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乱世纷争 [http://819130492.qzone.qq.com]

 竹香书屋 2016-02-02

 
    
 造反军灭亡了秦帝国,他们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分封诸侯。谁来主持分赃大会?项羽舍我其谁。其实明白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这么大一个诱人的蛋糕,你不能自己都吃了。虽然执刀分封的权力很诱人,众人注目很荣耀,但是让人人满意却不可能。王大侯小有争执,封地大小也有争执,地域好坏也有争执,两人都想要一个地方得没得到也会有争执。更何况天下就那么点大,而人的私欲难填。不可一世的傲慢使项羽自讨苦吃。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秦始皇13岁就看明白的事情,半个世纪过去了,一帮自以为是的造反派一大把年纪了却看不明白。

    后人都指责项羽,说他分赃不均引发了亡秦后的战乱。真的是这样吗?非也!考察项羽分封的结果,应该说,在那样一个乱世,随便杀人就可以掠地称王的时候,项羽主持的分封,还是有理有据基本公平的。即遵守了自商鞅以来基本成为共识的以军功封侯王的秦律原则,又兼顾了现有侯王的既成事实,还不违背对秦帝国降将的承诺,实属难得。
    分封一共分为四个层次。
 

   (1)四级分封兼顾各方,项羽只拿自己那块
    项羽主持分封的第一级,也是得利最大的,是与秦军作战的将军。项羽自己拿得并不多。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九个郡,建都彭城。地域不算最大,在各诸侯王中只能算中等。不过考虑到项羽是楚国人,喜欢楚国的东方之地,彭城一带比较富裕,且楚怀王又定都于此,应该是公平合理。
    黥布为九江王,建都六县。当阳君黥布做楚将,战功在楚军中属第一。黥布又是六县人,让其辖九江定都六县,也是衣锦还乡。
    司马卬为殷王,统治河内,建都朝歌。司马卬平定河内,屡有战功。曾率军努力西进,如果不是刘邦阻挡,很可能先于刘邦占领咸阳。由于司马卬被刘邦阻挡后不能南渡黄河,便主要占据河内,因此封为殷王,以商代故都朝歌为都城。
    臧荼为燕王,建都蓟县。臧荼为韩广手下的燕将,跟随楚军救赵,又随军入
关,因此,封为燕王,回故国旧地。
    田都为齐王,建都临菑。齐将田都随楚军一起救赵,接着又随军入关。田氏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前的齐国王族,现在将其封在齐国故地,荣归故里。
    田安为济北王,建都博阳。田安是被秦帝国灭亡的齐王建的孙子,在项羽渡河救赵的时候,田安曾攻下济水之北的几座城池,并率领他的军队投靠了项羽。
    张耳为常山王,统治赵地,建都襄国。张耳原为赵相,一向贤能,又跟随项羽入关。张耳虽然是今天河南开封人,可是因为其辅佐赵王,势力范围在今天河北邯郸一代,因此,封为常山王,定都今天的河北邢台,便于依势统治。
    申阳为河南王,建都洛阳。申阳本是张耳宠幸的大臣,首先攻下河南郡,在黄河岸边迎接楚军有功。
    吴芮为衡山王,建都邾县。吴芮率领百越将士协助诸侯,又跟随项羽入关。共敖为临江王,建都江陵。共敖为楚怀王的柱国,率兵攻打南郡,战功多。
    如果说项羽的分封有什么不公,那就算是刘邦了。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若论地域,刘邦统辖的地方最为广阔。但巴蜀在秦代是边远闭塞之地。山高路远,道路崎岖,是流放罪犯之地。如果遵守约定,刘邦应该占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前的秦国版图。但考虑亡秦有贡献的人很多,土地有限,现在这样分封刘邦也是不得已,说得过去的。
    第二级是对亡秦战争有巨大贡献的秦帝国降将,也被封王
    章邯为雍王,统治咸阳以西的地区,建都废丘。章邯的投降,对于扭转造反军的颓势有着巨大贡献。因其本是秦国人,因此,封在秦国故地,合情合理。
    司马欣为塞王,统治咸阳以东到黄河的地区,建都栎阳。司马欣以前任秦帝国的栎阳狱掾时,曾经对项梁有恩,项羽将其封回栎阳。
    董翳为翟王,统治上郡,建都高奴。董翳为章邯都尉时,曾劝章邯投降楚军有功。
    第三级是对亡秦战争中因政治需要拥立起来的各诸侯王,或改封或遭贬。因为政治需要被造反者拥立或自立的王,因为对亡秦贡献不大,现在又失去了利用价值,因而利益受到损失。
    改立魏王豹为西魏王,统治河东,建都平阳。魏王豹失去了大部分魏国的土地,被封到今天山西省的南部,都城在今天的临汾。
    赵王歇改立为代王。失去了河北邯郸一带原赵国中心地带,而被向北挤压到今天河北蔚县一带。
    改立燕王韩广为辽东王。韩广被从燕国中心的蓟城,也就是今天的北京,挤到了今天的辽宁省辽阳市一带。
改立齐王田市为胶东王。田市的都城从原来的齐国故都临淄,搬到了即墨。
    韩成仍为韩王,居旧都,建都阳翟。只有韩王成没有变动。韩王成曾经投靠刘邦从军西进,后来又半途而止,固守原地。
    尊楚怀王熊心为义帝,迁到长沙郴县。楚怀王被挤到了当时偏远的湖南郴州市。
    第四级是对中途开小差或不参与亡秦战事的人,考虑其贡献大小,也有照顾封赏。
    成安君陈余因与张耳抵牾挂印离去,也未跟随楚军入关,但他一向以贤能闻名,又对赵国有功,知道他在南皮,因此把南皮周围的三个县封给他。
    田荣不肯发兵与秦军作战,又多次在造反军与秦军作战时见死不救,造成项梁战败被杀,又未率兵跟随入关,因此不封。

