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练书法,学学美学丨蒋勋《品味四讲》

 tjboyue 2016-02-03

書兿咀華关注,咀嚼书法艺术之英华!

分享:书论丨技法丨品鉴丨人物丨文化丨思想丨奇谈


沉思中的蒋勋

蒋勋的《品味四讲》,港台版书名为《天地有大美》。我更喜欢《天地有大美》这个书名。蒋勋在序言中写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是庄子的句子,我很喜欢,常常引用,,就移来做了书名。庄子谈美,很少以艺术举例,反而是从大自然、从一般生活中去发现美。

我是从今年6月份才知道美学大师蒋勋的,是听“改变自己”辉哥的语音才知道的。当时,上网搜了蒋勋的文章,看了《美是一种信仰,忙是心灵死亡》这篇文章,被蒋勋“生活美学”的理念吸引,如获至宝。开始看蒋勋的文章,一发不可收拾。

在当当买了蒋勋的《品味四讲》,《生活十讲》,《孤独六讲》。封面很淡雅,我也很喜欢。我小心翼翼得打开封面,排版也是很简朴的风格。这套书我如获珍宝,留着慢慢地看,即使每天只看一页,也会让自己浮躁得心平静下来。

看完了蒋勋的《品味四讲》这本书,对我而言,是美的觉醒。之前我是一个活得很粗糙的女子。很少关注生活中的美学。

自从知道了蒋勋,知道了生活美学。感觉自己是被开光了,意识里的美开始觉醒。开始关注生活中的美学,并且写了一系列生活美学的文章。恍然回首,发现,自己对生活的品质越来越关注。也会给生活创造美。让自己生活在一个美的环境中。

美的觉醒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一旦开始觉醒,便会一发不可收拾。让自己沉浸在美的环境中。开始忍受不了不美的状态。

读蒋勋的文字,总是想读得慢一些,细细得品味,怕读得太快,把他的文字一下子都读完了,就像有一块很漂亮的橡皮,总是不怎么舍得用,想慢慢的一点点使用。

蒋勋的生活美学,给我的工作,生活都带来了一些改变。我会开始刻意慢下来,看看风景,等等自己的灵魂。忙是心灵死亡,多么深刻的警醒,我一定会牢记在心。

***************************

摘录《前言》

庄子谈美,很少以艺术举例,反而是从大自然,从一般生活中去发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铁窗材质其实非常粗糙,大概不到一两年油漆就已经斑驳了,然后就开始生锈,非常难看。钉人的方式,就是把整个房子像监牢一样地笼罩起来,我想不管从外面来看,或者坐在房间里面往外看,都没有景观可言了。

大自然真的可以治疗我们,让我们整个繁忙的心情放松,找回自己。

我们要强调的美,并不是匆忙地去赶艺术的集会,而是能够给自己一个静下来反省自我感受的空间。

美应该是一种生命的从容,美应该是生命中的一种悠闲,美应该是生命中的一种豁达。如果处于焦虑、不安全的状况,美大概很难存在。

食之美

我们从生活美学里入门时提到与我们有切身关系的食物——吃,可能特别是小吃。

我们一直说品味,谈到生活美学,最重要的是品味,西方叫Taste,我们发现“品”、“味”都是在讲味觉,Taste也是讲味觉、讲吃。所以我觉得“吃”真的是人类认识美的一个最重要的开始。如果吃得粗糙、吃得乱七八糟,其他的美大概也很难讲究了。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去参观画廊、听音乐会、看表演就已经有美了,我觉得美还是要回到生活基本面,真切讲究一下自己的吃。

我提过对新竹最深的记忆是城隍庙,因为那边的米粉、那边的贡丸,我在别的地方都吃不到。看来简单的米粉,你会体认到其中有不同的手工处理,从质感、咬劲、QQ的感觉,你马上回知道这是新竹最好的米粉,而且就是某一家的产品,别家都做不到。

天长地久的小吃

谈到新竹城隍庙的贡丸、米粉,不晓得大家脑海里会不会也想到很多很多你在世界各地小吃的记忆?可能是某一个小镇的猪脚,你会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跑去品尝,因为那里有好几代的传统,可以将猪脚做出别家没有的特殊质感出来。或者是某个地方用大火爆炒的鳝鱼意面,或者是见到到可能只加一点点调味料的那种担仔面:坐在小小的矮凳上,吃那样小小一碗,完全不是为了吃饱的目的。

一谈起来,就有这么多关于吃的记忆,而且这些都不是“大吃”,而是“小吃”。我觉得这些小吃里面其实存在一个信仰,就是天长地久。

我觉得生活美学最重要的,是体会品质。

所以生活美学其实是呼唤我们对于人最基本的一个尊重,回来做自己,回来把自己本分的事情做好。

生活美学是留给自己的一点点空间,并非很严苛地要求每天都要如此。

全世界这些吃的记忆只说明了一件事情,就是人类在长久吃的文化当中,其实是把吃变成信仰、变成了传统、变成了历史,也希望在生活美学里源源不绝地能够把这些美得品质保留下来。

