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9、 江明平:80后小伙葡萄园里种下“创业梦”

 绵竹就业网 2016-02-03

29    江明平:80后小伙葡萄园里种下“创业梦” 

 4月3日一大早,兴隆镇广灵村的葡萄种植户江明平和妻子就钻进自家的葡萄园,给葡萄压枝条、施肥,疏理田里的蚜虫,小俩口忙活得汗流浃背。而园子里,顺着铁丝网一线排开的葡萄枝叶随风摇摆,似乎在向大家讲述这个80后“农痴”在葡萄园里种下的创业梦。

  起步:干啥都没种地有劲

  作为一名80后,江明平不像别人一样喜欢往大城市奔,他始终觉得,最亲切的还是这块土地。从1999年开始,年仅17岁的江明平就开始学着种地,家里的书柜里满满当当全是农业种植技术的书籍,自家的3亩地也全被他种上了葡萄,每年最开心的莫过于看着葡萄爬蔓结果,即使后来成了货车司机,忙碌的工作也没能让他放弃种植。用江明平的话来说,他是农民的后代,种地就是农民的本分。

  2011年,由于运输行业不景气,江明平辞职回到家中,并与家人透露了自己的创业想法:种葡萄!“大家都觉得他傻,好好的工作不干,非要回来种田!”虽说周围人都有些不理解,但家人仍然坚定地支持他。同年,江明平在村里流转了20多亩地,测距、松土、定植,有条不紊地建起了葡萄园,开始了他的追梦之路。

  受挫:跌倒了重头再来

  让江明平没有想到的是,刚起步就摔了个大跟头。

  江明平告诉记者,种植初期,考虑到东北镇谷王村的巨峰葡萄早已成规模,因此他决定种植阳光玫瑰、玫瑰香提等稀有品种。然而由于这些稀有品种对种植技术和生长环境的要求极高,第一次挂果江明平就亏损了10多万元。

  “10多万元一下子就打了水漂,这个跟头摔得重。”说起这事,江明平神情黯淡。原来,由于选择的葡萄苗与本地气候、土壤等不适应,技术指标不达标,购买的苗子几乎都没能成活,那一年损失达10万余元。

  为减少损失,江明平一边在葡萄地里套种蔬菜,一边开始认真总结教训:中间环节的风险、病虫害的防治、秧苗的保护……他翻遍了各种葡萄种植的技术书籍,网上查阅资料,并请教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甚至还跑到广汉、成都等地的葡萄基地考察。

  希望:让葡萄园向精细化发展

  如今,葡萄园的规模已经从20多亩扩大到42亩,江明平的葡萄名气也越来越大,年收入达到了10余万元。“最出名的是玫瑰葡萄,每斤售价8-10元,几乎一上市就卖光了。”随着葡萄园年产值的增加,自家葡萄的主要销售方向如何?以后又该如何发展?这个问题在江明平辞职创业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自己的计划。

  “做大很容易,做精就难了。”江明平表示,下一步他准备把实验出的新品种,规划成为标准化采摘园区,在提升葡萄品质的同时积极发展采摘农业,带动周边更多人参与种植,让自己的葡萄园不断向精细化发展。(文稿来源: 今日绵竹  日期:2015-04-07  作者: 何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