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传中医基础理论系列】养生之道

 天堂鹤 2016-01-31

点击上方蓝色小字

关注我们,就是对我们的支持和鼓励!

讲师:李桂海 ⊙编辑/汪冉冉

主办方:中华汉传中医促进会



养生之道

主讲时间:2014.11.21
主讲老师:李桂海
主讲内容:养生之道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重温《伤寒论》基础理论篇——“治疗反应和养病须知”。

这是原本安排好的的课题,但在准备时,我发现这两块内容缺乏内在联系,应该独立成篇。

为方便讲解,我只讲“养病须知”,因为它具有普遍意义,不仅涉及患病后的休养生息,也关乎日常生活的养生保健,所以想推而广之,把这一话题的内涵延伸开来。

——从汉传中医角度谈养生之道

“养病须知”,刘师在著述中,已经把它阐述得十分精辟了。

下面我讲的内容,在恩师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所以难免挂一漏万、断章取义。欢迎评批指正。

首先,我们从一台天平说起。

天平,大家太熟悉不过了。它是以平衡的原理,测定物体重量的仪器。然而,我提供的这台天平,却非比寻常,它是刘师几年前精心制作的教学仪器。


我记得当初讲课时,恩师调侃道:谁再不明白阴阳之道,就买台天平摆家里!

托盘、指针、游码,因为特定标注“阴、阳、生命限度、自身调节能力及限度”,一台再平常不过的天平图片,被刘师赋予了深刻的内涵。


我们该怎样解读这台生命天平模型呢?

大家都知道,中医乃中庸之道,致中和,过犹不及。

如果说,健康的状态是相对意义上的阴阳平衡;那么,阴阳失衡时,应该包括二种状态,一是未病,即亚健康;二是疾病。

第一种状态,即亚健康状态下,属于“自身调节能力及限度”的范畴内,可以通过适度微调天平上的游码,实现阴阳平衡。

第二种状态,即疾病的状态下,属于“生命限度”的范畴内,通过合理放置天平一侧的砝码,调整平衡了.

物理学上,天平在称量重物时,习惯上是按“左物右码”的顺序放置的。这台生命天平上,左侧设定为“阴”,右侧设定为“阳”。如果“阴”对应的是病邪,那么“阳”位,也就是码码对应的是什么呢?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不难理解,“砝码”代表中药。以中药的寒热温凉之性,辛苦甘咸酸之味,针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再以药物的偏性,纠身体之偏颇,水火既济,归复平衡。这是中药在祛病愈疾时的功用,也是砝码制衡天平失衡后的体现。

那么,“游码”又代表什么呢?

我不急于回答这个问题,先来看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缺医少药的农村,老百姓虽然不懂经方,但他们都明白一个道理:轻微的感冒,根本不用服药,扛上几天,就能好。

这得益于人体的自愈功能。

为什么这样讲?我们可以从《伤寒论》中寻找到依据。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宋本第7条)——仲景先师讲的就是人体自愈功能。

类似的条文,在伤寒论中很多,比如:“愈”、“欲愈”、“必自愈”、“必愈”、“解”、“欲解”、“自止”等等,都在表达同一个意思。

比如,《伤寒论》第278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这一条文中的“腐秽当去”、“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就是妙不可言的自愈功能。

说到这个条文,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今年上半年,治疗的一例糖尿病人,经过十诊、30多副中药调理,空腹血糖值由最初时18.8,稳定在在5.06.0之间。停药后,患者因为工作原因,频繁加班、出差,睡眠出现障碍——中间易醒,醒后则难以入睡;大便排解也出现异常——二三天、三四天乃至四五天一次排便,血糖值因此出现较大浮动。其间,我没有给患者服药。

此后,患者工作节奏恢复正常,作息也相当规律,睡眠随之突然转好,能吃能睡。突然有一天连续排大便三次,水状物、恶臭、色黄、量多,其中夹杂若干暗褐色硬块。之后,大便一直非常规律——成形、顺畅、略粘,一天一次。血糖值竟然又回复到正常。

