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遗与人文图典:杭州风土

 沪学 2019-11-05

“杭州是上帝赠送给中国人的礼物”。这是我在1997年写在日记里的一句话。那一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我的专著《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最后校订清样时,出版社的责任编辑李宁要我去杭州小住几天,就在那里将稿子清样较读一遍,那一个星期,我就住在西湖边的宾馆里,自然的美妙让我心醉神迷,西湖的美景更让我流连忘返。大概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近二十年来,我几乎每年都要在春天去西湖边上走走看看,坐在茶馆里泡上一户龙井,欣赏着这醉人的美景,倘若天上下一点蒙蒙细雨,那就更好了。看着美景,想象着杭州的历史风云,思考着人生的跌宕起伏,所有烦心的事情都会一扫而空。

听说G20峰会就要在杭州举办了,世界20个经济体的领袖聚会杭州。过去,外国人来中国,叫“万邦来朝”,好客的中国人一定会在杭州奉献一个精彩、成功、圆满的盛会。我不知道是什么机构决定G20峰会放在中国杭州举办,但我知道这个决定是英明的,杭州人质朴、热情,不要说对外国政要与新闻记者,就是每年的黄金周,旅游高峰时期,为了保证各地游人累了有地方休憩,柳浪闻莺公园的万柳塘边,就有一大块对外开放的草坪,假期特地对外开放,供游客休息。

杭州人(我主要指的是杭州本地人,并非泛指今天的各地移民)是很重情义的,记得前几年,我在临安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晚上住在临安,我在杭州的一个朋友,特地开着车子找到我所住的宾馆,给我送来香喷喷的龙井,恰逢那天天公不作美,那位朋友临别的时候,雷声大作,风雨交加,望着远去的车影,我心里对自己说,杭州人重情讲义,值得信赖,这就是我终身难忘的朋友。所以,在杭州的学术圈子,高校社科机构,总是有一批杭州朋友,上海与杭州,本来就是具有同城效应的伙伴与友邻城市。

还记得有一次,那是2006年吧,华师大传播学院组织教师去杭州旅游,我们几位教师包租了一条船,泛舟西湖,喝酒聊天,共赏人间天堂之美景,“醉眼看西子湖”,当是别一样风情,是的,每个人对大自然都会怀有浓浓的依恋之情。某一次走进大自然的行动,都会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也许是观赏万顷碧波,也许是留意田间小路,也许是仰望当空皓月,也许是聆听枝头蝉鸣……自然的美妙让你流连往返,心醉神迷。 

这么多年来,我可以说走遍中华各省的省城,去过相当一部分地区和县级城市,可是,最令我陶醉的还是杭州西湖!西湖上的断桥,三潭映月,孤山长椅……自然的美妙让我心醉神迷,但西湖的美景更让我流连忘返。

岁月走过,悄无声息。只是一街一景、一人一物,缓慢的在角落里斑驳,如此这般留下一些似有若无的痕迹。时间如过眼云烟,旧时街景物是人非,弹指一挥,百年沧桑。以下是一组百年前杭州风土老照片,拍摄时间大约为1890-1920年间。不仅是给读者,也是给我自己留下一份念想。

一百年前的杭州老照片 城隍山上俯瞰杭州古城,建筑多是清河坊街一带的房屋。

一百年前的杭州老照片 六和塔旧景。英国人慕雅德摄于1891年

一百年前的杭州老照片 “保俶如美女、雷峰如老衲。”宝石山上保俶塔

一百年前的杭州老照片 保俶塔旧景。现在保俶塔1933年大修过,这照片是大修前的情景

一百年前的杭州老照片 “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从西冷桥洞遥望保俶塔

一百年前的杭州老照片 文澜阁牌坊,今天的西湖孤山公园正门口

一百年前的杭州老照片 钱塘江上的运货帆船,比一般的货船要宽厚,摇橹也更为粗大,人站在船板上很难驾驭,所以需要站在木架子上。费佩德摄于1910年

一百年前的杭州老照片 还未拆掉的清波门,不过城门的左侧看上去有不完整痕迹,有部分被拆的迹象

一百年前的杭州老照片 之江大学运动场,即现浙大之江校区

本辑图片除署名外,均为美国社会经济学家,人道主义者和摄影家西德尼·甘博(Sidney·David·Gamble,1890年-1968年)

题图:杭州著名经典景点“断桥残雪”

2016年8月7于沪上五角场

按语:古人说学贵有恒、积学聚宝。本公众号新推“岁时丛谈”,作为本人的一份读书笔记,与大家分享,意在唤起保存与传承中华传统节事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供对此有兴趣的学者或艺人批评与讨论。了解古人的节日生活,将有助于我们当今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也欢迎大家关注本微信公众号(shanghaiminsu)即“上海民俗”的汉语拼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