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侗乡民族文化之魂

 侗乡人1961 2016-01-29

寻找侗乡民族文化之魂

2012-06-20 17:26:46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硒都网 浏览次数:166 网友评论 0 条


‘踩堂歌,’跳的舞叫‘哆耶舞’。
   
  “萨岁不仅是侗族传说中的女英雄,也是村民尊崇敬重的祖先。侗家姑娘媳妇,邻里家庭不和,或受到委屈误解,家人受病遭灾只要到萨玛面前跟她说说,就会无形中心地平静缓和下来,事情得以圆满的解决。所以,侗家人因为她而骄傲,因为她而变得顽强不屈,因为她的激励而更勇敢勤劳,更善良和睦。萨岁不仅哺育了侗家人,更影响着侗家人的思想,她是侗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更是一种精神文化。”
   
  “阿婆,那是怎样的一位女英雄呀?能得到侗家人这么崇高的爱戴。”
   
  “萨玛是传说中的古代女英雄,在侗族古代社会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相传早在母系氏族社会,侗族有一位英勇善战的女首领,在抗敌入侵的战斗中百战百胜屡建奇功,不幸在一次战斗中被数十倍于已的敌兵包围,最后壮烈牺牲。她的英烈壮举激励着侗家人英勇奋战,打败了敌人,获得了胜利。因此,人们对她无比崇敬,把她视为能带来平安吉祥的神灵,尊她为‘萨玛’。侗乡有句俗话:侗家萨大,客家(汉族)庙大。在侗族人民的心中,萨玛是我们心中最大的神。
   
  “为了祭祀萨玛,人们在寨子中间垒起土堆,作为祭坛和供奉祭祀萨岁的场所——‘然萨’。然,侗语为房屋,也称萨玛祠、圣母祠。汉语叫‘祖母的房屋’。三宝各村先后建有‘然萨玛’——萨玛屋,屋内没有神像,只有神位,神位上树着一把半张开的大黑伞,伞下垒有一堆石头,是萨的象征,象征着侗家人在萨玛英灵的保佑下幸福安康,团结坚强。
                 
   “侗族认为祖先神威巨大,至高无上,能赋予人们力量去战胜敌人、战胜灾害,赢得村寨安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因而对她虔诚崇拜,萨玛又被奉为侗族的社稷神。
   
  “每年农历正月、二月都要在‘然萨’举行盛大的祭典,场面庞大而壮观,代代相传,就形成了今天的‘萨玛节。’”
   
  看着跳哆耶舞的侗族女子个个精干漂亮,尤其那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给她们更增添了浓浓的魅力和神韵。“阿婆,侗族服饰非常漂亮,其样式搭配和谐自然,透出一种我说不清楚的内涵。那是什么内在的意义呀?”
   
  阿婆拍了拍自己衣服的下摆,微笑着说:“侗族服饰绚丽多彩,不仅是民族服饰中的一朵奇葩,它与侗族祭祀萨玛,是个善战的民族有着深深的内在联系。尤其是中年妇女的服装,简洁明快中透着浓浓的民族英雄气息。侗族妇女的外衣都绣有美丽的花边,在衣服下摆左右两侧各开一道口,口沿的花边一直包裹到顶角,做成箭头状,再缀下两条丝带,形似挎在腰间的宝刀。姑娘妇女喜欢穿的百褶短裙,束花脚绑,裹头巾,原来是为了行动方便快捷,保护身体少受创伤。特别在古代作战中,侗族妇女个个都是善战的勇士。所以,侗族的服饰无不勾划出侗族妇女的英雄神韵。
   
  随着祭祀萨玛的人群我来到了踩歌堂边上的萨玛祠。
   
  走进萨玛祠,让我感动不已,侗族伟大的祖母,不像我看到其他庙宇里供奉的神灵那样威风凛凛,仪态万方,让人跪拜。萨玛只是小小祭坛上一把半张开的雨伞,伞下是一堆石头,石头旁边放着几双草鞋。我想,这个祀台朴实的风格经历了几千年一直保留到现在,这一定是记载了萨玛当时残酷的作战环境和艰辛的生活情况,以告之后人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这样简陋的祀台,朴素的神像,小巧无华的祠堂,不看则矣,一看一股被感动的热泪不由自主地涌了出来。萨玛,侗族人民称号,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聚居地。整个侗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分上宝、中宝、下宝,当地人就叫这里为‘三宝侗寨’。寨子中心矗立着的三宝鼓楼,曾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呢。1958年,国家民委确定我们的章鲁村为中国侗族语音标准音发源地。所以我们这里的侗族人既会说汉语,更会讲原汁原味的侗家话。”
   
