的茶并不贩卖给别的地方。这里的茶好大概是因为这些茶正好是生长在云雾缭绕的名山之中,在这样的山里面生长出来的茶,其叶芽多肥厚多汁。但是山里面的气候较为寒冷,所以这里的茶树萌发较晚一些,再加上当地人的对茶的制作方法不对因此并没有成为很好的茗茶。又因为这里出产的茶的数量并不多,也就仅仅够山里人日常自己的起居用度而已。

《天台山志》中记载到:葛仙翁的茶圃是位于华山的顶峰上面的。

《郡芳谱》中记载到:安吉州出产的茶也叫做紫笋茶。

《通志》中记载到:茶山位于金华府的兰溪县。

《广舆记》中记载到:鸠坑茶出产自于严州府的淳字县。方山茶产自于衢州府的龙游县。

劳大舆在《瓯江逸志》中记载到:浙东地区有很多茶的品种,其中以雁宕山地区所出产的茶最备称为是第一等的。每年谷雨前的三日,都会采摘茶芽进贡给朝廷。在这些茶里面有一枪两旗并且还带有白毛的茶,其名字被叫做是明茶;在谷雨节气当天采摘下来的茶,其名字叫做是雨茶。另外还有一种紫茶,它的颜色是红紫色的,它的味道更是好,香气十分清新,被称之为是玄茶。这些茶的味道都类似天池的茶不过还是稍微差一点。茶树十分难种而且收获也少,当地的居民都很讨厌人们来这里求茶,所以园圃里面种植的也很少,不过即使是零星有一些,也被懂得这种茶的人给拾取拿走了。按照卢仝在《茶经》中的说法是:温州没有好的茶,天台山瀑布的水、瓯水的味道也差,较为寡淡,只有雁宕山的水味道是好的。这个地方的茶也是第一等的,说是可以除去腥腻、消除烦恼、了却昏散、消化积食。就用锡瓶将茶贮存起来,这些茶的颜色虽然不太好看,但是茶的味道却是很好的,和阳羡山产的岕茶没有什么分别。这里的茶要在快接近夏天的时候采摘,不宜过早的采摘,在炒做茶的时候最好炒的熟一些而不要太生,按照这个方法焙制出来的茶可以贮存上两到三年。越好的茶越是可以消除夜间的积食,也具有很好的醒酒作用,也是这里所出产的茶里面效果最为好的。

王草堂在《茶说》中写道:温州中宿产的茶以及漈茶都是十分有名的茶,这里所出产的茶的特点是既不寒也不热。

屠粹忠在《三才藻异》中记载到:举岩出产一种婺茶,这里出产的茶,茶片方细,用水煎著饮用了这些茶之后会有饮用碧乳一般的感觉。

《江西通志》中记载到:茶山位于广信府城的北面,陆羽曾经在这个地方居住。

洪州的西山有一座白露鹤岭,这里出产的茶被号称是绝品,其中以紫清香城为最好,比得上双井茶芽,这也就是欧阳公所说的“石上生茶如凤爪”。另外又有一种罗汉茶,其形状如同豆苗一般,由于这种茶是被灵观尊者从西山拿到这里的缘故,所以将这种茶命名为“罗汉

《南昌府志》中记载到:新建县的鹅冈西有一座鹤岭,这个地方的产物鲜艳美丽,山上的草木森林极为俊秀润泽,这里所出产的名茶也和其他山上所出产的茶迥然不同。

《通志》中记载到:瑞州府出产一种茶芽,廖暹在其《十咏》中见其称呼为“雀舌香焙云”。剩下的临江、南安等府也都出产茶,庐山也出产茶。

袁州府界桥出产的茶中,以仰山、稠平、木平等地所出产的茶为好茶,其中又以稠平出产的茶为更好一等的茶。

赣州府的宁都县出产林岕茶,这是一位林姓的人用长指甲炒茶而做成的,这种茶的采摘与制作都十分符合制茶的道理,所以茶的香气味道都非常的独特绝妙。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取名为林岕茶。

