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阴阳自和的思考

 中医闫大夫 2022-03-04

《伤寒论》第58条“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关于本条的理解,诸多医家从亡津液的角度出发进行阐释。小郎中认为这种解释太过局限,关于本条理解应该还有更宏观的认识,今就小郎中自己的理解分享如下:

  1. 仲景在本条第一个词语就是“凡病”,即指一切病,这种提法在《伤寒论》中很少见到,也即是仲景给出的一个大原则,一切疾病都存在阴阳失和的状态,用药物或者针灸或者其他饮食调养等方式最后追求的都是阴阳自和的状态,只有这样病才能痊愈。

  2. 阴阳具体指什么?《黄帝内经》中提到“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由此可知,阴阳的覆盖面特别广,那么在本条中小郎中认为,阴阳就是指的所有八纲的内容。即阴阳和、表里和、寒热和、虚实和。除此之外,还有气血津液的调和都属于阴阳和的范畴。

  3. 阴阳和是调动机体自身的能力使其归于平和。由此条我们也可以得出,中医是治病的人,其根本着眼点在人,以恢复人体阴阳平衡为最终目的。

  4. 治病勿过度。和是一种平衡状态,因此中医治病的过程也是恢复身体平衡状态的过程。药物本身具有偏性,过犹不及。因此中医治病当适可而止,而不是诱导人终日终生服药。凡是宣扬一切病需要终生服药的说法,都是因为没有找到阴阳和的方法,盲目治病,非但治不好病,反而会损伤身体。

以上是小郎中对《伤寒论》58条的理解,我认为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更能说明医者的本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