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咬金和他的“反王”兄弟们

 唯二之选 2016-02-01


程咬金(资料图)




窦建德



  公元613年,隋炀帝杨广第二次征讨高丽时,曾经征发了一个民工,叫窦建德。窦建德此人尚豪侠,为乡里敬重,因此被选为二百人长。窦建德有个同乡,叫孙安祖。孙安祖被征调当兵,因为家里刚遭了水灾,就跑去向县令请求免征租税。县令见一个小兵跑来求情,断然拒绝,还把孙安祖凌辱了一番。孙安祖一怒,杀死县令,跑去投靠窦建德。窦建德拍拍孙安祖的肩膀说:“老弟,你干脆去造反得了。”孙安祖心一横,拉起一帮贫穷兄弟数百人逃到高鸡泊(今山东武城县北)宣布造反了。当地官府开始追查孙安祖造反一事,怀疑窦建德与造反者有来往,于是抱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将窦建德留在老家的家眷全部杀死。窦建德在前线得到消息,无比愤怒,率领部下200人也造反了。窦建德率部投靠在清河境内活动,自称东方海的高士达。


  山东地区在王薄首义后,涌现了许多武装组织。比如大业九年 (613)杜伏威拉起队伍造反后转战到了淮南地区,后来成为了江淮地区最大的一支农民武装。但就是这些缺点明显的农民动摇了天下的根本。山东造反后,江宁、平原、灵武等地的农民也跟着造反了。


  不久,孙安祖在农民内讧中被张金称杀死,孙部的数千人跑过来投靠窦建德。窦建德势力强大起来,手头有了上万条刀枪。


  大业十二年,隋朝的涿郡通守郭绚率领一万正规军来讨伐高士达。高士达打不过,把兵权转交给了窦建德。窦建德合兵一处,从中挑选了两千精兵迎击郭绚。窦建德先诈称投降,给郭绚写信表示愿意讨伐高士达,将功赎罪。郭绚不知是计,带着军队大摇大摆地来找窦建德合作。窦建德趁其不备,发动突袭,大败隋军。郭绚只带着几个人逃脱。窦建德率兵追赶,在平原境内将郭绚杀死。另一边,隋朝的太仆卿杨义臣杀死了张金称后移军来进攻高士达、窦建德一伙。高士达见窦建德轻易消灭了郭绚,看得心痒痒,以为杨义臣也很好消灭,就向隋军发动主动进攻,结果反过来被隋军消灭了,高士达被砍掉了脑袋。杨义臣乘胜猛攻窦建德的部队,窦建德猝不及防,部队溃败。窦建德本人一路逃到饶阳,身边只剩下几百人而已。杨义臣没有把握时机,痛打落水狗,急着去消灭其他的农民武装去了。杨义臣刚走,窦建德就率兵返回平原,召集溃散的部队,军队迅速增加,膨胀到了十万多人。窦建德自封为将军,成为了一方豪强。


  大业十三年,窦建德转战河北,攻城略地。经过河间一战,窦建德歼灭隋朝在河北的主力、涿郡留守薛世雄的部队,占领了河北大部分郡县。之后他干脆在乐寿称长乐王,设置各级官府组织,建立起与隋朝相对峙的政权来了。这个政权很有草根特点,只有一个土得掉渣的年号“丁丑”。



翟让



  河南有个人叫翟让,是东郡的法曹(古代司法机关或司法官员的称谓),算是隋朝的中级干部。不知道为什么,翟让“执法犯法”犯下了死罪被关进大狱,一个好心的狱吏放了他。翟让不能再当公务员了,只好在大业七年逃到今河南滑县南边的瓦岗山,建立山寨,从事招揽农民造反的新职业。同郡的单雄信勇猛好斗,地上和马上功夫都很了得。他听说翟让挑头竖起了反旗,也叫上一群少年前往瓦岗寨入伙。这一时期,最早跑到瓦岗寨干革命的元勋有曾经当过县政府小吏的邴元真、游走江湖的算卦师傅贾雄、勇猛少年徐世勣和翟让的哥哥翟弘等人。翟让以贾雄为军师,邴元真为书记,徐世勣、单雄信为冲锋陷阵的杀手,组成了一支有相当规模的武装。


  此处值得一提的是来自济阴郡离狐的小伙子徐世勣。徐世勣年轻,干劲足,打仗勇敢。但在后世的评书和演义小说中,徐世勣硬是被人“修理”成一个羽扇纶巾、迂腐矫情的牛鼻子老道。真实的徐世勣更类似于三国赵云那样的人物,不仅善战,而且有谋。他的政治经验远高于同龄人,往往能一下子抓住问题的要害,眼光毒辣。他觉得翟让等人呆在瓦岗寨打打劫、反反政府,没有什么大的前途,建议瓦岗军前往荥阳、梁郡交界抢劫汴河运输,抢劫往来的公私船舶壮大自己。翟让照此前进,果然抢劫到大量物资充当军需。瓦岗军很快发展成南北闻名的拥有上万人的武装。



