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书局藏书楼:四部备要,古今集成(上)

 风过竹笑 2016-01-31

中华书局的藏书量也很巨大,但随着历史变迁,此藏书楼旧藏之本基本分为了两大份,大部分归了当今的上海辞书出版社,还有一部分现庋藏于北京的中华书局图书馆。这两处我都前往去探视过,两处数量之大,远超我的想象,如若有一天能合二为一的放在一起,中华书局的这份旧藏肯定能拔得中国企业藏书的头筹。虽然当年中华书局的旧藏之书我已看得了大貌,但毕竟这家伟大的出版社诞生于上海,它的旧址当然是我必须要访得之处。要谈中华书局的来由,当然要首先从他的创始人陆费逵先生谈起,可以说陆先生是中华书局的灵魂人物。

中华书局藏书楼:四部备要,古今集成(上)

中华书局影印《古今图书集成》缘起

陆费逵对书业感兴趣,大约有两个渊源,一是他的祖上本来就是跟书有关的一位重量级人物,这个人物名叫陆费墀,此人在乾隆年间以翰林院编修的身份荣任《四库全书》的总校官,他参加这项伟大的工程长达20年之久,而后他又升任为《四库全书》的副总裁。这些职务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历史上极其重要的头衔。《四库全书》的编纂是清代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一件重大的文化工程,当时几乎集中了各个学科的顶尖人物,能在这些人物中当一位总校官,没有很深的学术功底,绝难在这个位置上坐的稳,因此这位陆费墀就成了陆氏家族中名气最大的一位先人,当然也就成为了陆费逵心中的向望人物。从这个角度而言,陆费逵对书业感兴趣,应该说有着家族血统,或者称为前人的感召。

但是陆费逵真正走入书界,也有一个小的因缘。他曾经写过一篇短文,题目叫《我为什么献身书业》,此文初次发表于《中华书局月报》1922年第2期,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个段落:“我为什么要献身书业?其中有两个动机:第一次是我十九岁那一年;几个同志因为买书困难,——一方是经济困难,一方是购觅不易。——大家想开一家贩卖书籍的店,一面营业,一面有书可看。凑了一千五百元股本,在武昌横街开办,招牌叫‘新学界’。做了一年,营业达一万余元,除了开销,还有些盈余。”因为买书难而去开书店中,这种做法也足够离奇,他们在武昌开的这个书店竟然挣了钱,我觉得这件事应该对陆费逵有较大的影响,至少让他觉得一者可以不花钱就能读到书,二者经营书业还能挣钱,成之为生存的手段。后来他建立起了中华书局,如果论思想萌芽的话,应该始自此时。

中华书局藏书楼:四部备要,古今集成(上)

影印本《古今图书集成》箱体

陆费逵在武昌的这段经历,不止是让他对书业有了信心,更为重要的一件事,是他在这个阶段了解了革命。陆费逵是1903年来到了武昌,第二年他跟朋友就开了以上所提及的书店,这个书店的名称叫“新学界”,此店的经理就是陆费逵。在收书的过程中,他读到了《革命军》、《警示钟》、《猛回头》等一些革命周刊,这些书刊内所谈的思想对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这个阶段,有位革命党人名叫刘静庵,此人借基督教圣公会阅报室,在此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宣传革命理念和发展组织。这个阅报室的名称叫日知会,于是他们就以日知会的名义成立了组织,而陆费逵也参加了会议,并被任命为此会的评议员。而后日知会会员张汉杰、冯特民将《楚报》分别办了起来,当时的总督是张之洞,他以鼓吹革命罪查封了此报,张汉杰被捕,而陆费逵则立即逃往上海。据说他得到消息的时候,连鞋都顾不上穿,穿着拖鞋就登上了前往上海的轮船。

