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色列国的经济发展概况

 阳光燦爛 2016-01-30

2.外债负担不小

以色列是世界上外债最多的国家之一,它每年支付利息和防务开支约占国家预算2/3。国际收支经常不平衡,总是入不敷出。如1980~1985年,外债平均每年在210亿美元以上,人均负担5500美元,位居世界各国之首。1987年以色列外债逾250亿美元(其中净外债为192亿美元),还本付息开支33亿美元,外债占国民生产总值57%,但比1984年占80%有所下降。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情况的好转,外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亦在逐步减轻,差强人意。

三、同中国经贸合作的新开端

(一)两国政府重视双边经贸关系

以中经贸,1955年初双方曾有所接触,但因当时国际形势和各自处境不同而没有继续发展。进入80年代,以色列联合发展公司率先于其他海外企业打入了中国市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设立了办事处,同中国的一些省市签订了不少合同。在向中国发展方面行动迟缓的日本贸易公司等,简直不能同联合发展公司同一而语。

1992年1月以中正式建交后,两国政府通过一系列高级互访和签订经贸协定,实现经贸关系正常化。1992年10月,双方签署了互相给予贸易最惠国地位的贸易协议。联合经贸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以促进双边经济关系。在访问过中国的以方官员中,有已故总理拉宾(1993年10月)、工贸部长哈里什(1994年3月),以及财政部长、能源部长、交通部长、科学技术部长、经济计划部长、农业部长和旅游部长。而中国官员出访以色列的,有外经贸部长吴仪(1995年9月)、副总理邹家华、国家科委主任宋健,以及计委副主任、农业部长、水利部长和卫生部长等。在过去三年中,以中双方签订了谅解备忘录和协议来保护投资,避免双重征税,以促进电讯、农业、建筑、海关、能源及卫生领域的合作。它包括1995年4月签订旨在帮助以色列向中国出口产品和技术进行融资的中以财政协定书。

(二)合办农场革新农业的示范开端

在北京建立的中以合作示范农场,是近期双边政府合作中的一个新事例。它建在距北京城区50公里的通州境内永乐店,占地面积1.8万公顷,主要从事旱季田间作物、蔬菜和水果生产,品种丰富多样以及优质花卉。这与中国政府提高大中城市郊区蔬菜、水果作物产量的“菜篮子”计划相一致。该农场由双方政府共同投资,中国负责提供所需一切基础设施,例如土地、水电、能源、劳力,以及地方供应和管理;以色列负责向中国提供先进的农业设备和技术。根据明确的时间表和分阶段发展计划,已经制订出详细的种植计划,以确保农业技术能及时和准确地传授给合格的管理与专业人员。

该计划中以色列方面的全部投入均由“英沙夫”提供,以色列外交部国际合作中心管理,由以方国营公司“阿格瑞代夫”负责完成;中国方面则由农业部负责管理该项目的中方事宜,并由北京市农场局具体实施。该农场创建不到一年,其示范效应已引起关注。兹略举一例,其中形似樱桃的西红柿,在连栋大型温室里,挂在10米高的枝茎上,对参观者来说,犹如沙漠里见到了绿洲一样惊奇。这个由以色列航空运来的西红柿种子,头年11月份入地,第二年2月中旬至6月底为采摘期,盛果期比一般西红柿要长两个多月。大拇指大的“樱桃”西红柿,鲜红欲滴,食味发甜,肉多汁少。它是高产作物,亩产达3000多公斤。由于物以稀而见珍,故京城里的王府饭店、长城饭店和“希尔顿”每天登门求购作西餐配料。当然,这种优质、高产、经济效益好的西红柿产品,除了是因为它品种优良其有先天优势外,还应看到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滴灌设备的使用。既满足了植物对水分的需要,同时也节约了用水,控制了地温和空气中的湿度。现该示范农场已开始向北京市场提供各种品种的蔬菜。

(三)以中经贸发展迅速可喜

以中在贸易方面,发展也很迅速。据中方统计:1994年双边贸易达2.5亿美元,比1993年增长63%。1995年1~9月,双边贸易达2.08亿美元,比1994年同期增长24%。以色列向中国出口主要是高技术设备——电讯、医疗、农业等设备和化工产品。中国向以色列出口的主要有纺织品、鞋、食品、化工品、轻工业品和机械设备。总计1995年两国贸易总额达3.06亿美元,在1994年基础上又增加了22.4%。

近数年由于中国胜利地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取得显著成就,国民生产总值(GNP)年均增长率达12%。这样持续快速增长,使我国提前五年实现了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曾引起国际社会所关注,尤其是国际商界和实业家,正日益把中国视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以色列经济界人士也非常渴望与中国建立起互利的经贸关系。行动快的现已有许多以色列第一流大公司正活跃在中国的市场上。他们中有以色列最大的电子公司,即“塔迪兰”公司、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ECI电讯公司、Elscint和Mennen医疗设备公司、SolelBoneh(建筑与工程)、死海Bromi、海法化工和“Koor”贸易公司等等15家,其他一些公司也有当地的代理人为之工作。

至于中以合资公司的建立,也是促进双边贸易的主要方式。双方已经在不同领域建立起数家合资公司,计有上海Cvalim公司(生光电缆)、天津Elbit公司(生产电讯与有线电视设备)、Sino-tran-Zim(联合航运)、EisenLubao(食用油)、北京Regal(房地产开发)、北京Tedea(电讯)??等10家,还有许多项目正在洽谈中。至于在天津地区建立以色列高科技工业园区的计划,双方政府均同意也正在洽谈中。

综上所述,中以经贸的前景是良好的。双方的经济具有互补性:以色列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中国则可向以色列出口受公众欢迎的产品及劳动力。一旦中东和平进程发展喜人,中国公司亦能在日益开放的中东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走向21世纪的中以双边贸易,今后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和欣欣向荣,不卜可知也。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