《名胜志》中记载到:茶山寺位于上饶县城北面三里的地方,按照《图经》中所说的,也就是广教寺了。寺中种植了好几亩地的茶园,另有陆羽泉一座。陆羽生性爱茶,沿着其住宅都种植上了茶树,就是用这泓泉水来煎煮的茶,所以后人就把广教寺称作为茶山寺。宋代有一位茶山居士曾吉甫,名字叫做曾几,因为他的哥哥曾开得罪了秦桧,于是将供奉的宗族祠堂侨居在此寺,七年之内都一直闭门不出,不问世事。

《凡霞洞天志》中记载到:建昌府的麻姑山出产茶叶,只有山上出产的茶才为上等品,家里园圃中种植的茶就为较次一等的了。

《饶州府志》中记载到:浮梁县有一座阳府山,冬天山上都没有积雪,一般的植物就开始生长了,这里所出产的茶更加的特殊,而不同于别的地方所出产的茶。金君卿诗里曾经写道:闻雷已荐鸡鸣笋,未雨先尝雀舌茶。这是因为这个地方暖和的缘故。

《通志》中记载到:南康府出产一种匡茶,其香气味道十分让人喜爱,这种茶是茶里面最上等的茶。

九江府彭泽县的九都山出产一种茶,这种茶的味道略微类似于六安茶的味道。

《广舆记》中记载到:德化茶出产自九江府。此外崇义县出产的茶也很多。

《吉安府志》中记载到:龙泉县匡山有一座苦斋是章溢曾经居住的地方。苦斋四面面临的都是悬崖峭壁,这个住所的下面有许多的白云,上面则经常刮北风,这里生长的植物所结出的果实,其味道都是苦的。野蜂在这里筑巢,采摘花蕊用来制作蜂蜜,蜂蜜的味道也是苦。这里产的茶的味道也比平常的茶的味道要苦。

《群芳谱》中记载到:太和山中出产骞林茶,这种茶开始冲泡的时候十分的苦涩,等到冲泡到三四泡的时候,则其味道清香独特,人们认为这里的茶可以称之为是茶宝了。

《福建通志》中记载到:福州、泉州、建宁、延平、兴化、汀州、邵武府等地都出产茶叶。

《合璧事类》中记载到:建州这个地方出产一种大片茶,方山茶的叶芽就好像是紫笋茶的那样,叶片肥大而且十分坚硬。饮用这种茶的时侯需要先用汤水浸泡,这样才能使得茶的叶子充分舒展。这种茶可以用来治疗头痛,江南地区的老人有很多人都在服用这种茶。

周栎园在其写的《闽小记》中记载到:鼓山的半岩茶,其色泽、想起、味道、风韵都应当是福建地区所出产的茶叶中第一等的。这种茶的味道并不会比虎丘茶、龙井茶的味道差。在谷雨时节以前采摘下来的茶,每两茶仅售价十几钱,价格十分的便宜。一种说法是说前朝每年都会将这种茶进贡给朝廷,等到了杨文敏执政的时候,才开始奏请皇上,取消了进贡。但是近些年以来官府不断的索要这种茶叶,其滋扰累烦的程度更甚于贡茶。

柏岩茶是福州出产的一种茶叶。柏岩指的就是柏梁台。

《兴化府志》中记载到:仙游县出产一种郑宅茶,但是真正的郑宅茶几乎没有,市面上售卖的郑宅茶大部分都是有其他的茶品混杂在里面的,虽然其香味也很好但是味道上就稍差一些了。

陈懋仁在《泉南杂志》中记载到:清源所出产的山茶,其色泽青翠,其味道芳馨,这里出产的茶超过了天池地区所出产的茶。南安县所出产的英山茶,其中的精品制茶的质量和虎丘茶不分伯仲,不相上下,不过可惜的是这里出产的茶并没有清源地区出产的茶那么多。福建地区气侯暖和,桃树李树在冬天都会花,所以这个地区采摘茶叶的时间比吴中地区的要更早一些。