  听着她的介绍,我首先看到了一座宏伟壮观拔地而起25层之多的七彩鼓楼,举目细看,在“天下第一侗寨”横额两旁,一幅烫金楹联上书:“秦为荆楚汉属武陵清列古州万担田畴俗称三宝侗寨;晨汲渡头午晌榕荫暮聆琵琶百世乡音本是娘美故乡。”
   
  我问:“这幅对联不仅肯定了三宝侗寨万担良田沃土历史的悠久,那“琵琶百世乡音本是娘美故乡”,里面一定蕴藏着一个动人美丽的故事,是吗?”老人笑了笑:“你不愧是从侗乡来的人,一看就感到这里的奥妙。”坐在鼓楼的长条凉凳上,我们聊了起来。她告诉了我一个令人动情的故事 :“那是百多年前,这里有个侗族姑娘叫秦娘美,美丽聪慧,与邻寨青年农民珠郎相爱。但侗族有个不合理的规定‘养女从舅’,即女孩一生下来就注定要给舅舅的儿子为妻。秦娘美不满意这庄婚姻,为争取婚姻自由,在逼嫁的前夕,与珠郎“破钱”盟誓,双双离开家乡,逃到一个叫七百贯洞的地方。可逃到那里后,恶霸地主银谊垂涎娘美的姿色,用计害死了珠郎。后来娘美用自己的智慧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处死了害死珠郎想霸占自己的恶少银谊,为地方除了大害,为珠郎报了仇。最后她带着珠郎的尸体远走。走了一山又一山,一岭又一岭,来到了一座山顶,突然,她看见一潭清亮亮的泉水。娘美又饿又累捧起水来就喝,啊,好甜呐。于是,她就用这甘甜的泉水洗净了珠郎身上的脏土和血圬,又用手轻轻地给珠郎的嘴里滴了几滴凉凉的甜甜的泉水,上天长眼让珠郎居然活过来了。从此他们俩就在这清水边上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秦娘美坚贞不屈、勇于反抗的爱情故事在侗族人民中广泛流传。”
   
  听了她的介绍和感人的故事叙说,我觉得她不是一个普通农家阿婆,但她一身地道的侗布衣裤,一头用茶油摸得光光,梳成漂亮发簪高高盘旋在头顶上的乌发,我又不得不感到她是地地道道的侗族老人。我摸着她光闪闪深茄色大襟布扣上衣,小心翼翼地问:“阿婆,这么漂亮的衣服,是您自己做的么?”
   
  阿婆爽朗地笑了,连连大声肯定地表示:“是我自己的做的!我们侗家早有‘父寻鸡尾插头,母制暖布盖身’之说;榕江车江的《祭祖歌》里也说青年男子皆‘鸡尾垂耳边,琵琶抱胸前’。这是说英俊潇洒的侗族男子,怀抱着琵琶对着在纺纱、织布心爱的姑娘唱着心灵的歌,用琵琶美妙的声音传递着迷人的爱情,侗族女孩在这悠扬的琴声中不仅获得了最甜蜜的爱情,还慢慢练就了一手纺纱织布缝衣服的好手艺。 
   
  侗族男女上穿的盛装,下穿的裤子、裙子,脚踏的青布和翘鼻绣花布鞋,其布料从种植棉花,到纺纱织布,种靛印染、缝纫织绣都是妇女一手操办,这充分展示了侗族妇女的勤劳与智慧。因此,我们侗乡家家务农,户户纺纱”。
   
    我摸着她光亮挺拔的上衣:“阿婆,这么漂亮的布料是怎么做成的呀?”
     
