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槐堂

 情系山水 2016-01-31

基本介绍

王佑(谱牒学者杨修骏先生认为非'王祜'),祖籍莘县(宋时属大名府,今属山东省),以文学见长。五代时先仕晋,后及汉、周,北宋建国后,宋太祖赵匡胤拜其为监察御史,颇得赏识,官职不断升迁,以尚书兵部侍郎知制诰。乃举家迁来京城,落户开封。时在宋乾德三年(965年)至开宝二年(969年)之间。

王佑落户开封的具体地址,明李濂的《汴京遗迹志》说在仁和门外,清周城的《宋东京考》说在望春门外。这仁和门和望春门实际指的都是曹门,即今曹门关中街偏北一带。

宋开宝二年(969年),有人密告魏州节度使符彦卿谋叛。魏州即大名(大名县亦名魏县),宋太祖乃派王佑权知大名府。那个时候,莘县一带归属大名府,宋太祖要王佑衣锦还乡,许以'便宜'行事,并以赵普(一说王溥)相位相许的真实用心在于除符,王佑自是心知肚明。但王佑至大名接任后,明察暗 访,却查无实据,数月无闻。宋太祖乃驿召面问,王佑直言禀报,符彦卿无谋叛事实,并以自己全家百口性命担保。甚至直谏太祖吸取晋、汉(五代)皇帝因猜忌而滥杀无辜的教训。太祖听后很不以为然,乃把王佑改派知襄州。如此以来,王佑升迁宰相的许诺当然是落空了。王佑赴襄州任前在其宅院内,手植槐树3棵,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以我们今人的思想揣度王佑当时的心情,很可能对自己当不成宰相有点生气,可能是'别看我不能位列三公,我的子孙一定有能担任宰相,位列三公的'气话。当然,也可以认为王佑这句话是他的自信或远见。但他以三槐比拟三公确是无疑的。

后来的事实果不出其所料,他的儿子王旦在宋真宗时做了宰相,使他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三槐堂不仅成了王佑一支的堂号,而且成为整个王氏大家族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三槐王氏。

《太原王氏》书中的世表:

褒公西入咸阳,传四世至綝公(王琳为琅邪王氏王导的11代孙,三槐堂一支应是琅邪王氏的后裔),綝有十子,第三子曒公为潞州刺史,曒公八传至言公,为唐滑州黎阳令,言公生彻,为后唐进士,官至左拾遗,彻公生佑,是为三槐王氏始祖。

开封东郊大边村王旦墓佑公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后晋天福年中,以书见桑维翰,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邺帅杜重威辟为观察支使。至后周,仕为魏县、南乐二县县令。宋太祖即位,擢拜监察御史,后加集贤院修撰,转户部员外郎。至宋太宗时,知河中、开封二府,以病请告,拜为兵部侍郎。佑公生逢五代战乱,历事后晋、后周和宋朝,皆以文武忠孝而显名。佑公宦居于汴梁城东时,筑室于仁和门外,尝手值三槐于庭院中,言称其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来王佑裔孙因之而称为'三槐王氏'。

三槐王氏自佑公以后,簪缨相继,历世为官,子孙分任各处,子孙散布于海内外。

三槐世系渊源争议论述要录

三槐世系在五代末和北宋时期的王言至王巩的六代世系人物,无论从史书或谱牒资料上看均比较完整和详尽,这与当时北宋政权社会稳定,三槐王氏处于鼎盛时期有关。因此三槐世系研究重在北宋前和宋南渡后。北宋之前的五代时期政权更换频繁、门阀显贵乱套、多数姓氏世系出现断层。三槐王氏世系上朔虽有延绵,但存在二个分歧要点。一部分是认为三槐世系要挂在王元之后的琅琊世系,另一部分认为应挂在王威之后的太原世系。至于北宋灭亡,宋室南渡至今的三槐王氏,由于许多后裔随宋室南渡,也有不少北迁或留守中原,以后元、明、清各朝四处播迁,枝繁叶茂,史书难于记述,各方谱牒纷说不一,所以至今约900年历史的三槐世系也难于理清。

《松溪载鹤图》题宋代后的三槐王氏

(1)王约

宋代三槐王氏历任朝中要职,元时虽然蒙古人排斥汉人,规定不任汉人为正职,但三槐王氏在朝中亦不乏其人,如王因的曾孙王约被元仁宗帝敬为儒师,官至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太子詹事、河南河北行省右丞、集贤大学士、枢密副使、商议中书省事、荣禄大夫,赠梁国公、文定公,官从一品,为元代三槐家族中官职最高者。

为感谢老师,元仁宗帝登基后特意安排王约到祖籍地汴梁(今开封)任职河南河北行省右丞,元廷还推恩三世,赠王约的父亲王松年荣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梁国公,谥文惠,母成氏,追封梁国夫人;王约的祖父王通,赠资善大夫、王蒙为王约所作山水画《松溪载鹤图》中书右丞、上护军,追封汴梁郡公,谥庄穆, 祖母陈氏,追封汴梁郡夫人。王约的曾祖父王因 , 赠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护军,追封汴梁郡公,谥敬懿 ,曾祖母张氏,追封梁郡夫人。