《延平府志》中记载到:棕毛茶产自于南平县,这里出产的茶叶中以半岩茶为最好。

《建宁府志》中记载到:北苑位于郡城的东面,开始的时候将建州地区的贡茶称之为是北苑龙团,不过那时候武夷地区石乳茶的称号还不是很出名。到了至元时期,才在武夷地区开设了茶场,于是这里的茶开始与北苑的茶并称。但是现在只是知道有武夷地区出产的茶,而不知道有北苑地区出产的茶了。吴越地区的人认为福建地区所出产的茶十分不好,而十分羡慕北苑地区出产的茶的名气,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北苑茶实际上是出产自于福建的。

宋朝无名氏在《北苑别录》中记载到:在建安东面三十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名叫凤凰山,这座山的山下就是北苑茶园,旁边连着各个茶焙,这里的土壤是红色的赤壤,这里所出产的茶其品质为上上。太平兴国年间,第一次作为皇家的御焙,制造专门的龙凤模具来制造龙凤团茶,以为珍馐,将其进贡给朝廷,以表其珍异。庆历年间,福建路转运使更加重视起来这件事,制造的龙凤团茶的品质和数量都有所增益,贡茶的制作变得愈益的精细。到今天北苑茶园制造出的上等茗茶,已经独冠于天下,并不是寻常民间日用可以得到的。当春天惊蛰时节的时候,千万人群一起雷动,一时之间其盛景着实可观,。所以建安的人称来到建安而不去拜谒北苑的,就和没有来过建安是一样的。我因为要负责这件事,所以要研究贡茶的始末,在此姑且采取其大致的情况,将其分为十多个类别,称之为《北苑别录》。

御园包括:九窠十二陇,麦窠,壤园,龙游窠,小苦竹,苦竹里,鸡薮窠,苦竹,鼯鼠窠,教练陇,凤凰山,苦竹园,大小焊,横坑,猢游陇,张坑,带园,焙东,中历,东际,西际,官平,石碎窠,上下官坑,虎膝窠,楼陇,蕉窠,新园,大楼基,阮坑,曾坑,黄际,马鞍山,林园,和尚园,黄淡窠,吴彦山,罗汉山,水桑窠,铜场,师姑园,灵滋苑,马园,高畬,大窠头,小山。右以上的这些一共有四十六所,方圆有三十余里。自官平以上的是内园,自官坑以下的是外园。每当春天灵芽开始萌芽生发的时候,北苑通常会比民间私人烘焙的地方早十几天。其中的九窠十二陇、龙游窠、小苦竹、长坑、西际等这些地方又是北苑之中较早的。

《东溪试茶录》中记载到:以前的记录表明,建安郡一共有官焙三十八座。

丁谓在《茶录》中记载到:官焙和私焙一共有一千三百三十六座。所记录的仅仅是官焙三十二座。其中东山地区的官焙有十四座,分别是:北苑龙焙为一,乳橘内焙二,乳橘外焙三,重院四,壑岭五,渭源六,范源七,苏口八,东宫九,石坑十,连溪十一,香口十二,火梨十三,开山十四。南溪地区的官焙有十二座,分别是:下瞿一,濛州东二,汾东三,南溪四,斯源五,小香六,际会七,谢坑八,沙龙九,南香十,中瞿十一,黄熟十二。西溪地区的官焙有四处,分别是:慈善西一,慈善东二,慈惠三,船坑四。北山地区的官焙有二处:慈善东一,丰乐二。

