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刚送完儿子去托班,准备回家的路上,拿起手机看到我们家长微信群里很热闹。 打开一看,原来是儿子班里有个小朋友甲的手臂,被另一位小朋友乙咬伤了,手臂红肿得厉害,都两天了还没消褪。 甲的妈妈这才一大早在群里指名道姓要求乙的妈妈道歉。说事情发生两天了,乙家连一句道歉都没有,甲的外婆都在家里吵起来了,大意是孩子妈妈没处理好孩子被欺负的事情。 见到这种情况,乙妈妈马上回应说自己这两天太忙,没注意到,在群里跟甲妈妈道歉了。 可是甲的外婆还是很生气,来到托班,说要吓唬吓唬乙,叫他以后不能再咬人欺负小朋友了。 乙妈妈得知甲外婆来吓唬自己的孩子,在群里跟甲妈妈又是一通争吵。两位妈妈在群里吵来吵去,让老师也是尴尬至极,很难做工作。 以前,我跟大多数家长一样,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被人欺负,或者欺负别人,遇到这两种情况该怎么办呢?也一直在寻求,有什么好的方法,能恰到好处地解决孩子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既能教育孩子,又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直到儿子也入托,我很快就碰到了这样的事情。在儿子入托两周后的一天下午,老师给我发信息,说儿子把一个小朋友的脸抓伤了! 带班的老师还给我拍了照片,小朋友的脸上有两道明显的指甲划痕,那就是儿子的“作案证据”! 我看了后,顿时坐立不安,小心脏也加速了,根本没心思再上班了。 这个小朋友也是外婆接送,听说外婆脾气还挺大的。万一对方家长劈头盖脸骂我没教好孩子,指责我家儿子怎么办?我儿子本来就有点内向,再被一个陌生阿婆批评,会不会更胆小啊? 但我马上镇定下来,不能自乱。我确定,儿子不是个暴力的孩子,他抓脸,是因为喜欢那个女孩子。因为他在家也经常摸一摸我们的脸,他的表哥表姐也经常被他抓,我们觉得不疼,就笑嘻嘻的样子,儿子就以为这样好玩。两岁半的孩子,摸一摸,抓一抓,力道控制不好,很容易把摸变成抓,再加上最近指甲太长了,没及时修剪。唉,都是我们做家长的疏忽和没有引导好啊! 我马上跟老师说,我今天会早点过去接儿子的,然后当面跟小朋友和外婆道歉,并加了小朋友妈妈的微信号,准备后期跟踪慰问。 到了托班,我带了自己坐月子时用的陈年菜籽油,送给小朋友的外婆,让她给小朋友擦上,怕留伤疤,我很惭愧和诚恳地说:“对不起,对不起!回去我好好教育孩子。” 安抚好受伤的孩子和担心的家长,接着就是重点教育自己的孩子了。 第一,教会他道歉。道歉这一步,还算走得顺利,因为老师刚才也已经教过他,跟受伤的小朋友说:“对不起!”不过他的道歉声音很小,因为他确实很害怕了。孩子在害怕的时候,家长一定要蹲下来,抱抱他,并和他保持平视的状态,这也是一种安慰。 第二,我告诉儿子,抓人是不对的行为,会让别人很痛,会哭的,比如妈妈现在抓你的脸,你要不要?小家伙马上惊恐地瞪大双眼,不停摇头,小声说:“不要!” 第三,要保证下次不再做出这样的行为。我让儿子跟着我说,以后不能用手抓小朋友的身体,如果抓了别人会怎样?他说:“会哭!”“那你要不要小朋友哭?”“不要哭!”孩子自己也不想看到小朋友哭泣的样子,因为哭的滋味,他们自己最懂。 当天晚上,我又联系了那个小朋友的妈妈,询问伤势如何。其实小孩子的抓痕好得很快的,我们当妈的都了解。后来,我跟这个小朋友的妈妈还成了班里关系最好的一对家长。让我欣慰的是,经过这件事,儿子后来再没有出现过“暴力行为”。 有了实战经验,我更肯定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在对待三岁左右宝宝的伤人行为时,我们家长要先学会道歉,道歉,再道歉。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先有暴力行为,作为家长,道歉一定要及时、诚恳。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在外面,磕到碰到,留下一点小伤,家长都会着急上火的。特别是老人,都会心痛上好几天,巴不得受伤的是自己。 所以我们家长之间要将心比心,不要互相斗气,激化矛盾,小题大做。每个孩子都是天赐的宝贝,我们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喜欢码字、看书、亲子旅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