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湖雪

 圆角望 2016-01-29

◎ 杨思炯

去年的春节,我们一家人去杭州看亲戚,正逢天降瑞雪。

午饭过后,我忽然想雪中去西湖边散步。于是我们从青少年宫过马路至七号线路口,再走两步便看见西湖近在眼前。

雾失楼台,雪迷津渡,湖上一片朦胧。本来还聊着天的我们霎时鸦雀无声,被四周茫然的白气所环合,水天山木仿佛是画家用泼墨法画出来的一般,各种淡淡的色彩混合在了一起。行人犹如走在画里,惊叹这绝妙之景。

雪渐渐大了起来,像一片片飘落的绒毛一样轻柔可爱,让人想起“天雪纷纷何所以,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当年谢太傅不住地夸赞谢道韫的柳絮之喻,我看来倒比“撒盐空中”少了几分质朴可爱。它正如这雪一样无华单纯,不加雕琢。写到这儿不禁又想起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他几乎每篇文章都用了许多生僻字和复杂的修辞来表达自己淡泊,似乎在抱怨怀才不遇,不得重用——其实从此中便可看出他不得重用的原因一二。一个人如此清高,难以与人共事。暂时的隐忍是为了厚积薄发!明代张居正的做法就很高明:他先依附严嵩后又委身徐阶,最后故意向高拱示弱,一步步以退为进,当上首辅,马上改头换面,实行自己隐忍了多年而得来的新政,使明帝国又焕发了新的生机。

历史上有许多文人都当不成政治家,他们太有个性,“书生意气”变成了“书生傻气”,怎能不被人世的混浊所弃去。

正想着,湖面上突然有一个黑点闪现出来。哦,我恍然大悟,那处正是湖心亭!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突然烙在了我脑中。他游西湖时是他国破家亡之时,那年的雪是多凄凉,对于他来说这“上下一白”就是悲伤的颜色啊。但我们春节西湖观雪却有种欣喜的心情,看来“只有湖山,不管兴亡”这句话一点也没错,我不禁为我刚才狭隘的想法所感到羞耻。雪就是雪,自然就是自然,人的借景抒情对于自然本身实则太过渺小,正如“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一般。

自然万物,水木云天,妖娆秀丽,各有其真,吾辈之徒,难探其本也。

西湖雪让我想了许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