此外还有外焙如曾坑、石坑、壑源、叶源、佛岭、沙溪等地方。

其中只有壑源地区出产的茶,其味甘甜清香,胜于他物。

茶的名称有七种,分别是:第一种叫做白茶,民间的人士非常重视这种茶,这种茶是出产于近些年的,各个烘焙茶的茶园里面都经常会制造这种茶。其产地既不会论及山川远近,也不会论及社先社后。其茶的叶像纸张一样白皙,民间以为这种茶是茶中的祥瑞,故而取其中一品的称之为是斗茶,次一品的称之为是柑叶茶,茶树高达一丈多,树干的直径可以达到七八寸,茶的叶芽肥厚而圆润,茶叶的形状就好像柑橘树叶的形状一样,这种茶的芽生长出来就是肥乳,要是有长到二寸多的,那就是茶中的上等品了。第三等品的茶称之为是早茶,其叶也类似于柑叶那样,其发芽的时间常常要比春天的那些植物要早,民间采摘制作这种茶的称之为是试焙。第四等品的茶被称之为是细叶茶,这种茶的叶芽要比柑树的叶子更加细而薄,茶树高有五六尺,叶芽短小而不肥乳,现在这种茶生长在沙溪山中,正是因为这里的土壤不好,所以这种茶才不能茂盛的生长。第五等品的茶被称之为是稽茶,这种茶的叶子又细又厚而且还非常浓密,叶芽萌生的较晚而且呈现出青黄之色。第六等品的茶杯称之为晚茶,这种茶是属于稽茶的一类,这种茶的发芽要比别的茶都要晚一些,是生长在土地庙的后面的。第七等品的茶被称之为丛茶,也叫做丛生茶,茶树树高不过几尺,一年之内会萌发四次叶芽,贫苦的人民采摘下来这种多产的茶来牟利。

《品茶要录》中记载到:壑源和沙溪这两个地方,相背而对着,它们的中间横隔着一道山岭,使得这两个地方间有数里地的距离,这样也使得这两个地方所产的茶的品质相差得十分悬殊。有能力的人曾经将壑源的茶树移植栽培到沙溪去,但是渐渐地也会被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所转化。我曾经暗自奇怪,茶只不过是草木,一件物品罢了,其长势怎么会跟随着不同地方的土壤地势而有所变化呢。难道说水络和地脉唯独钟情荟萃于壑源这里?还是因为皇家御用烘焙茶的茶园是在此大冈巍陇之中,而得到了神灵的护佑,连这里的茶也一起得其余荫?若非如此,那么这里的茶如何能够甘芳精至而独享天下的美名呢。每年刚到惊蛰时节,采摘茶叶的茶夫们才刚背着筠笼准备进山采茶,那些等待贩售茶叶的上人就已经背起担簦等在茶夫那里了,或者有的茶商会直接提前预付订金给茶农,有的茶叶才刚经过初步的加工后,放置在笪席上晾晒,茶商就纷纷争相抢购。所以壑源出产的茶叶,通常都是供不应求的。这样就会有一些狡诈的茶农,偷偷取来沙溪的茶叶,混杂在其中,一起压黄入模蒸制出来充当壑源的茶。人们通常只是听闻壑源茶的名声,在看到其茶饼的形制大体不差,而无法具体知晓其原委与本质,这样就难免会上当受骗了还不自知。大凡是壑源之茶的,其售价为十;那么沙溪之茶的售价就为五。两者之间在价格上的差异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然而水溪的那些茶民,也有特别图牟利润的会往茶里面添加松黄,这样可以更好的来美化茶饼。但是这样的话,茶的色泽和香味都无法长久的存在,所以由此可以来判断出:凡是那些香气较薄而且味道较短的茶就一定是沙溪的品类了。凡是那些肉理实厚,质体坚而且色泽上呈现出紫色,试着饮用之后又泛盏凝久,香滑而味长的茶就是壑源茶的品类了。

《潜确类书》中记载到:历朝历代用来进贡的茶都是以建宁地区所出产的茶为最上品的,这些茶主要有:龙团茶、凤团茶、石乳茶、滴乳茶、绿昌明茶、头骨茶、次骨茶、末骨茶、鹿骨茶、山挺茶等等各种的名称,其中以密云龙为最好的等级,都碾成碎屑做成饼。等到本朝的时候开始用芽茶做为贡茶,名之为探春、先春、次春、紫笋,而龙凤团茶等茶都被废弃了。

《名胜志》中记载到:北苑的茶园属于瓯宁县。旧版的《经》中说到:伪闽王龙启年间,当地的人张晖,因为觉得他居住的北苑这个地方很适宜于种植茶树,所以将其全部进献给朝廷,由此才开始闻名于天下。

