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传中医基础理论系列】《伤寒论类编补遗》合并系属病篇294

 天堂鹤 2016-01-31

合并系属病篇294-301条

主讲时间 2015.6.19 第50讲

主讲老师 岳义亮

主办方 中华汉传中医促进会


大家好,今晚由我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伤寒论类编补遗的第294-301条。

这几条主要是阐述了少阴病的传变问题及相应的治则,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对少阴病的病机、病传、合并系属的概念等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我们具体来看条文:

294.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宋321)

这一条,我们要参看阳明篇里面的这两条。

91、少阴病,得知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92、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这两条主要讲的是少阴病转为阳明病,因为没有合并症状,我们把它归入了阳明篇。

而现在我们讲的这一条,则是有合并症状出现。因此列入了合并系属篇。

少阴病,传入太阴,虚寒得厉害,下利清水,说明里面没有热。这也是与协热利的一个鉴别点。

下一句,“心下必痛,口干燥者”。要注意这个必字。强调用词,是必须的意思。必须要伴有心下满痛口干燥而渴的症状才行。不然的话,那就是纯粹的三阴虚寒证,不可用下法攻逐。

这里的“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是阳明里实,而“自利清水,色纯青”又是个水饮的问题。少阴病,传里了,入了阳明和太阴。阳明热结,本来就津液不足了。太阴里虚寒下利,更伤津液,阴阳不和了,这种情况非常危险,应该以急救津液为主,要把阳明的热结去除才行。这才是真正的急下存阴!

不过在临床当中,这样的病例留给我们中医的机会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一般都是到医院的急诊或者输液来处理了。但是如果患者真的来了,要求治疗,我们也不怕,经过详细的辨证之后,如果病人出现了腹胀心下满痛,腹部拒按,舌苔垢腻而黄,烦躁口渴等一派阳明里实热的征象,就可以果断用药,对证处理,辨证准确,疗效确切。但是要记住一个原则,中病即止,不可一味攻下,而耗伤胃气津液。

这一条的宗旨就是针对津液大伤,先去阳明的热结是首要问题。任何病人来诊的时候我们脑海里都要有个大的框架,大方向不能错。

患者有太阴水饮的里虚寒证,不能下。但是同时又有阳明热结里实证,说明患者还是有胃气的,因此为了救津液,用下法是可以的。急则治其标,先把阳明的邪热给清一下,保住津液不被热伤,然后再来处理太阴水饮的问题。只要我们如理如法,对患者的预后及康复都能够有一个明晰的判断,用恩师的话来说,任你千变万化,我有一定之规,这一点相信从事临床的师兄们来说应该能够体会到,学了汉传之后,你会越来越淡定,越来越越沉着。


295、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宋288)

少阴病出现了下利,一定是有了太阴病参与。如果不是下利无度,而是几天后自然停止的,说明这是个好现象,不会津脱亡阳了。他后面有两个症状,做了进一步的阐明,“恶寒而蜷卧,手足温”。恶寒而蜷卧,这是少阴病的典型症状,周身畏寒,缩成一团的样子。少阴病重的话会手足逆冷,太阴病重也会手足凉,厥阴病重会手足四肢厥逆。

这条呢,说是手足温,手足温有两个含义,一个是阳气逐渐恢复,胃气不绝,一个是太阴外证的手足温,说明只有外证没有里证了。因此他说可治,并不是危证和死证。从六纲来讲这是少阴太阴合病属少阴。治疗上,可以考虑用当归四逆汤或者真武汤,随证治之。


296、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宋289)

师父在讲课的时候反复强调过,读经典看条文,要结合上下文,这一条也要和上一条来参考着理解。

少阴病,下利后自止,或者没有下利,出现恶寒而蜷卧,一阵阵的出现烦躁,感觉闷热,要揭去衣被,不管是有没有下利的现象,只要是后面出现了他说的这几个症状,就可治,不危险。

恶寒而蜷是少阴的症状,冷得厉害就要盖后衣被,但是又会不时的烦躁发热,反而想去掉衣被,这就有厥热往复的那个意思了。也说明有了阳明的症状了。按照这个症状分析,我们可以认定,这是属厥阴病,治疗上,还是以当归四逆汤为主,作为重点参考。

