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师观点/“看图写话”的魅力(连载2)

 bbalex 2016-01-29


把“画”变成“话”专题连载(2)

(二)生活篇——把“身边的事”变成“话”


在我们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但低年级小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不是很强,所以那些发生的事情往往成为过眼烟云,印象不深刻,这也是中高年级学生在写事、写人等习作中表现比较薄弱的主要原因。所以低年级的看图写话训练——把“事”变成话。就显得尤为重要。



1.要看懂图画

一幅图出现在我们面前,首先要仔细观察图画,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间,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情。这样的问题,巧妙地把记叙文的四要素结合在提问中,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孩子观察画面,把问题完整地回答出来,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既把观察到的事物看清楚,看仔细了,也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简单地概况清楚了。接着老师让学生把这些问题连在一起,组织好语言,调整好顺序说几句连贯的话。

图4:


以(图4)《过年了》这幅图为例。教师提问:这幅图中画的是谁,这是什么时候,他们在哪里,在做什么?然后把孩子的答案写下来。

今天是大年三十,一大早,我们一家人就开始忙碌起来了。爸爸、妈妈忙着贴对联,挂灯笼,我和小妹妹开心地在放鞭炮。

    把“事”变成话,仅写出上面这些内容显然是不可以的,这只是这幅图最基础的内容,我们还要训练孩子把事说得生动而具体。


2.要说得生动

结合四要素把画面的内容清楚、概况地表达出来,这只是看图说话的第一步,接下来要具体、生动地再现画面内容。这就需进一步的指导。可以采用扩一扩的方法。把这段文字分成三部分,用斜线标注:

今天是大年三十,一大早,我们一家人就开始忙碌起来了。/爸爸、妈妈忙着贴对联,挂灯笼./我和小妹妹开心地在放鞭炮。/

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把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扩写得更生动、更具体:爸爸、妈妈是怎么贴对联、挂灯笼的?他们说什么了?灯笼挂上了,好看吗?爸爸、妈妈贴对联,挂灯笼讲完后,进一步提问:哥哥和妹妹是怎么放鞭炮的?鞭炮响不响?他们又会说些什么?依然让孩子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联系生活实际来进行描述。经过引导,就能够把人物的活动写得生活而具体了。下面就是一篇完整地《过年了》的习作。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今天一大早,我们一家人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吃完早饭,爸爸、妈妈忙着贴对联,爸爸先把去年的对子揭下来,接着拿起上联放到门的右边,妈妈用透明胶带把上联粘贴住,然后他们配合再粘好下联和横批,最后把一个大大的福字贴在门中间。鲜红的对子一贴在门上,就特别有过年的味了。更有年味的是挂灯笼,,你看爸爸用手挑着灯笼,把大红灯笼挂在门上面,妈妈用眼睛测量着灯笼挂得怎么样,不时地对爸爸说:“往右一点,再往左。”我和小妹妹开心地在放鞭炮。我手里拿着一根长棍,在棍头挑着一挂鞭,用打火机点着鞭,它就噼里啪啦地响起来,我一边跑一边甩,小妹妹吓得捂住耳朵,她高兴地大喊:“太响了,太响了,太好玩了。哥哥小心点。”过年了,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准备过年了

这样一扩充,显然写出来的内容就更具体,更生动了。有人物的动作,有语言,还有心情描写,我们不用讲更多的道理,孩子感同身受就知道怎么写可以把一件事写具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