《三才藻异》中记载到:石岩白茶是一种出产自于建安能仁寺的茶,这种茶生长在生石缝的中间。

建宁府下属的浦城县有一座江郎山出产茶叶,于是就将这种茶命名为江郎茶。

《武夷山志》中记载到:前朝不重视福建茶,即使是进贡到宫中也不过是被用做宫中清洗茶碗茶盏而已。向朝廷进贡茶叶的使者通常都是在京师按价购买来之后又进贡的。在民间也有一些采办茶的,采办的都是剑、津、廖等地区出产的茶叶的,而并不采购武夷地方产的茶。山上的道人每次到集市上去购买山下的茶,上山又将其替换掉之后,人们并不能分辨出有什么区别。

茶洞位于接笋峰的旁边,其洞门十分狭窄,洞内的地方十分的平整空旷,四周围都是高高的悬崖峭壁翘立着。当地人就在这里种茶,与其他地方相比较而看,这里的最为盛行。

崇安县的殷县令招来黄山上的僧人,让他们用制作松萝茶的方法来制作建安茶,结果指出来的茶真的可以与松萝茶并驾齐驱,人们都十分珍惜这种茶,当时这种茶具有“武夷松萝”的名号。

王梓在《茶说》中写道:在武夷山周围方圆一百二十里的地方,都可以用来种植茶树。茶树的习性在别的地方来看,大部分都是喜欢较为寒冷的,只有在这个地方其习性是喜欢温和的气候的。这里的茶的种类有两种,分别是:其一为产自于山上的岩茶,这种茶是上等品;其二为产自于平地的洲茶,这种茶是次一等的品质。这两种茶的香味、清新混浊均不同,并且在冲泡的时侯岩茶的茶汤呈现的是白色,而洲茶在冲泡的时侯,其茶汤是红色的,人们就以这一特点来区分这两种茶。在谷雨时节之前采摘制作的叫做头春,稍后采摘制作的叫做二春,再往后采摘制作的被称之为是三春。还有一种茶是在秋天的时候采摘的,被称之为是秋露白,它的气味最香。对这种茶的种植、采摘、烘烤、焙制必须都得很合适宜,这样其香气和味道才能两绝。然而武夷山上本身多山石,峰峦上可供种茶的土地并没有多少,所以这里出产的茶的产量也没有多少。然而洲茶是到处都可以种植的,于是邻近的地方近些年都会种植很多的洲茶,将其运送到山中的城镇商店中去销售,以此来冒充是武夷地区产的茶。更为严重的是用安溪地区产的茶来冒充武夷茶,因为这种茶的品质更加的不好。有人品尝过这种茶的味道,不甚贵重,都是以假乱真的结果。至于像莲子心、白毫这些茶就都是属于洲茶了,有的用木兰花熏制成茶用来欺骗人,其质量比岩茶的质量差的很远。

张大复在其所著的《梅花笔谈》中写道:《茶经》中说:岭南地区出产的茶主要是生长在福州、建州等地。现在武夷山所产的茶味道十分好,因为这里众多的山峰都十分的挺拔峻峭。正符合了陆羽所说的茶里面的上等品是生长在乱石从中的话。

《草堂杂录》中记载到:武夷山出产有一种三味茶,这种茶分别有苦、酸、甜三种不同味道,别是一种风味,饮用这种茶的时候,发现它的味道果然会多次改变,根据传言说这种茶能够解除酒醒后的难受状况,也可以消除腹胀。但是这种茶采摘制作的十分少,用于出售的也不多。

《随见录》中记载到:在武夷山出产的茶叶中,那些种植在山上的被称之为是岩茶,那些种植在水边的被称之为是洲茶。岩茶是上等品的茶,洲茶要比岩茶的品质差一些。岩茶中产自于北山的茶是上等品,产自于南山的茶为次等品。产自于南、北两座山的茶,又分别以其出产的地方来为茶取名字。在这些茶中最好的茶,其名称叫做工夫茶。比工夫茶再好一点的又有一种叫做小种的茶,这种茶是用其茶树的名字来命名的。每株茶树所能够出产的茶都不过几两而已,并不能产出太多。洲茶中的名品,主要有莲子心、白毫、紫毫、龙须、凤尾、花香、兰香、清香、奥香、选芽、漳芽等这些种类。