这里有个问题要注意,那就是少阳与厥阴的鉴别。少阳有往来寒热,厥阴,有上热下寒,厥热往复。往来寒热与厥热往复,要注意鉴别。少阳的往来寒热,程度比较轻,厥阴的厥热往复,十分严重,再结合其他症状,还是比较容易鉴别的。这一点,有心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自己去详细的总结学习下。


297、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宋296)

少阴病,有了虚寒证,就是但欲寐,脉微细的这个证。同时又传里入太阴,出现阳衰的四逆了,不但下利,还要吐。津液大失,阴阳要离决,这个躁烦,可不是阳明火热的那个烦躁,是阴阳要离决的那个躁动不安,垂死挣扎的那种。水不能化气上交,火不能同阴下潜,神气独摇欲散,就会焦躁怔忡。这是危证,书上说是必死。我们在临床当中如果见到这种情况,要心里有个准备,不要大意,不然担不起这个责任。如今的医患关系不太好,病人的法律意识又比较强,所以我们在看病的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安全第一吧!


298、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宋297)

下利不止,脱竭津液,血也要随之而亡,不能上养脑髓,因而头晕目眩。但是头晕目眩并不是

+主要的,主要的是这个“时时自冒”。什么叫做时时自冒?他拉的都虚脱了,同时又是阴寒证,蜷卧但欲寐,头晕目眩的厉害,一定是躺在床上,不能活动。不能活动,并且头晕目眩还时不时的天旋地转,以手扶头,还要用手捂着脑袋。

这种情况是真阳虚极,津液脱失,上无所养了。真火摇摇了,不然不能下利的津液枯竭而自止。危死证,有昏迷而循衣摸床一类的,就类似这个时时自冒,这类死证,都属于厥阴病。


299.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宋300)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是提纲病。汗出不烦,是少阴中风,火不足就不烦,也提示没有入阳明。自欲吐,少阴病本身就有个欲吐不吐的症状,另外,要注意有要传太阴的意思。至五六日自利,是传太阴了。

“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如果这时候出现了烦躁,还不能静卧了,就是死证。三阴病,水饮不化津液,汗出还要伤津液,出现了下利不止,更伤津液,脱阳了,出现了烦躁,这个烦躁,并不是阳明的那个烦躁,是真阳欲脱的那种躁动不安。


300、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宋294)

少阴病,表虚寒证。但厥,厥指的是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手足逆冷。

无汗,是卫气虚,营气也不足,阴阳营卫不相通了。

患者无汗,还恶寒逆冷,如果不去详细辨证,按照太阳伤寒的麻黄汤证来施治,给强力发汗了,结果津液胃气就会大伤,不能固摄了,营血就要外出了,没有固摄约束力,自然要乱来,就不知从何道出,或者嘴里,鼻子里或者眼睛充血等,也可能会皮肤出血,反正是自由化了。所以我们在辨证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人命关天,马虎不得!

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这句话,下厥上竭,上竭是因为发汗发出了血了,动了营气了。我们知道,发汗,一般都是在腰以上出的多,上面因为发汗虚了,动了血分了,就也遵循这个法则,血从上出。上面的血竭了。下厥,是下面还有没竭的血,但是因为真阳不足而血寒,气血阴阳不能接续,也是大问题。如果同时出现这两个问题,这个人就不好救治了,因此说难治。治疗上,可以考虑以当归四逆汤为主,加“竹艾胶姜汤”。


301、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宋295)

少阴病,本身就有恶寒畏寒身蜷,手足逆冷,传了太阴,出现了下利。从六纲来说,这是少阴太阴合病,在临床中是经常见的,怎么能归为死证而不治呢?师父指出,这一条说的很不严谨,我们应该这样来理解:“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不止)、手足逆冷(而厥)者,不治。利的程度是下利不止。手足逆冷,是手足逆冷而厥。厥,厥逆、重者昏厥。这才能达到死证的标准。

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共同学习的内容,感恩师父!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