    阿婆说:“侗族擅长纺织、刺绣。我们自纺自染的‘侗布’是侗家男女最喜爱的衣料。布分粗纱细纱,用粗纱织成斜纹状的布多用做棉衣里子。用细纱织成的平布分两种,织成套格方形图案的叫‘双堂布’,织成网纹的布叫‘棉给’。‘侗布’就是用织好的这两种布经蓝靛、白酒、牛皮汁、鸡蛋清等混合成的染液反复浸染、蒸晒、槌打而成。我穿的这个‘棉给’是用鸡蛋清做染液反复浸染才这么漂亮细腻的。由于其制作工艺复杂,不仅‘侗布’非常珍贵,更是展现侗家姑娘、妇女心灵手巧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拉着她的手,感激的表示:“阿婆,你的记性真好,这么多古今故事,生产劳动的细节,你都记得那么详实。让我不虚此行,知道了很多珍贵的民俗知识。”
   
  听了我的话,阿婆抿着没有前门牙的嘴开心地笑了,“姑娘,你真逗人喜欢,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呀?我是寨子里的退休老师,今年快70岁了。年轻时教书育人,不说桃李满园,教出来的学生除在本地工作外,在外工作的有很多,他们每年回来后都要来看望我,都纷纷表示,‘说我当年教给他们的侗族知识,教他们的侗族歌舞,在外面很受社会、同事、朋友们的肯定和赞扬。还要我发挥余热,多带些学生,弘扬侗乡文化。我呢,退休后,每天都来这里,给那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义务向导介绍,我想把侗乡美的东西让那些游人传向更远的地方去,让没来的人听了我们的介绍想来,来过的人还想再来。”
   
  突然对阿婆——这位侗乡曾经漂亮能干的乡村女老师肃然起敬,她整洁富有侗乡特色的外表,她慈祥乐于无私奉献的宽广胸怀,深深地感染了我。侗乡,除了浓郁的民风民俗,美妙的侗乡之歌,特色的侗乡建筑外,更重要的是侗乡人淳朴厚重,情深意长,对自己的民族那么热爱充满自信的精神让我感动至深。
   
  我告诉阿婆,“我是做民族文化工作的,特别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非常尊重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更喜欢不同民族之间那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在我匆匆的行程里认识您,您不仅给我介绍了很多优秀的侗乡文化和民俗,还教给了我怎样去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意义的人!阿婆,谢谢您呐!”
   
  阿婆看到我虽然行色匆匆,但对侗乡的一切都表现出一种兴趣昂然的样子,指着鼓楼前踩歌堂上,近千名祭萨的已婚妇女牵手跳“多耶”围成的圆圈说:“快去看看。那才是我们侗乡真正的灵魂和精神。”于是,我又被侗乡的民族精神深深地震撼了一次!
             
  萨玛,侗族崇拜的始祖英灵                       
   
  从鼓楼出来,阿婆领着我来到被高大榕树掩隐的踩歌堂,堂上近千名妇女手拉着手正虔诚地跳着一种舞蹈,高高盘在头顶的发簪,衣长齐膝的大襟,脚上的翘鼻绣花布鞋,使这些侗寨妇女在古老中秀出典雅,从典雅中透出了一种侗乡的情结与活力。
   
   阿婆说“她们正在祭萨。”
   
  “祭萨?祭祀什么的活动呀?”
 
  “祭萨就是祭祀‘萨玛’。侗语‘萨’意为祖母,‘玛’意为大,萨玛就是汉语‘大祖母’的意思(侗族话也称萨岁),萨玛是整个侗族,特别是南部地区共同祖先神灵的化身。”
   
  哦,难怪踩歌堂上的妇女在那么认真肃穆地跳着,舞着,颂扬着。
   
  阿婆接着说:“在侗族地区一般都有祭祀萨岁的远古习俗。祭祀分为:普通祭祀和出行祭祀。农历初一十五或逢年过节,侗寨各家各户到萨堂烧香、敬茶、供猪肉,敬香、点灯,祈求萨岁保护全寨人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这就是普通祭祀。如被邀请去邻近的村寨唱侗戏,在临行前到萨堂去请辞,甚至邀请萨岁一同去,这样可以时刻保佑外出唱戏的人不被其他寨上的恶鬼、凶神缠身,平安吉利,那就叫出行祭祀。踩堂时唱的歌叫‘踩堂歌,’跳的舞叫‘哆耶舞’。
   
  “萨岁不仅是侗族传说中的女英雄,也是村民尊崇敬重的祖先。侗家姑娘媳妇,邻里家庭不和,或受到委屈误解,家人受病遭灾只要到萨玛面前跟她说说,就会无形中心地平静缓和下来,事情得以圆满的解决。所以,侗家人因为她而骄傲,因为她而变得顽强不屈,因为她的激励而更勇敢勤劳,更善良和睦。萨岁不仅哺育了侗家人,更影响着侗家人的思想,她是侗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更是一种精神文化。”
   