王约的政绩颇丰,《元史》有传。元蒙史有评价'元朝前期的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正月,忽必烈逝世。四月,铁穆耳从和林到达上都(今内蒙古多伦东北),在重臣伯颜、玉昔贴木儿的支持下,由宗室诸王会议推立为帝,是为元成宗。 成宗在即位诏书中宣布自己将奉行先朝的'成规',但实际上还是对忽必烈晚年的一些政策做了调整。中书右司员外郎王约的上书则较为具体地表达了成宗的守成政治方针。 王约建议在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停止所有非急需必需的土木工程,免除历年积欠的赋税,重新核实纳税的民户,以减轻民众负担,与民休息;同时设立义仓,赈济贫苦孤独之人,开放打猎等禁令,实行有利于农业的措施,以安抚民众,发展生产。在政治上,整顿吏治,打击贪污受贿,革除多年的积弊;慎重地选择官吏,尤其要慎重地选择直接治理民众的府、州、县长官;重新修订律令,严明赏罚;裁减多余的官吏,精简机构;减省烦琐的条文,改革不合理的制度,以提高办事效率。在对待周围邻国关系上,不要斤斤计较于要求别人朝贡,甚至为此动武,应该以恩德招抵远方之人。此外,王约还主张办好学校,以培养人才,以及朝廷上下都应该了解民情等等。王约的建议实际上成为成宗一朝,特别是元朝前期的施政大纲。'

王约做太子詹事时辅导仁宗,王约屡劝仁宗勿露锋芒,终成就仁宗善政。四库全书《御批续资治通鉴纲目》卷二十四曾有评论说'君子观王约告仁宗之言,可谓不负厥职者矣。然而仁宗之善政屡见于史册者,谓非王约辅导于其始可乎。若王约者贻仁宗之哲命者也。'

王约的儿子王思诚官奉议大夫(官五品)、秘书监著作郎,为《宋史》30名编撰史官之一(总裁7人、史官23人)。王约的孙子元末明初避乱沿运河迁山东滕州薛城境内,后因水灾王约的曾孙王让又迁到滕阳郭河边,其裔孙后分支江苏沛县王菜园村、司庵村,丰县谢村等地,现代较著名的有中国书画泰斗王学仲

元代蒲道源有诗《寿豫斋王大学士》赞王约:

清时名德细推排,海内于今数豫斋。

官历圣朝凡四叶,泽流家世自三槐。

人间胜日居仙府,天上文星近泰阶。

红颊霜髯眞寿相,川增坐见福无涯。

政府曾闻力恳辞,瀛洲雅志得逶迤。

正人一指为公屈,吾道寸心惟上知。

智若蓍龟深自晦,寿兼松鹤远难期。

瓣香袖里仍留在,不为南丰更有谁。

(《闲居丛稿》 顺斋先生卷之六)

元代著名词人张野在王约寿宴时赞'三槐堂'后继有人,写下了《沁园春· 为王彦博尚书寿》:

佳气葱葱,喜事重重,福禄叠来。

记秋官重任,去年显擢,春闱宠渥,今岁安排。

寿算绵绵,班资衮衮,迤逦相随到上台。

人都道,不调和鼎鼐,岂尽其才。

眉间阴德纹开,应只为,惟刑之恤哉。

看门闾高大,堪容驷马,儿孙昌盛,已种三槐。

唤起琼姬,满斟玉露,官事无多且放怀。

年年醉,对春回柳眼,雪晕梅腮。

在王约任仁宗太子詹事时张野还写下了《水龙吟 为王少傅寿》:

画堂佳气葱葱,玉梅迎腊香初度。

人生可庆,官居极品,年登上寿。

一代风流,三公仪范,四朝耆旧。

算世间除却,东山谢傅,问谁是,调元手

眉宇阴功何厚。看富贵荣华长久。

金章照眼,彩衣戏舞,桂枝联秀。

尚父规模,武公勋业,亨衢尽有。

愿年年剩把,普天霖雨,酿长生酒。

揭傒斯在王约任枢密副使时有《寿王枢副》四部丛刊本、海山仙馆本题作寿王副枢。】:

七秩悬车两府稀,五朝遗老百僚师。

寒梅看足行吟处,旧史评来生叹时。

身退已将心共远,名高转觉世堪遗。

且陪嘉客沽春酒,政待武公歌抑诗。

揭傒斯在为王约的著作《史论》中的《宋史论》作序时评价说:'集贤大学士、枢密院使大梁王公,作《历代史论》 ,一本陈均《宋编年备要》作《宋史论》,凡十数万言。以公文学、行艺、才识、器度,直内而方外,忧国如忧家,身事五朝,位历二府,雄名硕望将五十年。'

其他,还有魏初、刘敏中程钜夫刘唐卿张之翰等许多好友有诗、词、曲相赠,可见历仕元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天顺七朝,曾为仁宗帝儒师,并居军、政要职的三槐堂后代王约在元廷中的才德、威望和地位。

(2)王重阳

王重阳,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大魏村人,是中国道教分支全真道的始创人,后被尊为道教的北五祖之一。他有七位出名的弟子,在道教历史上称为北七真。王重阳揉合儒家和道、释的思想,主张三教合一。声称'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认为'人心常许依清静,便是修行真捷径'。著作有传道诗词约千余首,另有《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正统道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