陆费逵来到上海之后,他本打算前往日本留学,但因为费用不足,最终未能成行,而后他在文明书局当起了编辑。那个时候的上海,其实不止是上海,就中国而言,商务印书馆也是第一大出版机构,其影响力可想而知。一个偶然的原因,商务印书馆的老板高梦旦见到了陆费逵,蒋维乔在《创办初期之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约在民元前三年间,高梦旦常代表商务出席于书业商会,屡与文明书局代表陆费伯鸿见面,谈论之下,大异其才,……陆氏既能操笔编书,又于发行、印刷,头头是道,故梦旦佩服之。归言于菊生”,这个阶段陆费逵代表文明书局去出席书业商会,正是在这个会上,他见到了高梦旦,两人谈论之下,高大为佩服陆的言谈,认为他是出版业的奇才。陆不但能自己写书,还能编书,同时对发行和印刷也很内行。高梦旦爱才如命,认为陆是位难得的人物,于是回到商务印书馆后他就把此事告诉了总经理张元济,“于是以重金聘为出版部主任。梦旦欲坚其心,又以侄女妻之。”

中华书局藏书楼:四部备要,古今集成(上)

中华书局影印三栏本《古今图书集成》式样

于是商务印书馆就以重金把陆费逵纳入麾下,成为了本馆的出版部主任。蒋维乔说,高梦旦为了能够稳住陆费逵,使其长期地为商务印书馆服务,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陆,从此成为一家人。蒋的这个说法较为笼统,实际情况是,1908年秋,陆费逵进入商务印书馆。刚到商务时,陆所任是国文部编辑员,到了第二年春,才将其提拔为出版部部长,而后陆又当过商务的交通部长兼师范讲义社主任。1909年2月,商务又创办了《教育杂志月刊》,也命陆费逵为此月刊的主编,陆在商务提拔之快,受重用之高,远远超过了同僚,蒋维乔说:“商务待陆氏之优,超出同侪。虽年久资深之馆员,皆不能望其项背。”

可见,商务印书馆把陆费逵视之为出版界的高才,其实这种看法反而是低估了陆费逵的抱负。我们前面说过,他曾参加过秘密组织,也读过一些革命刊物,所以他有着自己的政治抱负,同时,他又对社会的变革以及未来的社会风暴有着自己预见性。陆费逵隐约觉得中国的封建社会即将结束,而社会的变革定然会影响到教育的新观念,于是他开始偷偷地编写适应新社会的教科书。陆费逵的女儿陆费铭琇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我国近代教育和出版业的开拓者》,此文的副题是“回忆我的父亲陆费伯鸿”,而“伯鸿”就是陆费逵的字,这篇回忆文章中有这样一个段落:“在清朝帝制濒于崩溃,中华民国诞生之时,君主时代的教科书已不适用,如何改革教育成为文化教育界亟须解决的问题。父亲深信革命定能成功,应该准备一套全新的教科书开发民智,培养民国所需人材,乃秘密邀请几位知己,包括我三叔陆费叔辰,在家里编辑新的教科书。白天上班,晚间编教材,常至深夜。”

中华书局藏书楼:四部备要,古今集成(上)

同文书局影印原大本《古今图书集成》

这个阶段,陆费逵正在商务印书馆任职,但他认定,新时代必将到来,而新的教科书也必定是新时代急需之物,于是他在这场变革到来之前,就秘密地邀请了几位知己,在他的家里开始编写教科书。陆费铭琇的这篇文章接着写道:“1912年1月1日,父亲与戴克敦等人创立中华书局。定名‘中华’,既是对革命的纪念,也包涵着培育共和国民的责任感。”原来,中华书局之名就是来源于“中华民国”,而他的创立日期也跟中华民国的成立日期为同一天。在这一天,陆费逵脱离了商务印书馆,成立起了自己的书局,他在这天宣读了《中华书局宣言书》,此书中有一段话写明了他编新教科书的内在原因:“国之根本,在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教育不革命,国基终无由巩固;教科书不革命,教育目的终不能达到也。”即此可见,陆费逵创建中华书局也是实现他教育救国的思想。

中华书局藏书楼:四部备要,古今集成(上)

