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过年习俗【完整版】

 勇传 2016-02-02


“过年”是一个多么让人向往的字眼……小时候可能就是盼望穿新衣服,放鞭炮,拿压岁钱,长大了则是盼望放假,回家,拿年终奖!


说到过年,很多人会觉得现在的“年味儿”越来越淡了,好像就是吃吃饭,逛逛街,打打牌,看看电视,那么关于过年的那些事儿,难道除了这些就没有别的了吗?!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回味一下我们的老祖宗们是怎么过年的……


虽然我们现在过年只放7天,但是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就开始了,要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算过完年!(泪奔,好想穿越回到古代去)

腊月二十三,被称之为“小年”,人们便开始“忙年”了: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辞旧迎新”。


腊月二十三,祭灶保平安:古时,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民间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清苦,所以人们会在这一天吃豆腐,以示日子过的勤俭节约。




腊月二十六,割肉杀猪头:进了腊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东北童谣中说“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盼望杀年猪吃肉的心情。




腊月二十七,洗去邋遢和疚疾:传统民俗中在这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因此又称为“洗福禄”。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春节张贴之物。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为有记载的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以红纸代替桃木。




腊月二十九,请祖上供酒: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腊月二十九又称为“小除夕”,在这一天上坟请祖,行仪式之礼,会显得更加郑重。




大年三十晚上熬一宿: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除旧迎新,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正月初一拜大年: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拜年最高兴的莫过于小孩子了,一声“恭喜发财”就等着“红包拿来”。另外传说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因此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这一习俗。




正月初二回娘家:过去的女子在嫁入夫家后要操持家务,伺候公婆,还要应付各种妯娌、姑嫂关系,甚是辛苦,所以娘家会赶在节庆时接女儿回家住几天,名为探亲,实则休息,体现了浓浓的亲情。




正月初三烧门神:旧时,有的商户会在这一天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然后开门营业做生意赚钱咯。(初三就开张,真的蛮拼的)




正月初四迎灶神: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送走的灶神爷也要在这一天重新迎回来,而这一天全家也要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




正月初五来破五:这一天妇女们会打破各种禁忌,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另外这一天有的地方还会迎接财神,开市贸易。




正月初六送穷气:所谓“送穷”,是人们会将一些杂物破烂打扫出门外并放火焚烧,寓意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




正月初七人胜节:传说女娲创世之初,是先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第七天才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民间此日要吃“春卷”、“盒子菜”等,另外大多也会选择踏青郊游,感受早春的气息。




正月初八顺星节:这一天人们会从香蜡铺中请来星神马儿上所列的星宿名号来了解天文,夜里还会举行祭星仪式,有钱人家摆108盏灯花,一般人家也可摆49盏,最少是9盏,代表日、月、水、火、木、金、土,罗侯和计都这九位流年照命星宿。




正月初九是天日: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所以名为“天日”,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还会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正月初十石不动:相传这一天是石头神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有些地方的习俗还会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由十个小伙子或十个小姑娘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正月十一子婿日:民歌中有“十一请子婿”的说法,岳父们在这一天会宴请子婿,据传,这是因为初九庆祝“天公生”的食物到初十还吃不完,所以,就在十一这天用来请子婿吃饭,娘家也不必再因此破费了。(哈哈,岳父这么节省,女婿你造吗?)




正月十二搭灯棚:从即日起人们便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咯,选购灯笼,搭盖灯棚。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三始上灯:随着元宵节的日渐临近,各种花灯陆续亮相,因而又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




正月十四逛灯市:这一天市面上卖灯笼的小贩,早就准备了各式各样的花灯吆喝贩卖了,“灯市”由此形成。另外,传说这一天还是“临水娘娘”和伏羲的诞辰,人们会举行祭祀仪式,祈愿保佑岁岁平安,人寿年丰。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由来已久。宋代即流行,最早叫“浮元子”,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有团圆美满之意。元宵节在中唐以后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元宵节除了观灯赏灯放灯以外,在北方一些地方,还要表演踩高跷、跳钟馗、花车游行,舞狮子,耍龙灯等各种习俗,就连平时呆在深闺里的大姑娘们也会出门来看热闹,会情郎,因而这一天又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所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么美的意境,想想也是醉了)





过了正月十五,这年就算过完了,怎么样,看了小编的介绍,大家涨姿势了吧?想不到这里面还有这么多的讲究和说法,中国的民俗文化真是丰富多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