    上述分封内容,细致到战功多少,降将的处理,国土贫富的划分,甚至某人的老家势力范围,还能怎么公平?
    当然了,能够分赃分得如此有水平,也不全是项羽的功劳。这里很可能有长达几个月的磋商、串通、讨价还价,才最后得到这样一个分封方案。为什么说几个月的磋商?因为根据《史记·秦楚之际月表》记载,诸侯军焚烧了咸阳宫,大火三月不灭。而就在这满目疮痍,烟尘弥漫的咸阳,诸侯军居然又呆了四个月。四个月的时间都在干嘛?讨论分赃最切合实际。
    项羽主持大封诸侯,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先例:希望通过议会的方式,重新分配利益,以结束战乱。在项羽之前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诸侯间的会盟。但是这种会盟基本上是一个强国招呼弱国听从指挥以满足称霸诸侯的虚荣心,而没有获取利益的现实效果。项羽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让参与亡秦的各方势力都能得到合适的回报,从而罢兵于咸阳,重回诸侯割据的战国时代,各自归国享受太平。
    然而,项羽犯傻了。在这样一个用刀兵就能随心所欲获得一切的战乱年代,不管谁来当这个纵长主持分封,不管这个分封再怎么细致怎么公平,都不可能满足这些手中有刀把子的造反者的私欲。
    司马迁在《史记》中通过众多人之口,不断反复强调:如果项羽按照约定,把关中封给刘邦,再照顾好半途而废的陈余,不计前嫌封赏田荣,天下便可以太平了。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最先挑起战事的,竟然是拿了最大蛋糕的人,臧荼。
 

    (2)造反派再次相互大打出手
    和平的太阳,一天也没有在秦帝国的故土上升起过。大封诸侯的结果是引发了更大规模的战乱,更多人的死亡。
    臧荼是燕王韩广手下的将军,虽然曾经在项羽救援钜鹿的时候发兵来援,但是也只是屯兵观望,并没有真的与秦军交战。后来臧荼随项羽入关,但是,项羽入关的道路一马平川,没有与秦军发生任何战事,臧荼也就是随着项羽沿路游览而已。可是项羽主持大封诸侯,臧荼却得到了燕王的封号,国土几乎占有燕国最富足的西南大部地区。然而,即使是这样,臧荼却并不满足。既然用武力便可以随心所欲地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为什么不去拿呢?
    傻子才不去拿!
    傻子才会因为秦帝国的灭亡,而放弃痛快的杀人放火为所欲为!
    傻子才会因为封了个诸侯而克己复礼重新做人。
    处在那个环境下,手里有这样的力量,谁都会这么想,谁都会这么做!于是臧荼回到燕国便杀了燕王韩广,不仅占有自己该得的燕国土地,还把项羽封给韩广辽东王的土地也一起吞并了。
    田荣是齐国王室的后裔。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齐国是最后一个堡垒。秦始皇消灭楚国后,齐国断绝与秦国来往,发兵齐国西部边界,试图阻挡秦军。这个时候,秦始皇完全可以向后来的造反军那样,命令强大的秦军攻入齐国,屠戳临淄,焚毁齐宫,夷灭田氏,让其自食敢于抗秦的恶果。以当时秦军的强大,要做到这些,易如反掌。但是,秦始皇没有这么做,而是派人用重金向齐王诱降。在重金利诱和重兵临城的双重压力下,齐王建明智地选择了投降。而秦始皇也不食诺言,不杀齐国王室宗族,给予优厚的生活待遇。这样,田氏家族才得以延续。
    但是,造反以后的田氏家族,却不断上演着自相残杀的闹剧。率先造反的田儋兵败身死后,田儋的堂弟田荣收集田儋的余部向东逃到东阿,并请求项梁救援。田荣在败逃东阿的时候,章邯进行围追阻截。项梁听说田荣情况危急,就领兵来到东阿城下,并且一举击败章邯。章邯往西退却,项梁则乘胜追击。面对数倍于自己的秦军,项梁的追击是很危险的。可是就在这个时候,田荣不去感谢救命恩人项梁,也不协助项梁去向攻击秦军复仇,而是把项梁单独抛给强大的秦军,自己回去杀田氏宗亲争夺权力去了。就在这个时候,孤军深入追击章邯的项梁遇到了麻烦。项梁军被章邯包围了。项梁急派使者请田荣发兵相助。可就是在这危急的关头,田荣却提出了条件。要楚国杀死自己的宗亲田假,才肯出兵救援。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田荣便拒不出兵,导致项梁战败被杀。这之后,田荣也再没有参与对秦军的作战。这样的人,不予封赏显然是合理的。
    但是,秦末战乱,那是个没有道义和法律的时代。只要有实力谁都可以为所欲为。即使封了田荣又能怎样?难道就能保证他不像臧荼那样,以武力为自己获取更大的利益吗?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田荣听说项羽改封自己拥立的齐王市到胶东,而立齐将田都为齐王,大怒,立刻发兵攻打田都,田都战败逃往楚国。
    田荣拥立的齐王市打算接受项羽的封赏去做胶东王。田市偷偷离开齐国都城临淄,向胶东逃跑,准备奔赴封国。田荣发现后大怒,立刻带兵追赶,最后把田市杀死在即墨。田荣于是自立为齐王,又向西进攻,杀死了济北王田安,全部统治了三齐之地。
    齐国的王族,没有死于秦始皇,却有很多人死于本族骨肉的屠杀。
 

