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辞书《韵英》谜团

 三姑书斋 2016-01-29

唐《元庭坚墓志》拓片(资料图片)_副本

唐《元庭坚墓志》拓片(资料图片)

《韵英》是反映唐代长安地区实际语音的一部重要辞书,虽此书失传已久,仅在一些典籍征引中有片段存留。关于《韵英》作者究竟是唐玄宗还是元庭坚,一直以来争议颇多。

值得庆幸的是,唐《元庭坚墓志》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后,该馆文博专家对墓志进行了深入研究,推断《韵英》应是“元庭坚初编,唐玄宗改撰删定”的一部辞书,类似如今编纂图书的实际编著者与主编关系。

元庭坚出身士族 供职翰林院

《元庭坚墓志》刻于唐贞元三年(787),志石高、宽均45厘米,厚9厘米。四侧线刻卷草纹。志文25行,满行27字,楷书。 西安市南郊出土,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因正史失载,学者多依据唐代汉族传奇小说集《纪闻》所记元庭坚隐读山林时,得遇鸟王教授音律文字的精怪故事了解其寥寥身份信息。“唐《元庭坚墓志》使我们得以知晓志主元魏后裔、联姻名门的士族身份及清高简淡的文士风范。志主元庭坚,字公器,河南人。墓志开篇清楚交待了其‘昭成皇帝十一代孙’的代国王族、元魏宗室身份。昭成皇帝即拓跋什翼犍(320年―377年)鲜卑族,十六国时期代国君主。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珪建立北魏后,追谥其为昭成皇帝,庙号高祖。”西安碑林博物馆文博专家刘东平说,志文对元庭坚的仕途轨迹记述较为清楚,最初凭借先辈的功勋得以任参遂州军事(正九品下)此后经过数次迁转,天宝年间,奉诏供奉翰林院,历官国子监丞(从六品下)、义王友(从五品下),总体来看,其仕途是处于平稳上升的曲线。

在翰林院,元庭坚享受着“乘以厩马,供以尚膳”的待遇,墓志中记载的“俾刊而正之,成卅卷,传于秘阁。”应该是编纂了规范文字、音韵、训诂等小学方面的图书。唐天宝十五年六月,安史之乱叛军攻占长安,以显赫的官职对元庭坚威逼利诱,遭到断然拒绝。“没有就任伪职,恶劣的政治环境使元庭坚高远的志向抱负难以得到实现,万分失意恍惚,于当年七月抑郁而疾终,享龄七十一。”刘东平说。

大唐辞书《韵英》或为元庭坚编撰

“正字”,就是规范汉字的使用。中国汉字规范的历史源远流长,从秦始皇时期的“书同文”便已开始,到唐代达到了顶峰。

魏、晋至南北朝以来,汉字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劫难。一方面是家天下专制统治者为了愚民而刻意繁化汉字,另一方面则是民众为了便于使用而自觉地简化汉字。如此一来,一字多体,一字多义等用字现象急剧扩大,出现了经籍用字混乱和社会用字混乱等历史局面。治一治汉字的混乱局面,是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唐朝以“匡正”经籍用字为借口,从“治经”到“治字”等,出现了持续长达百余年的“正字”运动。

“《韵英》不仅是唐代‘正字’运动中的一部韵书(把汉字按照字音分韵编排的一种书),更是反映唐代长安地区实际语音的一部重要辞书,此书失传已久,仅在一些典籍征引中有片段存留。”西安碑林博物馆文博专家段志凌说,碑林博物馆收藏的《元庭坚墓志》中提到元庭坚“俾刊而正之,成卅卷,传于秘阁”,但并未道明所撰为何书,作者有意无意留给我们一个谜团。是不知书名、知而疏忽未记、还是有所隐讳?

段志凌研究推断,元庭坚在翰林院编撰的极有可能就是名为《韵英》的书。“一些文献中记载唐玄宗所撰《韵英》时间为天宝十四年,元庭坚撰《韵英》为天宝间,两《韵英》编撰约在同一时段。”结合《元庭坚墓志》所记元庭坚奉诏入翰林院编纂小学图书“传于秘阁”的记载,段志凌认为两种《韵英》实为内容相同之书,如有区别,应是“元庭坚初编,唐玄宗改撰删定”,类似如今编纂图书的实际编著者与主编关系。另外,墓志撰写的时间是贞元三年(787),此时《韵英》已以玄宗名义颁布天下,加上元庭坚在翰林院时已享受优厚生活和政治待遇,墓志中对书名就有意隐晦而不书。

“安史之乱”让《韵英》推广受阻

唐代统治者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在百余年间开展了一场规模宏大而深入持久的“正字”运动,由李隆基亲自参与并以御撰名义颁行天下的《开元文字音义》及《韵英》在当时产生较强影响力。

段志凌称,从表面看,玄宗御撰《韵英》并颁行天下的目的是为适应实际语言发展需要而确立诗赋用韵准则,并通过政治影响确立《韵英》韵书的正统地位。如再进行深层次探究,御撰《韵英》是有其政治考量的。一则出身关陇世族的李唐为北方人,《韵英》为北方通语的秦音系统,而六朝《切韵》属南方通语的吴音系统。极富鼎故革新精神的唐玄宗遂想借此确立北方语音的正统地位。另外,做为稳定武周以来动荡政局的新统治者,唐玄宗“为确立自己的权威地位,必须废弃原来处于正统地位的韵书,重新确立正统”,并以此来彰显国家和皇帝的权威。

然而,《韵英》成书于天宝十四年,颁布约一年后,安禄山叛军攻入长安。由此可见其实际施行时间极短,或者虽诏令颁布,但实施范围极有限,甚至根本就“未施行”。段志凌认为,从韵书发展史来看,《韵英》实际命运也是如此,唐玄宗确立《韵英》韵书正统地位的愿望实现的并不理想,《切韵》还是坚如磐石地稳居正统地位直至宋初。

三秦都市报记者 赵争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