罗艺



  部分隋朝的地方官将看到造反的收益比老老实实当官大多了,开始自觉不自觉地站到了杨广的对立面去。虎贲郎将罗艺就是这种旧体制中的造反者。说书人将罗艺讲成是罗成的父亲,幽州总管。历史上的罗艺仅仅是右武卫大将军李景的部将,驻守涿郡。罗艺是职业军人,为人严肃,但脾气暴躁,和上司李景的关系很不好(史载是为景所辱)。罗艺嫉恨李景,看到涿郡囤积大批征讨高丽时的军需器仗、仓谷钱粮,心理就活动开了。当时许多造反者都将涿郡当做侵掠的目标。留守的其他将领打不过不断涌来的造反者,只有罗艺先后多次破贼,斩杀不计其数,罗艺威势日重,被同僚们嫉妒。罗艺非常自然地选择了造反。他指着涿郡堆积如山的物资,再让将士百姓们看看自己的衣服和生活,很快就激起了军民的愤慨和拥护,轻松地夺取了政权。大业十二年(616),罗艺赏赐战士,开仓赈穷,杀害周边不拥护造反的地方官多人,吞并河北北部,自称幽州总管。


  自此,有头有脸的造反者都出场了。有关隋末唐初的说书和演义对此有一个专门名词,称“十八路反王”。这十八路反王到底是哪十八人,不同的图书有不同的说法,就是不同的说书人也有不同的说法。比较通行的版本是:瓦岗寨大魔国混世魔王程咬金、大梁王李执、小梁王萧铣、济宁王王溥、江南王沈法兴、海州王高士魁、冀州王高士达、陈州王吴可玄、易州王铁木耳、南阳王朱灿、河北凤鸣王李子通、济南王唐璧、湖广襄阳王雷大鹏、口北王福克宗坦、沙漠王罗子都、金提王张称金、川蜀王薛凤池、曹州顺义王孟海公、相州白御王高谈圣。人们还经常说起的几路反王有洛阳王王世充、定阳王刘武周、夏明王窦建德、北平王罗艺等等。



程咬金



  程咬金的“民间履历”是这样的:程咬金原本家住济南,幼年丧父,随母逃荒至历城。长大后,程咬金贩卖私盐,被抓了,不服,还打死了捕快,被判死缓入狱。坐牢坐到第三年,杨广大赦天下,程咬金释放出狱。出狱后的程咬金一度决心找份正当职业,就去卖扫把,却被尤俊达骗入强盗集团。在强盗集团中混,程咬金需要学点本事。可是他太笨了,尤俊达怎么教他,他都学不会。一次程咬金正做着美梦,一位老人跳出来教会了他全套精妙斧法。程咬金醒来复习,中途被尤俊达一声喝断,只记住了三招半的耍斧招式。程咬金用那可怜的三斧半功夫,竟然在之后的打斗中所向披靡,成为一员猛将。有趣的是,程咬金的三斧头在隋唐英雄榜中成为了一个排名标准,接不了程咬金三斧头的人都进不了排行榜。


  程咬金当强盗出门“办”的第一桩买卖就是拦路抢劫。很不巧,他抢了靠山王杨林献给杨广的金银珠宝。之前,一般人打着靠山王的旗号,都平安无事,无人敢抢。可偏偏程咬金是文盲,不认识字,再加上又是新手,没人告诉他道上的规矩,程咬金半路挥舞着斧头把护送官兵打得落荒而逃,这就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的典故所在。


  程咬金劫了横财,惹出无数事端。杨林严令追查,结果促成了各地三十六个英雄豪杰结义,在山东造反。当时主持结义典礼的就是牛鼻子老道徐世勣。也就是这个徐世勣,想出了夺取瓦岗寨、占山为王的计划。程咬金一马当先,三板斧定瓦岗,被大家拥立为当家人,号称“混世魔王”。之后,程咬金的经历就相对平淡无奇了,带着瓦岗军参与中原逐鹿。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是十八路反王为了在半路上拦截巡游江都的杨广,齐聚四明山时推举力量部队实力最强的混世魔王程咬金做天下义军的盟主。


  真实的程咬金远远没有演义中这么风光。程咬金从小勇敢斗狠,是耍长矛(不是斧头)的高手。山东大乱的时候,打着义军旗号的队伍有上百支之多。这些队伍基本没有政治规划。流动作战,四处抢掠。程咬金最初为了保家护身,在乡里联络豪杰组织起了一支部队,防备义军。程咬金起义的时间很晚,而且队伍规模不大,组织也不强,只能算是山东众多造反者中很不起眼的一个。到大业十三年时,隋朝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三支主要的义军武装,即翟让领导的瓦岗军,窦建德为首的河北义军和杜伏威的江淮义军。造反最初的混战阶段已经结束,虾米们消失了,剩下的都是大鱼。再想加入造反者俱乐部,门槛已经很高了。


  程咬金这种地方自保势力无法维持下去,只得投奔了瓦岗军。

(摘自《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 文/张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