中华书局排印本《四部备要》广告

中华民国刚刚成立,在百废待兴之时,教育当然要首先进行改革,以此来宣传新观念和新思想,而这个时候,其他各家的出版机构还完全来不及适应这种突然的变化,而刚刚成立的中华书局却有了全新的教材面世,其影响之大可想而知,关于这件事,蒋维乔在如下的文章中有这样的描述:“暗中预备全套适用之教科书,秘密组织书局。至民国元年,中华书局突然成立,中华民国之各种教科书,同时出版,……伯鸿亦脱离商务,一跃而为中华书局总经理。”陆费逵的这个举措也受到了后世专家的关注,白化文先生有一篇文章,题目是《解放前中华书局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中的两大项目》,这篇长文的第一段就有如下的评价:“中华书局从它诞生之日,即1912年1月1日起,或者再提前一点来说,从它预测革命必将很快成功,因而在地下编纂共和国教科书,以便夺取商务印书馆在宣统年间几乎独占的教科书市场起,这两家多方面的竞争就开始了。头一次竞争,即这次教科书的竞争,中华抢先,商务慢了好几步,大吃其亏。可见,预见并能顺应新潮流,十分重要。”

中华书局藏书楼:四部备要,古今集成(上)

中华书局排印本《四部备要》内页,所用铅字即是仿宋聚珍版

中华书局刚刚成立就打了这么一场大胜仗,真可谓:不鸣则矣,一鸣惊人;不飞则矣,一飞冲天。白化文先生认为,中华的这次胜利,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陆费逵的前瞻性,这种预见性在商业经营方面极其重要。而后陆费逵掌管中华书局30年,将这家新起的出版机构做成了仅次于商务印书馆的第二大,而后有了长期的竞争。这种竞争当然是一种良性,崔文印先生赞誉这种竞争是“商业竞争的良好典范”。在陆费逵的领导下,中华书局得以迅速发展,鼎盛时期,此局的编辑就超过了200人,其中有许多编辑成为了中国社会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比如有张闻天、田汉、潘汉年等等太多的名人,而那个时代的文化界重要人物,都曾在中华书局出版过自己的重要作品或发表过文章。

民国初年是中国文化大发展的一个阶段,国内各地兴办起了许多图书馆,但图书馆兴建起来了,自然需要大量的填充之物,这正是出版界的黄金时代。图书馆为了能够增加品种,所以会购买许多的大部头著作,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当时的一些出版机构都开始广泛地复制和编辑古代的大部头著作,那时的风气,白化文先生有如下的描述:“大部头丛书便于各种图书馆一次扩容,如新开办的各级学校图书馆、省市图书馆。即便是库容很大的大馆老馆,购入这么一大套书,在当时也算不上珍稀之物,如果开架阅览,也省得总是入库找书,还省得动善本。于那时附庸风雅的有钱的人,有这么一大套摆在客厅或书房,也很壮观呢!”

中华书局藏书楼:四部备要,古今集成(上)

中华书局排印《六朝文絜》四部备要本

那时商务印书馆的主政是张元济先生,张先生是目录版本学大家,所以他所选择的出版底本,都是尽量地去找到每一部经典古书的最佳善本,但是到了民国时代,历史上的著名著作,能够找到珍善之本者毕竟是少数,但即使是这样,张元济还是费尽心力影印出了《四部丛刊》和《百衲本二十四史》这些部头巨大的著作,而这些著作广受社会各界赞誉。但中华书局为了生存,就缺乏这种先天优势,因为陆费逵并不善于目录版本之学,因此也少有这一界的人脉关系,故而中华书局如果想在出版大部头方面跟商务展开竞争,显然他们要按照商务的办法去选择底本,则完全不可能有所突破,所以,陆费逵以他那在出版方面超人的才能,想出了另一种出奇创新的办法。

中华书局藏书楼:四部备要,古今集成(上)

康有为得到这部铜活字本后所写的题记

这件事情要从聚珍仿宋字谈起。民国初年,当时的西泠印社社长是丁辅之,西泠印社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篆刻界的第一重阵,能够任此社社长者,绝对是国学方面的一流人物或者对篆刻有独特贡献者。丁辅之本是杭州第一大藏书楼——八千卷楼的后人,他的眼界之宽阔自不在话下,他成为了西泠印社的社长,但丁辅之并未就此止步,而是他跟自己的兄弟共同发明了一种印刷字体。在那个时代,出版书籍仍然是以传统的木刻板为主,这个时代的江南虽然西方印刷技术已经较为流行,但是这些铅字的排印本更多的是关注内容的传播,而不能像中国的古书那样,能够表现出文字之美,这对于追求文字美的中国人来说,当然是一大缺憾,但是传统木刻技术毕竟抵不过铅字印刷的便利,可能是基于这种原因,丁辅之想取两者之优,也就是用中国的书法之美再结合上铅字的便利,以此发明出字体优美的铅活字。

