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穷游哥斯达黎加(11)走进深山

 王立平868 2016-02-03

穷游哥斯达黎加(11)走进深山

记不得是哪位名人说过,人的情感与他过往的经历是分不开的。我知道,我有大山情结。我也知道,这与我60年代两段经历有关:初期是在阿坝州的大山之间,后期是在大凉山里,一呆就是9年。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大山,就从此烙在了我的意识里。深山农庄,于是就成了我们哥国之行的第二个目的地。

穷游哥斯达黎加(11)走进深山

深山老林、穷乡僻壤,在我的陈旧记忆里是一对谁也离不开谁的冤家。公交车驶离靠海的平坝地段后,拐上了蜿蜒曲折的山道。大约3个小时的山间旅途中,不断映入我们眼帘的美景和夹杂其间的漂亮建筑,一点点地改变着我的陈旧记忆。沥青铺就的曲曲弯弯山间公路,虽然狭窄,没留人行道,但却依然容许两辆对开汽车各据一侧,会车时不用减速。这让我想起了90年代,成渝高速未开通以前,我驾车经过龙泉山某段,还得不断揿喇叭,以提醒对行的汽车提前停靠在可以错车的宽阔处。在窄窄的混合着泥土的碎石路面上,你就别梦想有那道黄色的安全分隔线了。

穷游哥斯达黎加(11)走进深山

还在克波斯时我们就注意到,公交采用奔驰等名牌大巴。我还以为那是在对外开放的景区,才会如此。现在群山之间的蜿蜒山道上,依然是那体型庞大的豪华大巴。初时我还觉得如此路与如此车不太协调,时间一长,观感改变,豪华大巴与山区美景竟然那么和谐。

穷游哥斯达黎加(11)走进深山

在克波斯时,街道给人的感觉像是中国的70年代,道路是80--90年代,而路上奔跑的车辆却像几年前的中国。进入深山,感觉依然如此。没有“嘣、蹦、蹦”的“永向前”,也没有屁股冒黑烟的超载货车。城乡差别,海边与高山的差别,在道路和车辆上我的确没有看出来。就像我在哥国看不出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差异、居住地域差异一样。

穷游哥斯达黎加(11)走进深山我不知道,哥斯达黎加呈现出的如此样貌,与我家乡的发展过程是那么的不一样,是因为他们的轻重缓急安排不一样,还是压根儿就不是安排的结果,而是一种文化理念的展现,一种文化理念通过体制——一个鼓励不同群体不同意见争辩的体制内的社会力量博弈的结果。

穷游哥斯达黎加(11)走进深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