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静地说一说《西游记》和六小龄童

 一尘buran 2016-01-30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完成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汉族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汉族民间传说、元杂剧。

 

一、名著导读


名著名称:《西游记》

作者概况: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主要内容:小说生动叙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历尽艰险曲折,到达西天的奇妙的故事,故事告诉人们:为了寻找、追求、实现一个美好的理想和目标,为了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必然会遇上或多或少的、或大或小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必须去顽强地克服这些挫折与困难。

主题思想:小说通过唐僧取经的故事,刻画了孙悟空的形象。表现了他蔑视权威,不畏强权,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这个形象鲜明地反映了人们战胜邪恶和征服自然的崇高理想。

艺术特色:①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②善于塑造人物,如孙悟空、猪八戒刻画得栩栩如生。③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

精彩名句: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内容简介:《西游记》是描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故事虽以西天取经为主轴,但其中的主人翁并非唐三藏,而是孙悟空。全书从石猴诞生开始,便充满不凡的气概。「目发两道金光,射冲斗府」并惊动玉皇大帝。自孙悟空诞生之后,历经拜师学艺,大闹宫,以至后来保护唐三藏到西天取经,在取经的途中,徒弟三人各显本领,不惜生命地保护自己的师父(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取得三十五部可以劝人行善的真经,修成正果。


二、电视剧简介

       

该电视剧称央视版《西游记》或86版《西游记》,改编自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同名文学古典名著。是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品的一部41集古装神话剧。由杨洁执导,戴英禄杨洁邹忆青共同编剧,六小龄童徐少华迟重瑞汪粤马德华崔景富闫怀礼刘大刚等主演。

该剧讲述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辅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师徒四人一路抢滩涉险,降妖伏怪,历经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修正果的故事。 

《西游记》于1982年开拍,1986年春节在央视首播。2000年,《西游记续集》在央视开播。

(以上来源好搜百科、百度百科等)

三、六小龄童

     

(视频来自腾讯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

二哥最后的六个月影响了我的一生

     当年父亲更看重二哥章金星来做他的接班人。二哥七岁的时候就在绍剧《大闹天宫》里扮演小罗猴。周总理看过戏后还怀抱小六龄童合影留念。


     二哥在1966年得了不治之症——白血病,当时家里十一个孩子中已经走了四个。父亲写信给郭沫若副委员长,抢救了二哥六个月,我也陪了他六个月。就是这六个月影响了我的一生。


     二哥每天都会拿出小小的连环画,给我讲一个《西游记》的故事。连环画一共有三四十本,他从《大圣出世》一直讲到《取得真经》


     有一天他说,我就要死了。我问什么叫死?哥哥说,就是你再也见不到我了。我又问,那我怎么才能看到你?哥哥说,等你演成美猴王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我了。


       1988年春节,《西游记》播出之后,我专程回到老家的墓地,当时我想说很多话,但是一句也没有说……

 


父亲是我艺术生涯中的慈父,生活上的老师


     我的父亲六龄童说,任何事情都是开头难,所以要从开头做好,把事情越做越大。


     很多人问我,在我学艺的时候父亲是不是很严厉。


     他没有。


     他没有戳过我一个指头,因为他害怕


     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我们家里有过十一个孩子,算上1966年最后走的二哥,前后去世了五个。我父亲一生仅做过一次木匠——就是亲手给我三哥钉了一口棺材。我三哥叫章金刚,因为自己想演猴戏,结果练功不当得了肠套病,送到医院的时候,医生说这个孩子没有救了……


     而我二哥,直到去世的时候都没有多少机会叫他“爸爸”,因为二哥三岁进剧团,就跟着团里的学员叫他“六团长”。


     由于这些变故,所以对于我,父亲既希望自己的小儿子能够成才,又很害怕。每次我练功的时候,他都不去现场。一直到后来,台里领导告诉我,他在看我表演的时候,比当年毛主席看他演出还要紧张。


