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了新国标,电动车充电还需要解决「联通」问题

 cheyunwang 2020-09-11

编者按:在电动车的发展途中,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而之前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中,除了数量之外,兼容性也是一大障碍。自去年9月,充电五项新国标正式经过审批之后,12月28日正式发布,并于今年的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但是,充电新国标的正式实施对于解决基础设施的问题而言还只是一个开始。

在上周末电动车百人会举行的论坛上,来自政府、协会与行业内的专家大佬,就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问题进行了讨论。

所谓互联互通,根据百度百科,是通信领域的术语,指的是运营商的网络与不在该网络中的设备或设施之间的物理链路,可以是某个运营商的设施和属于它的客户的设备之间的一个连接(设备间互联),也可以是两个(或更多)运营商之间的连接(网间互联)。

用在充电设施上,这个概念可以原样照搬,只不过在运营商前面加上了「充电桩」,也就是同一个充电桩运营商的不同充电设备,或者不同充电桩运营商之间,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那怎么才算是实现了互联互通呢?

简单来说,就是要解决三个问题:知道充电桩在哪儿、找到的充电桩能够给车辆充电、充完电之后能够方便地进行支付。而要做到这三点,就得有三个对应的解决方案。

充电信息平台

要想知道充电桩在哪儿,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当社会资本开始进入充电桩这一行业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和运营商产生,要统计这类信息,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所以,如果能够有一个充电桩综合信息平台,能够查询每一个充电桩的位置,不论这个充电桩是谁建的,谁在运营,自然是极好的。更进一步,还能够显示充电桩是否可用、当前是否正在充电多久之后空出、充电价格和充电桩详细信息,再加上一个预约功能,也就齐活了。

这件事情,一些已经推出电动车的汽车厂商也在做,或者与供应商合作,或者直接与运营商合作,将充电桩相关信息放到车载系统中,供用户进行查找,并提供充电相关服务。这样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不同运营商都有各自的平台,如何保证信息能够包罗万象?

去年10月份,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英文名EVCIPA)成立,其指导单位为国家能源局。在这次论坛上,据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童光毅的介绍,充电促进联盟将会建议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并要求充电桩运营商对公共信息平台开放接口,公共平台能够通过这个接口读取到消费者需要的基础数据信息就可以。这些基础数据信息中,就包括充电桩的价格、位置、电量、电压等级、充电桩的形式等等。

充电促进联盟的秘书长许艳华在发言中也提到,目前这一平台的基本方案已经完成,将会在3月份提交给国家能源局进行评估。不过,这套平台并非直接针对用户,而是将已有的运营商以及城市级的平台,以及其他一些横向平台信息综合起来,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数据库,再将其面向政府、运营商和用户,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目前平台的具体功能尚未确定,可能只是基础的信息查询,也可能在信息查询的基础上会提供额外服务。但即便只是提供基础的信息查询,如果能够将所有信息集中到这里,成为信息的集大成者,也是一个利好消息。汽车制造商,或者服务提供商,就可以在这个数据库的基础之上,提供其他信息服务,诸如充电桩是否在使用、预约等。

充电硬件设备

找到的充电桩能够给车辆进行充电,也就是兼容性问题。这一点也是五项充电新国标要解决的,但是单靠这五项新国标还不能完全解决。对于充电硬件设备而言,关键就在于两个:技术通用标准以及监管手段。

童光毅在演讲中提到,整套的充电接口标准体系中,还缺少八项具体标准内容,这八项标准将会在今年的3月份与6月份出台。等到这八项标准出台之后,充电接口的标准体系才算是完善。

标准只是前提,对于充电桩的检测与认证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童光毅介绍,将会在现在的认证体系之上增加包括兼容性、安全性与电池兼容统一的内容,并制定一套检测、抽查与标识管理规定等。未来所有符合这套认证体系要求的充电设备将会带有类似于质量检查的统一标识。现在的问题是,新的认证体系、标识与管理规定何时能够出台并正式实施。当然,这里面要细细追究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检测标准、测试认证机构、测试手段与平台等等。

除了标准与认证体系之外,童光毅还提到,将会建立一套备案制度。备案制度将包括设备制造企业备案、运营商准入备案、私人建桩以及中间营销上的准入备案。即充电桩要设备要在满足各项标准要求之后,才能进入生产体系。

交易结算体系

互联互通的交易结算体系,即是打通不同运营商之间的支付平台,或者允许每个运营商有自己的支付手段,但是所有运营商之间应该至少有一个通用方案,保证所有消费者都可以进行支付。

相比以上两项来说,这一项从实现的技术手段来说,可以说是最简单的。背后所存在的问题,无非是产业利益链的问题,以及商业模式的问题。或许相比较而言,制定相对统一的收费标准,反而是更加关键的事情。

车云小结

从结果来看,充电硬件设备还是本体,结算体系与信息平台还属于服务层面。而充电接口标准体系完善之后,对于此前充电设备带来的影响,以及无线充电的加入,对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都会带来不同的影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