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建筑:侗族鼓楼,熟悉又新颖的民族建筑

 憨痴呆 2019-05-20

侗族鼓楼是侗乡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流行于湖南,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地区。侗族鼓楼是侗乡三宝之一,凡侗族居住地区,村村寨寨都建有鼓楼,较大的侗寨,一个寨中可以见到数座鼓楼。它已经成为侗家村寨的重要标志。

古建筑:侗族鼓楼,熟悉又新颖的民族建筑

侗族鼓楼

古建筑:侗族鼓楼,熟悉又新颖的民族建筑

侗乡程阳八寨·岩寨鼓楼

侗族人民擅长建筑,而且其建筑独具特色,侗族寨寨都有鼓楼叠立、花桥横跨,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构成侗寨的特有风光,但鼓楼和风雨桥最为引人注目,它的整个建筑以不用一钉一铆而闻名于世。

侗寨鼓楼的多少,根据这个寨子的族姓而定,一般是一个家族要建一座鼓楼。鼓楼在侗族人民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侗族聚居地的明显特征。它既是侗家集会议事的政治中心,又是人们拜祭、休息和进行娱乐活动的场所,它还是寨老处理纠纷、明断是非的公堂。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它又成了击鼓聚众的指挥所。此外,它还是寨中的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谈情说爱的地方。

古建筑:侗族鼓楼,熟悉又新颖的民族建筑

侗鼓楼

从外观上来看,侗族鼓楼是一种极富有视觉效果的建筑。一座建好的鼓楼,楼顶是连串葫芦形的顶尖,直刺苍穹,犹如塔尖一样。中部是层层叠楼,形如宝塔的楼身。楼檐一般为六角、八角、四角,六角的俗称“六面倒水”,每一分水的突出部分都有翘角,它的重檐层层叠叠,从上而下,一层比一层大。鼓楼底部,多是正方形,四周有宽大结实的长凳,供人歇坐。中间是一个或方或圆的大火塘。从基本的轮廓和整体的形式上来说,鼓楼的形态的最显着的特点是,大体上在不脱离杉树原型的基础上揉合汉族密檐多层佛塔的造型,形成下大上小的楼塔形。鼓楼形态的第二个特征是它的高密度重檐叠加的楼体塔身。这是侗族鼓楼同汉族的重檐楼塔明显不同的地方。鼓楼形态的第三个特征是侗族的鼓楼在重檐数上皆为单数。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达21层。这是由于侗族把奇数视之为吉祥之数。

古建筑:侗族鼓楼,熟悉又新颖的民族建筑

鼓楼内部木构架

鼓楼全用杉木凿榫衔接,不用钉铆,也没有木楔,结构精巧,造型美观,顶层悬有一长形大鼓。鼓楼一般高达十多米,有几层至十几层不等。它与居民相比,从高度上、功能上和造型上看都是不一样的。

侗族建筑师们在师法取像上揉合了亭、阁、塔、殿等诸多的建筑物的形式之后,创造出了鼓楼这么一种既熟悉又新颖,既本土又他方,既实用又超越的独树一帜的民族建筑,鼓楼的这种外形上的结构也就是一个村寨和其鼓楼的关系的隐喻。中国侗族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不仅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而且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