《广舆记》中记载说:泰宁茶是出产于福建邵武府的。

福建福宁州大姥山也出产茶叶,这种茶被称之为是绿雪芽。

《湖广通志》中记载到:武昌茶中以产自于通山之上的茶为上等品,产自于崇阳蒲圻的茶为次等品。

《广舆记》中记载到:崇阳县有一座龙泉山,其周围有方圆二百里的地方。龙泉山上有一个洞,有好事的人就手拿火把进入到山洞里面去,行走了几十时步就发现这里地势平坦如同室内一样,可以容纳上千百人,水流冲刷成的石渠里面流淌的流泉味道清冽,本地人将其称之为是鲁溪。这里产的茶的味道十分的甘甜美妙。

《天下名胜志》中记载到:在湖广地区的江夏县有一座洪山,以前将其称之为东山,《茶谱》中说:“鄂州的东边出产茶,这里的茶的颜色呈现黑色,其形状就如同韭菜一般,饮用这种茶之后可以治愈人的头痛。”

《武昌郡志》中记载到:茗山位于蒲圻县的北面约十五里的地方,这里出产茶。另外大冶县也有一座茗山。

《荆州土地记》中记载到:在武陵地区的七县道出产的一种茶,其品质最好。

《岳阳风土记》中记载到:湖附近的诸山过去也出产茶,这里出产的茶被称之为湖茶,李肇在其诗句中说到的岳州湖之含膏,指的就是这种茶。唐朝时期的人极其重视这种茶,所以这种茶屡见于篇什之中。现在种植这种茶的人并不是很多,只有在白鹤僧园还留有上千株这样的茶树。这里的地势十分类似于北苑的,这个地方出产的茶一年也不过就一、二十斤而已,当地人称这种茶为白鹤茶,这种茶的味道十分的甘甜香美,并不是其他地方的茶能够与之相比较的。茶园里的土壤也和北苑相类似,但是在当地种植这种茶的人并不是太多。

《通志》中记载到:长沙地区的茶产自于陵州,因为这个地方位于茶山的背面,所以由此而以陵州来命名它。据传说曾经炎帝就埋葬在茶山上。茶山也就是云阳山,这里的丘陵山谷之间生长着许多的茶树,所以这样称呼。

长沙府出产的茶,被称之为是安化茶。辰州地区的茶产自于溆浦。彬州地区也出产茶。

《类林新咏》中记载到:长沙的石楠叶,摘去其芽以后可以用于来做茶,其名字叫做是栾茶,可以用这种茶来治疗头风病。湖南人在农历四月四日这天摘取杨桐草,并将这种草捣烂,用其流出来的汁水拌上米蒸熟,制成和糕点糜粥等类似东西,一定要饮用这种茶,才可以治愈中风的病。

《合璧事类》中记载到:在谭郡这个地方有一条渠江,江中出产一种茶,但是由于这里有许多的毒蛇猛兽,所以本地人每年采摘到的茶也不过十五、六斤,这种茶的颜色好像铁的颜色一般,但是其香味却比别的茶要更加的芬芳,煎煮之后而没有云脚茶痕。

湘潭地区出产的茶的味道略微好像是普洱茶的味道,当地人把这种茶称之为是芙蓉茶。

《茶事拾遗》中写道:谭州地区出产铁色茶,夷陵地区出产压砖茶。

《通志》中记载到:靖州这个地方出产茶油,蕲水有一座茶山,这里出产茶。

《河南通志》中记载到:罗山茶产自于河南汝宁府的信阳州。

《桐柏山志》中记载到:瀑布山也被叫做是紫凝山,这里出产一种大叶茶。

《山东通志》中说到:兖州府费县的蒙山石巅生长着一种花,这种花就好像是茶一样,当地的人将其采摘、制作之后,这种花的味道很是清香,和其他的茶迥然不同,这也算是贡茶中一个不同的品种。

《舆志》中记载到:蒙山又叫做东山,山上有一座白云岩出产茶,这里所产的茶也被叫做蒙顶茶。(原注:王草堂说:“这是石上的青苔所结出的,其实并不属于茶类。”)