  “阿婆,那是怎样的一位女英雄呀?能得到侗家人这么崇高的爱戴。”
   
  “萨玛是传说中的古代女英雄,在侗族古代社会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相传早在母系氏族社会,侗族有一位英勇善战的女首领,在抗敌入侵的战斗中百战百胜屡建奇功,不幸在一次战斗中被数十倍于已的敌兵包围,最后壮烈牺牲。她的英烈壮举激励着侗家人英勇奋战,打败了敌人,获得了胜利。因此,人们对她无比崇敬,把她视为能带来平安吉祥的神灵,尊她为‘萨玛’。侗乡有句俗话:侗家萨大,客家(汉族)庙大。在侗族人民的心中,萨玛是我们心中最大的神。
   
  “为了祭祀萨玛,人们在寨子中间垒起土堆,作为祭坛和供奉祭祀萨岁的场所——‘然萨’。然,侗语为房屋,也称萨玛祠、圣母祠。汉语叫‘祖母的房屋’。三宝各村先后建有‘然萨玛’——萨玛屋,屋内没有神像,只有神位,神位上树着一把半张开的大黑伞,伞下垒有一堆石头,是萨的象征,象征着侗家人在萨玛英灵的保佑下幸福安康,团结坚强。
                 
   “侗族认为祖先神威巨大,至高无上,能赋予人们力量去战胜敌人、战胜灾害,赢得村寨安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因而对她虔诚崇拜,萨玛又被奉为侗族的社稷神。
   
  “每年农历正月、二月都要在‘然萨’举行盛大的祭典,场面庞大而壮观,代代相传,就形成了今天的‘萨玛节。’”
   
  看着跳哆耶舞的侗族女子个个精干漂亮,尤其那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给她们更增添了浓浓的魅力和神韵。“阿婆,侗族服饰非常漂亮,其样式搭配和谐自然,透出一种我说不清楚的内涵。那是什么内在的意义呀?”
   
  阿婆拍了拍自己衣服的下摆,微笑着说:“侗族服饰绚丽多彩,不仅是民族服饰中的一朵奇葩,它与侗族祭祀萨玛,是个善战的民族有着深深的内在联系。尤其是中年妇女的服装,简洁明快中透着浓浓的民族英雄气息。侗族妇女的外衣都绣有美丽的花边,在衣服下摆左右两侧各开一道口,口沿的花边一直包裹到顶角,做成箭头状,再缀下两条丝带,形似挎在腰间的宝刀。姑娘妇女喜欢穿的百褶短裙,束花脚绑,裹头巾,原来是为了行动方便快捷,保护身体少受创伤。特别在古代作战中,侗族妇女个个都是善战的勇士。所以,侗族的服饰无不勾划出侗族妇女的英雄神韵。
   
  随着祭祀萨玛的人群我来到了踩歌堂边上的萨玛祠。
   
  走进萨玛祠,让我感动不已,侗族伟大的祖母,不像我看到其他庙宇里供奉的神灵那样威风凛凛,仪态万方,让人跪拜。萨玛只是小小祭坛上一把半张开的雨伞,伞下是一堆石头,石头旁边放着几双草鞋。我想,这个祀台朴实的风格经历了几千年一直保留到现在,这一定是记载了萨玛当时残酷的作战环境和艰辛的生活情况,以告之后人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这样简陋的祀台,朴素的神像,小巧无华的祠堂,不看则矣,一看一股被感动的热泪不由自主地涌了出来。萨玛,侗族人民心中伟大的圣母形象原来是这么让人感到平凡温馨,容易接近。突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历史上最重要的事物是留给这个民族最深刻的记忆,平易简朴的崇拜形式并不影响她形象的伟大。相反,那些外表高大伟岸,实则空灵之神未必能赢得希望中的尊崇么?还有,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都需要交流,通过真诚交流,以达到社会和谐,人心安宁,彼此帮助团结奋进的目的。这就是我要寻找的人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侗家民族文化之魂。
                 
   
  萨玛,在我的精神和感情世界里,你不仅仅是侗家人民尊崇的伟大的神灵,更是我心灵中最敬重最慈祥的祖母了!
   
  身边的阿婆,您已成为我工作中生活里一盏不灭路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