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洁的妙玉,被轻薄时的四个字,正说明她最后沦落风尘不会自杀

 思明居士 2023-09-15

程乙本《红楼梦》第112回写妙玉的结局:“活冤孽妙姑遭大劫”。我们从妙玉高洁的性格可推断,妙玉肯定就是一个“死”字。因为熟知妙玉性情的宝玉和惜春听了妙玉遭劫,都断定她肯定是不会惜命的。

然而,书上还有一句写道:“此时妙玉心中只是如醉如痴。”太妙了!正是这“如醉如痴”四个字,写出妙玉被劫持被轻薄那一刻的身体反应,才是真实的人性:刻意压抑的人的身体本能反应。

于是,对上了判词“欲洁何曾洁”五个字,这才是妙玉最后的结局:妙玉不死,沦落风尘,不再洁白。

一、妙姑为何活冤孽遭大劫

上文说到,贾府被抄家,贾赦贾珍被流放边疆,贾母去世,贾政领众男丁到铁槛寺送殡,府里只剩下几个女人。于是,动了贼心的周瑞的干儿子何三,引来一伙盗贼,偷抢了好些金银财宝出去。

在往西屋偷去时,一个伙贼在窗外看见灯光下有个妙姑,长得实在好看,舍不得逃走。伙贼便问,不知是哪个庵里的稚儿?一人说了起来:不就是那栊翠庵的姑子吗?前年外头传说,她和宝二爷有私情,后来害起相思病,要请大夫开药呢!

不怕姑子长得妙,就怕姑子动凡心!这玉一般的美人,再加上撩拨男人的春心荡漾,怎让那盗贼舍得下?

于是,这贼趁着三更夜静,拿了短兵器,带了闷香,爬进栊翠庵,潜入妙玉的房间。此时妙玉因昨日去探望惜春,被守院的包勇粗鲁驱赶,一肚子闷气,于是决定一个人打坐,调气静心。

不料一股香气透入囟门,妙玉马上觉得手足麻木,不能动弹,口里说不出话,心中更着急。那贼拿着明晃晃的刀来,妙玉明白怎么回事,想是要杀自己,索性横了心,倒也不怕他。

那贼却把刀插在身后,腾出手来,将妙玉轻轻抱起,轻薄了一会儿,由着他搓弄了去。

高洁的妙玉,被轻薄时的四个字,正说明她最后沦落风尘不会自杀

如果点到为止,我们从妙玉高洁的性格可推断,妙玉肯定就是一个“死”字。因为熟知妙玉性情的宝玉和惜春听了妙玉遭劫,都断定她肯定是不会惜命的。

然而,书上还有一句真实的话:“此时妙玉心中只是如醉如痴。”太妙了!如果是清醒的妙玉,肯定会羞愤自杀,第一时间撞墙而死,或者跳井而死,或者咬舌自尽,反正不会苟且。

但彼时她被迷晕了,脑袋没法控制了,此时人的身体本能感受才会真实浮现出来。心里厌恶的她,控制不了身体的感受。这并非妙玉喜欢被轻薄,而是一个刻意禁欲的人的生理反应。

小说《色.戒》的王佳芝向上头愤慨地说:“他(易先生)就像一条毒蛇一样,往我的身体里,往我的心里钻!”上头不敢瞧向青筋暴露的王佳芝,因为他们是男人,他们知道那种感觉,但他们听不得从女人口里这么直白的说出来。

为何赌命的易先生敢赌王佳芝?除了王佳芝本身的优越条件外,正是那一次次欲拒还迎的暧昧和一步步引诱,才让易先生彻底放下防备之心。

对于男性来说,外貌只是其二,最重要的是那股风流。所以,贾琏才会不顾王熙凤,接二连三找上了鲍二家的、多姑娘和尤二姐这等风尘女子。

高洁的妙玉,被轻薄时的四个字,正说明她最后沦落风尘不会自杀

贼人听闻妙姑和宝二爷的风流韵事后,当然垂涎三尺,不顾身家性命把妙玉劫持而去。那妙玉是死是活,结局到底如何?