《广东通志》中记载到:广州韶州的南雄、肇庆各府以及罗定州等这些地方都出产茶。西樵山位于郡城西面一百二十里的地方,这里有峰峦七十二座,唐朝末年的诗人曹松曾经将顾渚茶移植到这里,这里的居民于是就以种植茶为生。

韶州府曲江县的曹溪茶,每年可以采集三、四次,这种茶的味道清洌甘甜。

潮州的大埔县、齊庆的恩平县,都有出产茶的山。德庆州有一座茗山,钦州的灵山县也有一座茶山。

吴陈琰在《旷园杂志》中记载到:端州白云山里的云雾十分的奇特,山里的居民从前在悬崖峭壁上种植茶树,每年可以采摘到的茶不超过一石多,这种茶的价格却可以达到百金之多。

王草堂在其《杂录》中记载到:粤东珠江的南部出产茶,这里出产的茶的名字叫做河南茶。潮阳有一种凤山茶,乐昌有一种毛茶,长乐有一种石茗,琼州有一种灵茶、乌药茶等等。

《岭南杂记》中记载到:广南出产一种苦橙茶,俗称为苦茶丁,其实这并不是茶。茶叶有手掌那么大,将一片茶放在茶壶之中,这种茶的味道极其苦,但是若少放一些其味道却是甘甜的,可以用这种茶来治疗咽喉病,其功效和山豆根的功效相同。

化州有一种琉璃茶,产自于琉璃庵。这种茶的产量虽然不多,其香味和峒岕相类似。僧人拿这种茶来招待客人,不过一两。

罗浮地区有一种茶,生长在山顶的山石中间,将这种茶剥落之后发现其类似于蒙山地区出产的石茶,这种茶的香味比广岕茶要好上许多,但是并不能够得到很多。

《南越志》中记载到:龙川县出产一种皋卢茶,其味道十分苦涩,南海地区将其称之为是“过卢”。

《陕西通志》中记载到:汉中府的兴安州等地出产茶,在金州、石泉、汉阴、平利、西乡等各县都有自己的茶园,其他的地方则没有。

《四川通志》中记载到:四川出产茶的州县一共有二十九处,分别是:成都府的资阳、安县、灌县、石泉、崇庆等地;重庆府的南川、黔江、丰都、武隆、彭水等地;夔州府的建始、开县等地,以及保宁府、遵义府、嘉定州、泸州、雅州、乌蒙等地方。

东川茶的产地有神泉和兽目,邛州茶被称之为是火井。

《华阳国志》中记载到:涪陵地区没有蚕桑,只出产茶、凡漆、密蜡。

《华夷花木考》中记载到:蒙顶茶接受的阳气很足,所以其味道十分的芳香。唐代的李德裕在进入四川的时候,得到了一些蒙茶饼,就将茶饼浸泡在汤瓶之中,过了一些时候,茶饼全部化尽了,由此可以检验出这是真正的蒙顶茶。又有一种五花茶,这种茶的叶片呈现出五瓣的样子。

毛文锡在《茶谱》中记载到:蜀州的晋原、洞口、横原、珠江、青城等这些地方,出产的茶有横芽茶、雀舌茶、鸟嘴茶、麦颗茶,这些都是用茶的嫩芽制造出来的,其形状类似于上面所说的这些物体。另外还有片甲、蝉翼的差别。片甲是用早春的黄芽制作成的,这种茶相抱的叶片就好像是片甲一样;蝉翼是由于这种茶的叶片嫩而且薄,开起来就好像是蝉的翅膀一样,这些茶都是散茶中最上等的品种。

《东斋纪事》中记载到:蜀雅州蒙顶地区出产的茶是最好的。这种茶生长的最晚,每年到了春夏之交的时候才开始发芽,经常有云雾缭绕覆盖在茶树之上,就好像是有神物在保护它一样。

