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眼里的尼姑庵欲洁何曾洁? 《红楼梦》,只要你敢于思考,学问无处不在。正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暑假以来,我又静下心来看了一遍,眼前总是出现尼姑庵里的人和事,不由为惜春的选择担忧起来。 在书里面出现了馒头庵(水月寺)、水仙庵、栊翠庵、地藏庵等,有时寺就是庵,如有姑子的散花寺其实也是尼姑庵。我发现尼姑庵里的生活并不像惜春想象中的洁净之地,可能比除了两个石狮子还算干净些的宁国府和荣国府好一点而已。 尼姑庵里的姑子们并不是省油的灯,巴结权贵,为非作歹在小说里时时出现。馒头庵里的静虚老尼为了自己帮助自己的老相好张大财主,借助贾府的威信,棒打鸳鸯,导致金哥自缢,公子投河,张李两家人财两空。馒头庵其实是水月寺的诨号,书上说此庙内作的馒头非常好。诸不知此庙的姑子却有馒头趣,世俗之人称之为馒头庵也隐含着庵里的姑子不干不净。 果然,静虚的徒弟智能儿就跟秦钟非常有趣,她并不喜欢尼姑庵,称此地为牢坑,背地里与秦钟百般不忍分离,背地里幽期密约,在万般无奈之下,才含恨而别。进而私逃进城,找到情人家中,不意被秦业知觉,又被逐出,搞得老人家三五日呜呼哀哉,秦钟之病更是日重一日,一个和睦家庭就此破亡,想想又有些悲伤。 最可恨的是宝玉的干妈——马道婆,书上没有交代此人来自何庵,如果你仔细阅读《红楼梦》,在第一百一十回妙玉就带了道婆走到惜春那里,可以想象,道婆跟尼姑庵的关系非同一般。这妖婆跟静虚老尼一样,见钱眼开,心中没有佛的慈悲,为了金钱,不惜用那些神马纸钱,结扎草人,咒人生死,亏得和尚及时救助,否则宝玉和凤姐儿早就到太虚幻境报到,一部《情僧录》也会半路夭折。 这些邪恶之辈一旦跟世俗的社会连在一起,什么丑事都会在酝酿中突然爆发,瞧一瞧贴在门上的字帖儿:西贝草斤年纪轻,,水月庵里管尼僧;一个男人多少女,窝娼聚赌是陶情;不肖子弟来办事,荣国府内出新闻。搞得贾政非常尴尬,立马叫贾琏查办水月庵,仅留几个老姑子,如果不行,一块儿撵出去。至于贾宝玉信马由缰偶然发现的水仙庵,老姑子更是事出意外,竟像天上掉下个活龙来的一般,迎合之态跃然纸上。 在如此肮脏的尼姑庵里,作为大户人家的小姐——妙玉,面对风情万种的贾宝玉,也不免凡心炽热,心跳加快。送上拜帖,自称“槛外人”,亏得多年邻居邢蚰烟,宝玉才不至于尴尬。白雪中贾宝玉到栊翠庵折梅花,正处于青春萌动的妙玉,尽管在刘姥姥、黛玉、宝钗面前清高洁净,此时又何曾愿意遁守空门,在孤灯下挥霍人生。可见曹雪芹用“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作为她的判词再恰当不过了。 可怜绣户侯门女贾惜春,纵然独卧青灯古佛旁,一心努力超越生死的俗圈,恐怕也会“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注定要一魂荡悠悠三更梦,昏惨惨似灯将近,只能无奈的到太虚幻境报到,品尝“仙红一窟”茶,共饮“万艳同杯”酒,演绎亘古《红楼梦》。(钱永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