    (3)陈余人心不足蛇吞象。
    陈余在亡秦战争中有功,功不在沙场征战。陈余是魏国大梁人,年轻时候因为张耳是魏国公子无忌的门客,所以陈余追随张耳,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他。陈涉造反,负罪在身的张耳、陈余立刻去求见陈涉。陈涉想称王,可是张耳、陈余却劝他立诸侯六国的后人为王,陈涉不爱听,于是给了两人一个校尉的小官,让两人随武臣去攻打赵国旧地。
    武臣在赵国得手后,张耳就劝武臣不要再听命于陈涉,而是自立为赵王。于是,武臣在赵国旧都邯郸自立为赵王。封陈余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
    然而,为将为相的得势还没来得及喜上眉梢,张耳、陈余就开始自食其果。赵王武臣派出去的部下李良,如法炮制,杀死武臣的姐姐,攻打邯郸,杀死了赵王武臣和左丞相邵骚。张耳、陈余侥幸逃脱,收拾残兵,得数万人。又立赵歇为赵王,定都信都。这时候李良进兵攻打陈余,陈余将李良打败。这是陈余起事以来第一次有所作为,但这不是与秦军作战,而是自相残杀。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陈余和张耳这之前的作为,两个字最合适,那就是:“内讧”。先挑唆武臣与陈涉内讧,后来又与李良内讧。
    陈余的功绩主要是建立在钜鹿。当各路诸侯军来救钜鹿而又不敢和王离、章邯交锋时,当傻大个儿项羽鲁莽地北渡漳水攻打章邯的时候,陈余脑子清醒,并从中看出了破绽。
首先他正确地判断,与王离和章邯交锋无疑是送死。冒险鲁莽地向秦军进攻,只能是兔子招惹酣睡的狮子,结果是速死。
    随后陈余发现,强大的秦军没有向钜鹿城发起强有力的进攻;包围钜鹿的王离在城北留有缺口;战无不胜的强大章邯,到了钜鹿就成了保障粮草的支前民工了。这里面一定有问题。一定是秦帝国内部出现了内乱。于是,陈余开始分别给王离和章邯去信,以秦将白起和蒙恬的悲惨下场劝降。没想到陈余猜对了,他的劝降信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不费一兵一卒便解除了钜鹿之围,还避免了项羽因玩命攻打章邯可能招致的灭顶之灾,更为诸侯军顺利进关扫清了障碍。
    按说陈余出力不多,功劳却不小,本应封王。但是,由于在钜鹿城中受了惊吓的张耳,不能容忍原来像儿子一样侍奉自己的陈余现在竟敢不听招呼见死不救。于是收了陈余的将印,陈余也就负气离开革命队伍,流落江湖。
    其实,项羽的分封还是考虑得挺周到的。陈余对秦帝国没有分毫征战之功,可是考虑到陈余在革命低潮时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找不到陈余的情况下,仍然没有遗漏他。听说陈余在南皮,就把南皮周围的三个县封给了他。按说,这个处理可以了,合情合理,仁至义尽。搁哪个朝代,你革命一半自己跑了,人都找不着,谁还追着赏你?就这样,陈余还是不满,还是要闹事。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记载,陈余不满张耳封王,而自己只是个侯。张耳到自己的封国上任,陈余听说越发恼怒道:“张耳与我功劳相等,可是现在张耳为王,我只是个统辖南皮三县的侯,项羽做事不公。”(6)
    这就是人心不知足蛇吞象了。陈余这会儿就不想自己半途开小差的不是了,也不想张耳两度立赵王,在钜鹿城中坚守,随项羽入关壮大项羽集团的功劳了。
    这也就是项羽的愚蠢了。陈余明明是对张耳有意见,可是你主持封王,所有的抱怨最后都集中到你的头上,所有的愤恨最后都会变成对你的仇恨,所有人最后都将变成你的敌人。这就是傲慢自以为是的恶果。
    正好这个时候田荣赶走齐王自己占有齐国,陈余于是派使者夏说去联络田荣,组织反项力量。
    陈余让夏说游说田荣道:“项羽主持封侯不公平,他自己的部将都在好地方称王,把原来占有该地的王都迁徙到不好的地方。现在赵王被迁到代地。我希望齐王你能借臣我一些兵马,我把南皮变成大王你齐国的屏障”
    齐王田荣这时候正感到自己一个人反对项羽势单力孤,想要培植党羽,于是就派军队去南皮听从陈余调遣。
陈余得到田荣的兵,并不是真的为田荣阻挡项羽的进攻,而是马上去攻打常山王张耳。两个当初情同父子的生死朋友,现在为利益大打出手,你死我活。
    张耳本是个没用的家伙,陈余兵到,张耳便战败逃走。陈余收复了赵地,从代地把赵王歇迎回赵国,重新立为赵王。赵王也投桃报李,立陈余为代王。陈余借口赵王生性懦弱,赵国还不安定,便不去代国上任,派夏说担任相国去统治代国。
    