人体的自愈功能,挺耐心寻味的。

自愈功能,是人体的植物神经作用下,趋利避害,自发实现的。正如渴了喝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冷了穿衣……只要你不违悖自然界的规律,人体的自愈功能就会最大限度、自发地调动起来,趋病强身;就连疾病所表现出的系列症候群,都可以看做“趋利避害”的信号,比如:麻黄汤证的畏寒怕冷,真武汤证的小便不利,承气汤证的口干口渴……无不是身体释放出来的自救信号。


我们在动用经方治病时,实质上也是根据人体自愈功能作用下,表现出来的症候群,恪守不同病邪离体时的途径、规律,总结出来的法度、方式和细则,即《伤寒杂病论》的理法方药、六纲五证理论。

在疾病状态下,因为阴阳失衡程度超过了“自愈限度”,即“自身调节能力的限度,才借助外来力量,也就是人为的药物干预。药物只是一种因势利导下的助推力。恰似一个人拉车上坡,走到坡中间,力量不足或遇到障碍时,或者停滞不前,或者顺坡欲下,在关键时刻,旁人施以援手,则轻松过关。

在这里,推车人比做药物,拉车人比做人体的正气;正气,处主导地位,药物只是辅助作用;假如,拉车的不用力,推车的费死劲也帮不了忙。

如果用天平来解释,物品的重量,超出了天平的精度范围,也就是物品的重量超出了砝码的总重量,这天平是无论如何也平衡不了的。正如,人没有了胃气,神仙来了也救不活。“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就是这个理儿。

咱老姓有句俗话:救急不救贫。

贫穷,自然有其懒散不思变通的根源。危难时刻,旁人暂可救的了一时,但安身立命,还需自强自立,奋斗不止。同理,药物,可以救一时之急,但总不能一辈子靠吃药活着吧?


所以,我们回头再看这一台天平,已经很直观了。

如果物品——疾病——邪气为“阴”,那么砝码——药物——正气就是“阳”。生命天平的失衡程度就越大,即“生命限度”指针偏离越大,动用“砝码”的重量就越大;而“砝码”的重量,与正气的存量成反比。不珍惜正气,就会加速码砝用尽的节奏。此外,生老病死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即使你不妄为,先天阴阳随之日损,也有阴阳离绝的那一天,正如天平维护再好,也有寿终的一天。何况你不加珍惜,肆意妄为了。因此,人体的阴阳失衡程度在“自身调节能力及限度”内,也就是在“游码”可调控范围内,才是最最理想的状态。

那么,在生命天平上,“游码”究竟有何深义?

大家都知道,“保胃气、存津液”是伤寒论的核心。而阴阳失衡,也恰恰体现在津液布输上的失衡。经方之妙用,在于借助天地赋予药物的阴阳属性,经由消化器官的吸收,通过汗吐下三法,修短盈虚,邪实出体,实现津液的重新平衡。在患病时间,重视对胃气、津液的顾护,是疾病迅速痊愈的前提条件。日常生活的养生保健也遵循此理,任何影响胃气和津液的行为,都会对生命健康造成损害。

“安身必资于食养,救病须凭于毒药。不明食宜不足以存其生寿,昧于药忌岂能以除其苛疾,食可排邪以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以食助平疴,释情而遣病,则去康复不远矣!”——这是刘师在著述,对养病和养生给出的提示。

紧接着,刘师将之细分为:食宜、恬淡情志、劳倦起居、就医心态。这四个因素的阴阳属性,无时无处不在干扰胃气和津液,影响着生命和健康。

所以,在“自身调节能力及限度”内,能够有效调动自愈功能,在于恰到好处的微调“游码”。“游码”的真正意义,就是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穿衣、起居、运动、情志等细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影响你一生的健康。

在我多年的减肥、养生临床实践中,也确实发现这几个因素,几乎能够把伤寒论的所有条文穿插勾联起来,关系到亚健康、疾病的形成和调整。

因为时间原因,今天只讲这么多,视作《从汉传中医角度谈养生之道》的开篇。日后,会分别以“饮食、穿衣、起居、运动、情志”单独开篇,配合具体的条文和医案,详细讲解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从这个角度讲,人的一生,在追求健康、对抗疾病过程中,于细节处体悟阴阳大道,才是生命的真正价值所在——以此做为结束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