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9.正确发挥假声机能的头声高泛音效果

 朱健平的图书馆 2016-02-02
第二十九节 正确发挥假声机能的头声高泛音效果
  从一般心理状态上去分析,一提“假”字,在概念和形象中,就会出现一种虚无飘渺的感觉。在歌唱中一提“假声“,就也会产生一种虚、暗、弱、小的形象。但在我民族传统唱法、美声唱法的训练中,假声不仅不假,反而可以发出威力极强、具有穿透力的声音,和浑厚刚健的中、低声区协调一致。因此如何正确地使用和发挥假声机能,存在着观念和技法上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在声乐教学中能否获得美好声音的一个重要课题。
  假声机能,顾名思义,好象是完全依靠假声带发出来的声音,这种说法是不完全准确的。假声好似用假声带在唱,但实际还是用声带,只是用“吹开”了的声带去演唱高音。假声带的学名为室襞,又名室带。临床习惯称为假声带。它位于声带(学名称为声襞)上方与之平行,左右各一。前端和声带一样均起于甲状软骨板交角的内面,后端止于勺状软骨前面(声带后端止于勺状软骨声带突处)。喉器因假声带和真声带而分为上、中,下三部。假声带以上为上部,称为喉前庭,声带以下为下部称声门下腔,声带和假声带之间为中部称声门区,亦称喉室或喉腔。
  经过咽音训练的假声并不假,而是具有非常强大的穿透的头声。发声时,声带收紧,缩短,边缘变薄。由于声带边缘变薄,声带两端则不能紧密并拢,声门会留有一条缝隙,所以发声时所需要的气量,也比唱中、低音要多。在运用假声机能的过程中,气息的形成和控制是成败的关键。声带的缩短、变薄,及吹开的功能除来自歌者的意念外,气息的正确和富有弹力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当唱到最高的几个音时,会出现啸音,即声带前三分之一处,形成一椭圆形缝隙,所以,气息消耗量非常多。基音管调练形成较好的演员,均能发出位置极高的真啸声。没有经过咽音训练的歌手所发的啸音,一般为假啸音,音色、音质均差于真啸音,不能发挥假声机能的威力。
  在发假声时,因声带缩短、边缘变薄,形成条状或椭圆形缝隙,出气量增大,假声带也会相互缩紧、靠拢,做出”保护动作”。演唱者唱高音时,要有此种意念,有这样的意念就更饱准确的配合,将发声由低、中音的“簧振”而过渡到高(头)声区的。空气柱振。的效果。这种声音结实、明亮、集中,泛音共振丰富,是一种真实、动人的假声效果。在演唱者的意念中要做到假声真唱,要以命令人的精神状态,向远处喊人的精神状态去唱,耍用一种顶天立地,已经腾空高飞的精神状态去唱。
  很多演员在没有掌握正确的假声发音技巧时,往往进入高音时,嗓音会出现空、虚、弱、暗、小、漏气的假声,这样就一定不能掌握好发挥真的假声机能的头腔高泛音和高音不脱离胸声共振的效果。这与歌唱气息的运用也是有关的,要在呼吸器官形成空气柱,没有基音管的形成,没有来自腹部丹田的气柱支持,是很难料想能获得正确的,威力强大的头声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