张耳被陈余赶出封国之后,想想诸侯哪里都没法投靠,只有投靠项羽或者刘邦。按道理张耳应该去投靠项羽,因为项羽对张耳可算是器重和优待。张耳也是在亡秦作战方面无寸尺之功,但项羽念其两次拥立赵王,牵制了秦军的主力,又被围钜鹿而誓死坚守,加之后来随项羽入关,因此,封张耳为常山王。
可是,张耳却忘恩负义。见到项羽因分封诸侯遭到许多人反对,也就来个墙倒众人推,不去投靠项羽,转而去投了刘邦。

    此时,东面,黄河下游南北两面的原燕、赵、魏、齐等国的故地,已经是天下大乱了。西面,刘邦又暗渡陈仓杀回咸阳,并推进到今天河南的洛阳。造反者灭亡秦帝国之后,没有获得一天的太平日子,战乱仍然不可遏制。没有人能把蛋糕切得人人满意。尤其是在那个私欲极端膨胀,没有道德和理智的战乱年代。傻大个儿项羽以纵长的身份揽下了主持分封的差事,是一个致命的错误。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把项羽推倒了所有人的对立面去了。不满意分封的当然恨项羽。少数满意分封的人则认为自己是理所当然该得的,也并不对项羽心存感激。以至于出现这样的情况,田荣、陈余、刘邦等认为不公者向项羽进攻,黥布、臧荼、司马卬、张耳等得了项羽分封好处的人却袖手旁观。
    项羽生气呀,黥布、臧荼、司马卬、张耳你们得了好处却不伸手,真是混蛋!这一来,又把这些人得罪了。项羽两头不是人!
    这充分说明一个道理:说秦末战乱是为了反抗秦帝国的暴政,那是想当然的胡扯。造反者中的每一个人,从他们的所作所为来看,哪个不比秦始皇残暴!甚至比起秦二世也有过之而无不及!造反者的所作所为,哪个不比秦帝国的政府残暴,在他们的统治下,那才叫做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是他们使得整个国家城破屋毁,遍地鬼魂。
    司马迁给了陈涉的那句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能为王,我为什么不能当王?搅乱了谁都有可能称王!
    司马迁假武臣之口揭示出了造反者跟风造反的真实想法:“於此时而不成封侯之业者,非人豪也。”这种天下大乱的时候,不赶紧跟着起哄捞一把,真是傻子懦夫也。

    天下又大乱了。由于没有了亡秦这杆大旗来号令,此次大乱,乱得无法收拾。
    项羽应该怎样面对新的混乱?
    应该说,项羽傲慢傻冒儿地主持封侯,已经把自己放到了众矢之的的位置上了。现在,是一错再错,进一步与所有人为敌,还是因势利导改正错误,巧妙脱身?这需要大智慧。

作者:程步     编辑:战国霸王

 

想看更多文章请加:QQ:819130492
欢迎收听新浪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战国霸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