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啥会有“号贩子”?

 惊涛拍岸849 2016-01-29

               为啥会有“号贩子”?                        

柴会群

这几天,随着一女子怒斥挂号难视频的曝光,全民再度掀起一股声讨“号贩子”的热潮。国家卫计委也表态,责令北京卫计委对此事调查严处。估计接下来,有关方面将会开展一拨打击号贩子的联合执法行动,一拨倒霉蛋将不慎落入法网。但要说号贩子现象会因此会得到根治,我是不相信的。甚至连能否真正加以遏制,我也持怀疑态度。因为目前为止,大部分人包括管理者,还没搞清楚号贩子问题的症结在哪。

应该说,作为一个隐性职业而存在的号贩子,是中国独有的医疗现象,在其他国家——不仅仅是发达国家——都堪称奇闻。即使是在中国,也仅仅是最近二三十年来才出现的,以前也并未有过。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号贩子?这个要从中国的“医改”谈起。从上世纪80年代之前,新中国的医疗体制和国际上通行的模式基本一致,实行“三级诊疗”制度,具体来说,就是把老百姓看病就医的主战场放在基层,在农村,就是以赤脚医生为主力的乡村诊所,在城市,则是街道医院、企业医院。病人看病实行“转诊”制度:需要先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除非医生认为有必要,否则不能到上级医院就诊,更不可能随便跑到北京的大医院看病。在这一制度下,小医院、大医院分工不同、各司其职,小医院看常见病,大医院攻疑难杂症,从而保证人们看病就医有序进行。在这一模式下,是不可能有“号贩子”的。第一,绝大多数病人在基层医院就可以看好病,没必要跑到北京、上海的大医院去看;第二,大医院也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了的。

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开始启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医改,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病人可以“自由看病”,只要有钱,去什么医院都可以。这一导向带来的结果就是:大医院的病人越来越多、小医院的病人越来越少。事实上,我们通常所说的“看病难”,仅仅是专指大医院而言,相比之下,一些社区医院甚至二级医院,不仅不存在“看病难“,甚至还“吃不饱”。医院的发展是依托病人的,因为病人都往大医院跑,小医院的条件就越来越差,好医生就越来越少。病人也就越来越不愿意去。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最后形成哪怕看个感冒也要去大医院乃至“全国人民奔协和”的怪象。

奔协和的病人是无限的,但协和的医生是有限的,于是市场规律开始起作用,结果就产生了“号贩子”。号贩子的存在,当然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医疗秩序,但更重要的是,它本身就是医疗秩序不正常的产物。

关于号贩子,在医疗界有一种颇流行的观点,说号贩子的存在说明医生的价值没有在价格上得到体现,它把医院经政府批准的挂号费价格当成政府价,把号贩子卖给病人的高价视为市场价,如果政府价提高到市场价,号贩子自然就杜绝了。女子斥号贩子事件发生后,有位医生还借机建议把协和医院的专家号提到三万块一个。

通过提价杜绝号贩子显然是一厢情愿。事实上,政府曾经试过这个办法,但是失败了。从视频内容看,女子所挂的号的正常价格是三百块,这说明它属于“特需”号(或叫“专家号”,本身已经比北京市规定的主任医师挂号费高出10倍以上。我想在制定这个价格时,有关方面也是经过了一番调查,认为是符合所谓市场规律的。但他们恐怕没想到,号贩子会把价格炒高到四千五。那么,谁敢保证,在真把协和的专家号提高到三万块时,号贩子不会再继续炒到十万、三十万?我不怀疑,即使是十万、三十万的价格也会有人去看。因为总有人保命心切,会不惜一切代价看病,可这绝不是什么市场价,而是一种市场的扭曲,不客气说就是变相的敲诈勒索。我不否认,在医疗行业某些特殊领域,如牙科、美容等,是可以采取市场定价的。可是就总体而言,医疗提供的是一种公共服务,他是不能市场化的,这是全世界所公认的,因为公民的生命健康不可以用金钱来量化。假如医生看病可以自由定价,那么警察破案是不是也可以自由定价?再军队打仗是不是也可以自由定价?进一步说,歹徒绑架是不是也可以自由定价?我承认,医生的劳动应该被尊重,其价值应该在待遇上得到体现,可是这绝不可以与提高挂号费划等号,更不能以医生给医院的“创收”作为衡量标准。

至于解决号贩子问题的出路,我想也只有回到原点,从培养全科家庭医生着手,重建三级医疗网,恢复正常的医疗秩序。事实上,中国政府新医改正在走正是这条路,虽然步履维艰,但却是条正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