     在得知我被选定出演《西游记》的晚上,我们住在宾馆的四层,父亲提着两个暖壶爬楼梯,楼上楼下跑了十几趟打热水给我洗澡。所以父亲给我的并不仅是艺术上的执着,最多的恰恰是生活上的关注。


     我拍《西游记》的日日夜夜,他好像跟我同样经历了这么一条路。他给我拍了一千多张照片,孙悟空高兴、痛苦、拜师,所有的这些动作和表情,他都给我拍成照片。父亲跟我说,你不要有压力和负担,这些只是你拍电视剧的素材。当时我突然明白了,演孙悟空你要忘却自己,而留下孙悟空的灵魂和躯壳。


     所以我说父亲是我艺术生涯中的慈父,生活上的老师。



《西游记》带给我智慧,在生活上不要过分地追求完美


     我最近想多抽出一些空余的时间,去一些幼儿园、小学、中学、特别是大学,跟同学们共同去感悟《西游记》带给我们的智慧。


     《西游记》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其实真正西天取经取回来的经完整吗?不完整。相当一部分书掉在水里了。在晒经石上猪八戒一撕很多字都粘在石头上了。唐僧很痛心一定要批评猪八戒。但孙悟空看看天看看地,走到师父跟前说:“师父,不妨事。天地本不全,经卷残缺也应不全之理,非人力所能为也!”


     这个小插曲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其实在生活上不要过分地追求完美。而你在事业上哪怕追求完美,也肯定达不到完美。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有人生的一部经,都是西天的行者,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所以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坚持;当你拥有一切的时候,淡定


     我的身份证很特殊,一共有两个:一为“六小龄童”,一为“章金莱”。两个号码相同,都是特批的。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方便弘扬西游文化。 

 

     我希望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到有效地传播。


     《西游记》这部小说,突出了儒释道三教合一。孙悟空这一形象更是突出体现了这三教的融合。孙悟空首先是得道成仙,又为齐天大圣,最后是斗战胜佛。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说,他的血管里面流淌的,是我们儒家文化的血液。比如唐僧对于孙悟空来讲,是恩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孙悟空一直对唐僧抱有感恩之心。孙悟空就把感恩与孝敬,完全奉献给了他的恩师——菩提祖师和唐僧。所以说,《西游记》的根,还是在儒学上。


     总之,我想通过西游文化,把我国儒家文化、佛家文化、道家文化做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推介。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需要和我们当今的社会习俗、生活观念、人生观、价值观等结合起来。我希望弘扬西游文化,让西游文化走近百姓



所谓经典不是我们自己说的,要经过老百姓长时间考验的才是


     为什么要让西游文化走进百姓?因为所谓经典不是我们自己说的,要经过老百姓长时间考验的才是。


     一次汶川地震的小孩儿到北京来,他说,孙悟空叔叔,我们汶川地震当时很多小孩压在废墟下,好几天都没有死。他们说,六小龄童叔叔演的孙悟空在五行山压了五百年都死不了,我们也不会死。我听了之后很感动,我想像孙悟空、想《西游记》这样的经典,给我们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东西。


     其实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浓缩起来就是西游文化的一种精神——拼搏、进取、不屈不挠、永不言败,尤其是乐观向上。而孙悟空身上就体现出那种追求自由、追求个性的精神


     所以,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传统文化的觉悟和意识,大家都可以去建言献策,为传统文化的保存与流传做出贡献。今天,我国还没有形成名著的保护法案,也没有成立一个专门保护经典名著的文化机构,我认为应当加快步伐,完善对传统名著的保护机制。具体到《西游记》这部剧本,不论是外国人拍摄,还是我们自己拍摄,我们都需要去审核剧本,对其文化内容把关。艺术风格、艺术形式可以不同,但这部著作的精髓、核心精神不能改变。


实习编辑|齐晓君    责任编辑|赵天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