二、风尘肮脏违心愿才是妙玉的下场

金陵十二钗中,妙玉的判词有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妙玉的结局就一句话“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看来,曹雪芹是不忍下笔了,留给众人各自猜想吧。

妙玉流落瓜洲渡的剧情是程高版的结局,但是,60年代初,南京有个读者,用钢笔抄了一些批语,寄给北京的红学家,这些批语与甲戊本、庚辰本等版本的批语大部分相同,但是有一些很重要的独家批语,其他的版本没有关于秒玉结局的批语透露,而靖本有。

经周汝昌先生校读批语:“他日瓜洲渡口,各示劝惩,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岂不哀哉!”

这就是说,靖本批语明确透露,妙玉最后流落到瓜州渡口,成为风尘场所的工具。当然,靖本是真是假十分争议,但是,这是关于妙玉下落的唯一具体的文字表述了。

高洁的妙玉,被轻薄时的四个字,正说明她最后沦落风尘不会自杀

讽刺吧!这才是残酷的真实人性。欲洁何曾洁,这也是儒家灭人欲的结果,过度的反人性,不自然就会扭曲。曹雪芹是否想表达:过度注重行为上的规则,并非身心合一,这就是儒家的弊端?

可惜,《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无数人质疑并非出自曹雪芹之手。但曹雪芹早早就给了妙玉不堪的下场了:“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被贼人轻薄后的妙玉,到头来洁白被玷污,如果她没死,没自杀,那么就是沦落风尘了。这里的风尘,有可能是被卖去风尘场所,也有可能是与妙玉追求的出世相反结局的红尘。

在古代,讲究的是身体肤发受之父母,损之不孝,所以古代人不鼓励自杀。自杀的人,在礼教上是被唾弃的,或许这也是妙玉不自杀的原因。

三、妙玉的凡心欲动,红尘未了

高洁傲慢的妙玉,刘姥姥喝过的茶杯十分嫌弃,就要丢去,被宝玉借花献佛给了刘姥姥。那可是成窑五彩小盖钟,本是给贾母的,谁知贾母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让她也尝尝这世间不可多得的妙茶。

刘姥姥一饮而尽,妙玉吩咐道婆:“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深知其意,对她说,与其丢弃可惜,不如借花献佛,让刘姥姥卖了可度日。妙玉给了宝玉,交由他处置。

高洁的妙玉,被轻薄时的四个字,正说明她最后沦落风尘不会自杀

宝玉和妙玉,二人皆有玉字,除了黛玉,妙玉是宝玉最懂的知音人。所以贾母和刘姥姥离去后,宝玉自主说,要叫小幺儿到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宝玉知道妙玉高洁,不堪俗尘打扰,于是帮她洗净众人留下的污迹。

这些描写,无不在衬托出妙玉追求洁白无暇的完美人型性格。

可惜,妙玉出家非自愿,不像惜春那样自觉,不让出家宁可一死。妙玉出身贵族,比宝玉和黛玉还要高级别,只是体弱多病,被癞头和尚误导,为治好病而违心出家。所以,妙玉凡心欲动,红尘未了,倾心宝玉,所作所为无可厚非。

宝玉生日,妙玉悄悄寄语,并自称“槛外人”。宝玉懂她,请教曾和妙玉为邻的邢岫烟,自称“槛内人”,博得佳人一笑。宝玉有言,自古难买千金一笑。为了这份情谊,在芦雪庵即景联诗之后,宝玉因写诗“落第”,众人罚他去访妙玉乞红梅,黛玉便说,让他独自一人方得那红梅。

果然,一语中的,宝玉“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为世间画出一副唯美绝伦的“踏雪寻梅”。

高洁的妙玉,被轻薄时的四个字,正说明她最后沦落风尘不会自杀

所以,曹雪芹写妙玉并非轻描淡写,而是给予了极大的寄托。因为《红楼梦》中,带玉的本就是主角,妙玉虽然着墨不及宝黛二人,但也是自带主角光环,还被写进十二金钗。

那么,曹雪芹想寄托的是什么?

宝玉这个大观园里的唯一男主角,被百花簇拥着,情欲却是迟迟未开窍。他的情,只在黛玉那里产生灵魂伴侣似的追求,是对精神之恋的追求,超脱男女身体之欲的追求。

然而,大观园里的众多女性,本来情窦初开就比男孩早,接触男性时的本能身体反应,出卖了儒家要她们灭人欲、反人性的不合理。

谁能想到,平静如水,冰冷如山的妙玉,内心也有激烈活泼的一面。但正是这活泼的内心,才是真正的人性啊,才是真正的人欲啊,越禁止,必然越反弹,必然越叛逆,结局自然越反差。

#红楼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