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黄如森的花鸟世界

 年年有于674 2016-02-01

品字赏书如同阅读文章一样,是需要用心去感受的。因为中国书画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早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笔墨艺术,而是一种生命的体验,一种参悟生命的过程。站在黄如森的花鸟画面前,通过渗透在雪白宣纸上的笔墨色彩,追寻画家的的画意画迹,不仅能读出书的内容、风格、笔法、章法等技巧。还一定会看到画家的心在如何跳动,能够看到画外的大千世界如何浓缩为画家的情感波澜,甚至画家自身的才情、经历、境界等等。

品读黄如森的花鸟世界

黄氏如森,字伯隽,号秋痕,籍贯闽福州,1960年生。自幼酷爱涂鸦,后蒙恩师林光,张友芝、郑乃珖训导。笔墨未敢懈怠,虽年不长,然历尽人间沧桑,苦甜自知,豪情几近湮灭,然心中那份对书画艺术的追求一直未曾磨灭。现为江西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创作中心创作委员、浙南佛国那兰陀禅书画院院士、江西艺术设计专修学院教授。在南昌的画家中,黄如森的花鸟画是别具一格的,无论形式、色彩、还是精神气韵,都很耐人寻味,读来意味深长。

品读黄如森的花鸟世界

黄如森不胜酒力,但兴致到时也爱喝上几杯。再一次微醉后,不善言辞的他对笔者说,在整个一部中国画史中,本来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的大自然被赋予了太多太多的愁苦。文人画家将心中的苦雨多展现在笔墨中,有心对花时,看到听到的是“花溅泪”;独享芬芳时,感到的是“寂寞开无主”五千年的文化全都化作了中国文人感受不完的孤寂。其实,世界的本源不是这样的,人世之兴衰,自然之轮回是天地间的大道。在书画里,应该有充满对大自然爱的作品,应该有朝气的笔墨。读黄如森的花鸟画,总是感到一股清澈溪水从心中流过的畅快,能在刹那间洗去心中的那份浑浊的忧郁,尺幅间的清新,让赏画者整个生活的空间都能随之清新起来。

品读黄如森的花鸟世界

笔者认为,黄如森的花鸟画首先做到了笔墨精良,其笔墨色彩在表达相关物象时的干练和准确,完全传到了画家创作主体的理想艺术境界。其用笔用色总是胸有成竹,干净利落,笔墨和色彩纯净,通过笔下的花和鸟来扩张画面气氛。观黄如森作画,能感受到他驾驭毛笔特性的娴熟、逆锋、枯笔、中锋、长线条等,他自如施展,写意处寥寥几笔,绝不繁缛,工细处精心挥动,毫不含糊,用笔墨色彩准确表现体裁的形式和架构,笔墨到处精神到。如他勾勒花卉的经,藤之类,都能自由地制造立体、坚韧、弹性及有内涵,各种花卉的品质跃然纸上。

品读黄如森的花鸟世界

在黄如森的画中,还能看到其中的一份典雅含蓄。他用墨用色独特且讲究,最大的特点是用墨用色比较喜欢浓重的、大块的、厚重而含蓄,节制有度、艳而不俗。留白处一尘不染,墨色浓重处黑云压城,色彩集中处浓烈似朵朵彩云漫卷而来,空兴实,薄兴厚,淡兴浓,形成强烈对比,在视觉上冲击受众心理,精神上感染受众心境,是形式的震撼,更是形势之下色彩源源不断喷薄而出的内在气脉。在花鸟画中,能用好笔墨当属不易,尤其用浓重的色彩时,极易落入艳俗。可贵的是黄如森却能够做到用色浓重而不俗气,庄重而典雅。他的用色多吸收了古人花鸟画之色彩,也受到恩师郑乃珖影响,在浓烈厚重的色彩中赋予了丰富的层次和光感,使画面色彩有立体感、古旧感、层次感和透明感,通过色彩渲染气氛。把花鸟画画得高贵典雅和具有当下的时代感。

品读黄如森的花鸟世界

笔墨最贵精神,黄如森的花鸟画大感觉是以写意为主,但这种写意却是有节制的,他并不逸笔草草地作高度写意状,总是在画面中出现工写结合的笔墨色彩。他的笔墨线条瞬间性和立体感很强,画面中粗矿线条支撑下夸张而神气足。黄如森花鸟画在创作技巧上更过地以“写”见长,秉承了中国画的传统理念,写意处有象可寻,工细处无迹可求,神采至上,绝不炫耀技法而伤及画的精神特征使尽画显得繁琐、冗长。他的画总是保持一种简净的格调和富贵的气息,真正承传了中国文人依托花鸟画抒发性的良好传统。透过黄如森的花鸟画,能体会到画家对大自然物质生命的欣赏和亲近,对民间生活的感念,那些生于南国的花鸟无不在他的笔墨中展现出生命的灵性,寄托着画家思想深处的信念。一草一木总是情、一山一水见性灵,透过黄如森的画作,赏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涌动于作者内心深处的掘强而旺盛的生命之气。愿黄如森的艺术生涯如其笔墨中的花鸟画一样墨彩淋漓。(文/徐彬)

品读黄如森的花鸟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