《郡芳谱》中记载到:在峡州茶中有小江园、碧涧寮、明月房、茱萸寮等等这些不同的品种。

陆平泉在其《茶寮记事》中记载到:蜀雅州蒙顶上面出产的火前茶是最好的,是在寒食节之前采摘来的。在寒食节之后采摘的茶被称之为是火后茶,这种茶有露芽、谷芽之类的名字。

《述异记》中记载到:在巴东地区有一种真香茗,这种茶其花的颜色如同蔷薇花一样柔白,煎煮饮用之后可以使人睡不着觉,能够诵而不忘。

《广舆记》中记载到:峨眉山出产茶,这种茶的味道开始的时候是苦的但最后其味道却变成了甘甜的。此外泸州茶可以用来治疗中风等疾病。还有一种乌茶,出产自全六番计使司管辖的境内。

王新城在《陇蜀余闻》中记载到:蒙山位于名山县西边十五里的地方,这里有五座山峰,其中最高的被称之为上清峰。峰上山巅处有一块好像几间屋子那么大的石头,这里生长着七株茶树,都是生长在石头下面,石头上并没有缝隙,据传言这是甘露大师亲手种植的茶树。每年到了采茶的时节其树就会生长叶子,智炬寺的僧人立即报往有司使他们前往视察。登记在册并记录下今年产的茶叶有多少,采摘制作之后只能收获到很少的茶。明朝时用于进贡给京师的仅仅有一钱多的茶而已。围绕着这块大石头的周边,另有还生长这几十株茶树,这些茶树被称之为是陪茶,这些茶则是供给藩府各司们所取用的。在这些茶的旁边有一眼泉水,经常用石头覆盖在泉水上面,这眼泉水的味道极为精妙,甚至比惠山泉水的味道都要更加的甘甜清冽。

《云南记》中记载到:名山县出产茶,这里有山被叫做事蒙山,这座山绵延有几十里,位于名山县的西南面方。按照《拾遗志》、《尚书》中所说的蔡蒙旅平的说法可见,蒙山是属于雅州的。在四川出产的茶里面大都是出产自这个地方的。

《云南通志》中记载到:茶山位于元江府城西北的普洱地区。太华山位于云南府的西面,这里出产的茶,其色泽与松萝茶的相类似,名字被叫做是太华茶。

普洱茶出自于元江府的普洱山,这种茶的特性温和,味道香甜。儿茶出产于永昌府,都是被制作成团状的。另外还有感通茶是产自于大理府点苍山的感通寺的。

《续博物志》中记载到:威远州也就是唐代时期南诏银生府的这个地方,这里的山上都出产茶,收获采摘没有定时,人们会在其中夹杂上一些椒姜一起煎煮着来饮用。

《广舆记》中记载到:云南的广西府有茶出产。此外湾甸州也出产茶,主要是产自于这地方境内的孟通山上,这里产的茶类似于阳羡茶,这种茶若是在谷雨时节之前采摘下来的,其味道就会极为香甜。

曲靖府也出产茶,这种茶丛生,单叶,其茶籽可以用来榨成油料。

许鹤沙在其《滇行纪程》中记载到:滇中的阳山茶,跟松萝茶十分的相似。

《天中记》中记载到:容州的黄家洞出产以这种竹茶,这种茶的叶子好像是鲜嫩的竹子一般,当地人采摘下来它用来饮用,其味道十分的甘甜美妙。(原注:广西容县,即是唐代时候的容州。)

《贵州通志》中记载到:在贵阳府出产的茶中,主要是产自于龙里东面的苗坡以及阳宝山的,当地人对茶的制作并没有按照制茶的应有方法,所以制造出来的茶的味道并不好。近些年来也有采摘茶芽而制作成的茶,还稍微可以供人们饮用。威宁府出产的茶主要是产自于平远的,这种茶是产自于岩石之间的,而且人们按照制茶的适宜方法来制作,其味道十分好。

《地图综要》中记载到:贵州新添军民卫出产茶叶,平越军民卫也有茶叶出产。

《研北杂志》中记载到:交趾出产的茶,好像是绿苔茶之类的,其味道辛辣甘烈,名字叫做登。北方人对其重新翻译之后,将这种茶称之为是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