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地教我学中医续

 huangailan 2014-07-15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理是这样,但是若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这种断言是否有点绝对了啊?

冬伤于寒是什么?不是太医令讲的伤寒,恰恰相反是阳气失藏了,是逆天而行了。春夏秋冬,生长收藏。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

在后天八卦里,冬之气对应的是坎卦。阳气内守,两阴含一阳,这就是藏的形象表达。

失藏了会是怎么样一个状态?阳气外泄。和坎卦对应的离卦表达的正是这么一个状态,两个阳爻跑到了外边。

四时阴阳的转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北方坎卦的收藏到南方离卦的释放,中间经历了艮卦、震卦、巽卦。冬伤于寒,等于是破坏了天地阴阳转换的这个规律,那会是怎么样一个情景呢?

试着把后天八卦图倒过来看,就一切都明白了。

天地颠倒,阴阳异位。当冬天变成离卦状态的时候,春天本来一阳爻在下的震卦,现在变成了二阳爻在上的巽卦。巽卦是什么,风火之象啊。所以《黄帝内经》里讲,“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

伤寒有温病吗?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本来是没有这个。本来是伤寒,本来是中风,由于受那个冬伤于寒的影响,现在成温了,黄帝在这里遂特意提醒一下。

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夏至日呢?因为夏至日对应的正是离卦,此后发病的因素就不再是这个巽卦所为了。接下来再提醒一句,“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为什么啊,要顺应离卦两阳爻在外的那种开放的特性。

黄帝这里虽然没有明言,但是我们已经明白而且一定要明白,既然说了“暑当与汗皆出”,那么“温”就不应当再用汗法治疗啦。

当然这一切自然都只是纸上谈兵。事实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

辛卯年在读五运六气的时候,就注意到了壬辰年的中运太角,风运太过之年。为什么呢,因为天地之气是按照地五天六固定的周期规律在循环。青春年少可以无所忌惮,但是人到中年之后,五运六气在你身上的烙印会逐渐清晰明显起来,人神通应的感觉会越来越强烈。所以当时隐约就有一种莫名的担心,因为出生的时象有一个厥阴司天在那里。

辛卯年的冬天,当时租住在一位能源企业职工闲置的顶楼,暖气供应绝对是没话说。虽然为室内室外冰火两重天的感觉担忧,但是为了不影响楼下住户享受福利,暖气阀门始终没敢调小了。于是到了辛卯年末,时交壬辰之际,一场温病翩然而至。

虽然当时对温病派偏见尚存,日后为此吃了不少苦头,但是对内经“春必病温”这句话的理解,对四时阴阳的体悟,却因为这次切身体会而深入到了骨头里,渗透进了血液里。

所以佛教有句话讲,“修道身带三分病”。有那三分病苦在身,才好时时警醒,刻刻精进,否则很容易陷入尘世繁华温柔乡里而难以自拔。当然这句话只是佛法的一个方便说法。昨日有学友说,“以病为师则知病”,一次突发的痔疮,得来的同样是对内经的印证——“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书本上讲的道理往往感觉抽象,切身得来的体会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学中医自当以先圣为师,以经典为师,最终还要以病苦为师。治病救人是普渡众生,学医自救也是自渡修行。万法因缘而生,佛法讲此身病苦皆缘于前世业力,真人觉得,此身病苦,无非是天地教我学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