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枉凝眉中是虚话?还是虚化、虚花、许他”?

 快乐老年435 2016-02-02

红楼梦枉凝眉中是虚话?还是虚化、虚花、许他”?《枉凝眉》脍炙人口,人人耳熟能详:“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沈阳出版社程甲本红楼梦206页。标点符号为笔者所加)。不过这首词中的“虚话”一词,在红楼梦各版本中并不一致,其他版本有的是“虚化”,有的是“虚花”,还有的是“许他”。究竟谁对谁错?搞清楚这个词的来龙去脉,将有助于让我们揭开红楼梦版本之谜。

笔者近日发现,在明朝早期李昌祺所著的文言小说集《剪灯余话》中,有一篇《贾云华还魂记》,用了“虚话”一词:(魏鹏与娉娉)是夕谈话稍款,言情颇深。值夫人睡觉,呼娉。娉惶恐走去。生茫然自失,面若死灰,因枕上赋《如梦令》一词自悼,词云:

明月好风良夜,梦楚王台下,

云散雨收,难成佳会,又为虚话。

误也,误也。青着眼儿干罢

从这首词中,我们不难理解,一对青年男女幽会被打扰了,煮熟的鸭子飞了,佳会好事未成,未能云雨,美好愿望成为了“虚话”(山东还有土话“虚让客”,意思是假装要留客人吃饭或者住下,其实不是,留客不是实话,是虚话、假话)。《红楼梦》中的《枉凝眉》中的“奇缘”和这首词中的“佳会”差不多一个含义:说两人没奇缘吧,但相遇了,说有奇缘吧,但有缘无份,未能心想事成,最终“心事终虚话”。所以两人只能无可奈何皱眉而已。这也可引伸出俗话说的“只能干瞪眼了”(类似上面的“青着眼儿干罢”),当然也可以是皱眉苦笑,或“枉凝眉”了。

《剪灯余话》的作者李昌祺(1376——1451),名祯,江西庐陵(今吉安)人(他比曹雪芹早了300多年),是明朝永乐年间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因修《永乐大典》擢礼部郎中,迁广西左布政使。永乐十七年因过失被撤职,罚役房山。一年后,赦免回京。洪熙元年(1425)重新起用为河南左布政使,正统四年告病致仕,家居二十余年,于景泰二年(1451)病逝,终年七十六岁。《贾云华还魂记》在李昌祺的《剪灯余话》一书中排为卷三(台湾天一出版社,有的版本排为卷五)。王世贞《艳异编》卷二十一冥感部二收入了这篇《贾云华还魂记》。明万历年间《绿窗女史》一书也予收入(作者却标为元朝的陈仁玉)。明末周清原《西湖二集》收入为第二十七回,篇名改为“洒雪堂巧结良缘”。其他还曾被改编成传奇戏曲等文学形式传播,数百年来一直很受读者热捧,可惜只是从未引起过红学家们的重视。

刘世德先生在《读红脞录》中说:“虚化”——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杨本、舒本,“虚花”——蒙本、戚本,虚话——梦本、蒙本(改文)、程甲本、程乙本、东观阁本、双清仙本,“许他”——眉盦藏本(卞本)。在2006年眉盦本出现之前,我对“虚化”或“虚花”一词始终不得其解,对“虚话”一词虽心存怀疑,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直到眉盦本出现,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许他”二字放在这里,是最最合适的,我相信,这就是曹雪芹笔下的原文......这两个字演变的过程是这样的:许他——虚化——虚话——虚花。而从版本演变的顺序来说,则是这样的:原稿——眉盦藏本——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杨本、舒本——蒙本、戚本——梦本、程甲本、程乙本、东观阁本、双清仙馆本。。。。。。(《红楼梦学刊》2010年第二辑143页)。北京大学的陈熙中先生则对此反驳说,是“虚花”而非“许他”,并以《虚花悟》做例子,还引经据典,引用了如《汉语大词典》、《俗语佛源》、《金瓶梅词话》等资料关于“虚花”记载,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红楼梦学刊》2010年第五期)

笔者仔细查阅《红楼梦》程甲本、程乙本、东观阁本等,用的都是“虚话”一词。再看诸脂本《石头记》,梦稿本是“虚话”(有人论证梦稿本不属于脂本系统),蒙王府本是涂改成的“虚话”,原文是“虚花”。己卯本、庚辰本、舒序本、戚序本等都是“虚化”,眉盦本是“许他”。

其中,甲戌本把这两个字修改成了两个墨团,读者几乎无法辨认出是“虚话”一词。这也证明,原字肯定不是“虚话”,否则就不用涂改了。上面黑色眉批写明为“虚话”(按说为左绵痴道人孙桐生所写,但有人论证不是孙的字体)。胡适红色眉批则是“徐作虚化”,另有一句“徐有尽字”(程本没有“尽”字。甲戌本等“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有一“尽”字,被墨涂掉,又用红三角符号标注。这都属于典型画蛇添足,这也说明甲戌本等脂本并不是忠实地照着原本《红楼梦》过录抄写,而是有意窜改瞎编)。胡适说的这个徐本,疑为徐星曙的庚辰本。

鲁迅所推崇的、胡适曾和甲戌本做对比的戚序本《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中是“虚花”,眉批有狄葆贤所写“终虚花今本做终虚话是”(有人论证指出:戚序本说的“今本”不是程甲本,而是《增评补图大观琐录》)。不过戚序本的词牌名不是《枉凝眉》,却是《枉凝眸》。这很是滑稽,因为“凝眉”和“凝眸”的意思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颦颦”就是皱眉的意思)。仔细分析脂本诸人修改背后心态,看得出他们其实是在处心积虑的造假!

仔细阅读对比《红楼梦》和《贾云华还魂记》,就会发现: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竟然深受《贾云华还魂记》影响,其写作素材灵感,部分来自《贾云华还魂记》,另文详叙。

如果说曹雪芹看到了《贾云华还魂记》这篇小说,并且借鉴吸收了某些元素,那么《红楼梦》原稿就应该用的是“虚话”,不会出现别的错误。曹雪芹不会把“虚话”写成其他什么“虚化”、“虚花”、“许他”。

反而后来的红学大师“脂砚斋”,以及错别字连篇、水平非常低下、《红楼梦》其他版本的诸多抄手们和编者们,把“虚话”改来改去,有的改成了“虚化”、“虚花”、“许他”等,有的又超水平发挥,如甲戌本,把“虚化”或者其他词等,改回了“虚话”。

也许有这么一种可能:曹雪芹水平较低,不懂“虚话”这个词意,虽有《贾云华还魂记》“虚话”在前指路,但他没有亦步亦趋,一开始下笔时就写错了,初稿原稿都写成了“虚化”、“虚花”、“许他”等,反而是后来的脂砚斋、程伟元、高鹗、孙桐生、狄葆贤、脂本诸抄手们等水平较高,帮助曹雪芹修改,改成了“虚话”。但凡有正常思维的人都知道,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虚话”一词才是对的,带有“虚话”的程本才是原稿,“虚话”一词就是《红楼梦》原稿所用。“虚话”为真,其他“虚化”、“虚花”、“许他”等,也许有人故意造假!(吴修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