中华书局藏书楼:四部备要,古今集成(上)

聚珍仿宋本印书广告

凭空造出一种字体当然不容易,但是中国的宋版书被认为是中国古籍刊刻之美的最佳范本,于是丁辅之、丁善之兄弟就广泛地争求宋版,然后从中间选择出漂亮的字体,经过改造,将这些字统一成近似于唐代欧阳询的书体,然后将其按照字体大小制作出多套字模,他们给这种字体起名为“仿宋体”,而后又仿照武英殿聚珍版的名称,将这种字体称之为“聚珍仿宋体”,而这种字体排印出的书很快受到了社会上读书人的喜爱。

头脑敏锐的陆费逵肯定听到了别人的评价,也看到了这种排印优美的字体,他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几经商谈,把丁辅之、丁善之兄弟发明的这种聚珍仿宋体铜模于1920年全部买了下来,这件事记载于钱炳寰所写的《中华书局史实丛钞》:“聚珍仿宋体,为杭州藏书家八千卷楼旧主人丁辅之、丁善之兄弟仿写创制。1916年设有聚珍仿宋印书局,1919年与中华合作,有所扩充。至1921年,议定以2.6万元将全部字模及其版权归并于中华,申请专利三十年。丁辅之亦随之加入中华,订约十年,特设专职部门主之。”

这套著名的字模归了中华书局,陆费逵当然不会像我这样,买什么东西都想着来收藏。中华书局花这么大代价拿到这么套字模,当然要有所作为。那时商务印书馆的《四部丛刊》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陆也想编一套这样的大部头,但他没有那么好的底本,更何况张元济所选择之书,目标主要是盯着宋元,如果没有宋元本,或者是宋元以后所出之书,则会选择每一书能够得到的最好底本,但是就传统古籍而言,其实清代的朴学出版了大量的研究著作,其学术价值有的远远超过前代,然而这些书却无法列入规格颇高的《四部丛刊》之内。

中华书局藏书楼:四部备要,古今集成(上)

中华书局所发行的教科书

陆费逵抓住了这个特点,于是他就开列出了一个书单,这个书单里几乎包括了中国所有的历代名典,尤其是清代学者已经整理校勘过的旧籍,因为能够选择清人著作,所以这部大书的选择余地就大了许多,更何况《四部丛刊》强调于好的版本,而许多历史名籍因为没有善本流传下来,也就自然没有被收入丛刊之内,而中华书局编的这部大书起名叫《四部备要》,即此可知,它的着眼点在于“备要”,讲的是内容,而不关注版本,这样在历史典籍的选择方面,确实就能够做到“备要”。“备要”二字以我的理解,就是即完备,又重要,故而白化文先生评价说:“1921年就开始辑印《四部备要》。这是中华聪明之处。因为这种字特别适合印古籍线装本,古雅大方,当时中华独一份。这就甩掉了影印方面无法取胜的包袱或说无法克服的弱点——那是非影印善本不可的——排印则主要看内容有无价值,底本不是主要的考虑对象。”

中华书局既然找不到好的底本来影印,那就以排印本的方式予以出版,而排印本则完全不用考虑底本的善与不善,只要校勘做的好,依然可以称之为善本。而今底本问题算是解决了,那么,如何印刷出版?或者说选择怎样的方式来印刷出版?就变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前面谈过普通铅排本的不漂亮,排印出的书肯定无法跟《四部丛刊》进行竞争,而陆费逵的高明之处,就是他前瞻性地买下了丁氏兄弟的那一大套聚珍仿宋字模。我当然不知道他是买下字模之后才有了排印《四部备要》的想法,还是先有这个出书的想法,而后才买来的这套字模,但无论孰先孰后,中华书局就用这套漂亮的字模排印出了《四部备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