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得远一点——从“继往开来——河南省行草书法研究展”说起_竹堂孟会祥

 源清流澈 2016-02-01
看得远一点
——从“继往开来——河南省行草书法研究展”说起
孟会祥
河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继举办“继往开来——河南篆隶书法研究展”之后,又举办了这次“河南行草书法研究展”,这样踏踏实实地做事,是对河南负责、对历史负责,其意义自不待言。借此机会,在当代行草书发展的的背景下,对河南行草书作一考察,也是“研究展”题中应有之义。我受邀撰写评论文字,引以为荣,同时也惴惴不安,千虑一得,谨就师长同道而正焉。
吾豫处天地之中,向无藩篱自囿之私,入展作者中,有外省才俊来豫者,也有吾豫才俊远游者,既关乎河南,又关乎行草,便欢聚一堂,其乐融融。所以这里所说“河南行草书”,也不以地域为限。

当代书法复兴初期,行草书家基本属于碑帖融合的流派。一般来说,当时的前辈大家都是晚清民国间大师的门生弟子,绍承着碑帖融合而偏于碑派的创作理念和技法。知识体系上有较完备的文史功底,技法上有较好的唐楷基础,进而专精于一体。舒同算何绍基派,个性突出而不甚蕴藉。沙孟海行书从黄道周来,上溯历代名家,间及章草,然而实以碑志为基础。林散之以草书享名,基本上是董其昌的架子加碑派的用笔,更以墨法为附丽。康有为弟子萧娴擅榜书,取法“三石一盘”。南海弟子中,刘海粟书法面貌单一,而徐悲鸿成就极高,惜已早逝。李瑞清、胡小石一脉“金石书派”中,游寿书作金石味醇厚且富书卷气,实为当时碑学翘楚。王学仲体势学郭沫若,有画意,有才气,偶然有佳作,并不稳定。谢无量书学二王,或参沈曾植、于右任,碑帖相融无间,更兼巴蜀灵气,一派天真。王遽常擅章草,小字尤其有苍茫之感,大字则自我作古,多了些“构成”趣味。海上帖学的中心是沈尹默,但其弟子克绍箕裘者并不多。高二适倒纯粹帖派,但大家对他的书法成就,恐怕至今也没有充分认识。帖派书家邓散木(1963)、潘伯鹰(1966)、白蕉(1969)、马公愚(1969)、朱家济(1969)、沈尹默(1971)一时而逝,所以当代书法复兴时期,帖派影响甚微。启功得董其昌为多,算是清代帖学家的后劲。就河南来说,前辈书家武慕姚系何绍基一脉,长于隶书,行书亦清雅,然而毕竟算不上专擅。谢瑞阶长于章草,其用笔亦是碑派,强调笔笔中锋。总体上看,复兴初期尚健在的书家,理念上是碑帖融合的,技法上是讲究笔笔中锋的,面目上则追求原创性,一生孜孜以求,都形成了自家风貌。
而复兴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