我们对食物的记忆非常奇特,你会发现一般人所讲的山珍海味,未必是自己一生最重要食物的记忆。有时我会怀念起童年时候家里院子里母亲种的空心菜,就在水田旁边一块地。

所以不见得山珍海味,最贵的鱼翅、鲍鱼、龙虾,就一定最美味;相反的,有时候你怀念的,却是一碟小小的青菜。

我们发现人世间的美是一种平衡,也是一种和谐。

搭配才是最好的美学。

我第一次感受到不同的族群对食物的反应也是这么的不一样,可以当作生活美学中非常有趣的一个讨论,因为我们发现,美常常是从自己主观的角度去看事物,我们无法理解另外一个族群的美感。就像我可能没办法理解蒙古朋友每天吃羊肉的快乐,他们大概无法了解我每天吃海鲜的快乐。

有一天我在人类学书籍中读到,最靠北极圈的纽因特人的一支会吃一种很奇特的食物:在冰天雪地里肉类腐烂以后上面生长出来的 蛆,他们叫作“肉芽”,是拿来招待朋友最珍贵的食物。

生活美学里每一种美都有自己的生态和背景,有时人们更换环境后,会对不了解的事情大惊小怪,可是真的见多识广以后就会见怪不怪了,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族群自己发展出来的生活美学。

应该在生活美学里开始培养一个宽阔的心胸!

美没有任何绝对好或不好的问题,它是相对的,你必须了解到这个文化的背景之后,就会开始尊重这个族群的生活方式。所以我觉得生活美学很重要的态度,其实是一种尊重的态度。

我特别说是小吃,因为我一直觉得好笑记忆里面,你真正眷恋的并不是那些很贵的山珍海味或大饭店里奇特的菜肴,而是一些在偏僻的巷弄里的小吃。

我们在生活美学里提到食物,希望大家不会误会以为是教大家做菜,而是希望在料理的过程里能去发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民族,提供给我们最精彩的味觉的美学,从品尝食物开始,建立起对自己对生活周遭所有点点滴滴小事物的注意。

你会在脑海里浮现一些好像始终忘不掉的食物和料理,它们不只是口感上的回忆,不只是美食当前那种口腔里的快乐,甚至会变成很特别的视觉记忆、嗅觉记忆,甚至会让你在心灵上有一些特别的感动。

所以我常常觉得最好的关心有时候不一定是语言,而是一种味觉上的照顾。

这就是为什么我希望谈生活美学的原因,生活美学其实是安慰我们自己、鼓励我们自己一个最重要的方法。

这是生活美学的第一部分。希望大家也能够开始对食物用心,对食物讲究,在自己的生活里,好好为自己完成生命的菜肴。

衣之美

衣服的文化,则与我们的身体发生关联。

什么叫美?有自己独特的品味才叫美。

所以谈到服装看来是小事,却反映出整个文化的大势所趋。

我去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时,看到当地人围着一块沙龙的服装,都觉得可能比我们更有自己本土的独立思考意识,我就会开始怀疑,我们独立思考的意识形态到底建立在什么基础上面?

居之美

这些“美”不需要太昂贵的价值,而是必须要“用心”。

空间得美并非只存在于单栋建筑,而在于建筑跟建筑之间构成的一种协调性。

家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让你离开职场,我们在工作上的认真和专心,其实必须要有休息的时候。

家跟职场是有所分别的,你爱这个家,所以你愿意回到这个家。

美是幸福跟快乐

美并不是价格,你没有办法在美上面标示出它多昂贵,美是无价的。美也是你生命里面的幸福跟快乐,我很难跟你解释我的幸福能卖多少钱,如果幸福可以论两论斤卖的话,就不是幸福了。

苏州园林,经常在白粉墙前种一支竹子,称为“以竹为画,素壁为纸”。朴素的墙壁当纸,以竹子作画,竹影子打在墙上就是一幅画,不必另外挂画,这些都是营造居住环境品质跟空间的方法之一。

我不知道代价有没有感觉到,小镇文化因为有历史,悠久的历史会筛滤出真正的品质。可是在大都市里,好像生意做完就互不相识,所以店家没有这个责任感。现代商业城市中,品牌需靠广告来打响。小镇的老字号靠口碑口耳相传,所以它有被尊重的人性品质与空间。

行之美

如果从诞生到死亡是一条高速公路,那么我宁可另辟蹊径。人生只有一次,我为何要那么快走完全部的路程?我觉得可以慢慢地走,每一段过程、每一份、每一秒,都可以停下来做一点观看,做一点欣赏。

所有的美学都在于自己的心境!

如果我们的心境没有办法维持一个比较悠闲的状况,那么衣食住行拥有再多的物质性的改善,也不见得就会带来满足感。

心灵上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就是你不断地在口味上刺激自己吃到饱、在衣物上满足,或者再居住条件上买更昂贵的房子,不断得投资赚钱,其实这种爽的感觉未必是美感,而是快感。

有时候,美感,反而是在大家都快的时候,你慢下来了。

悠闲,是先把自己心灵上的急躁感、焦虑感,能够转换成比较缓慢的节奏。

我常常在想:人最幸福的时刻,会不会是在梦想还没有达成之前,对梦想还充满了希望的时刻?

我发现豪赌朋友在梦想完成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很大的破灭跟失落。

来源丨笔耕不辍


▼ 看完莫走 ▼

来艺友qq群48010723(已满)

群152864106,一起聊书法

▼ 转载注明 ▼

来源丨书艺咀华(shuyijuhua-W)

▼ 公号理念 ▼

回归书学传统,分享书法知识,

体悟书写乐趣,传递艺术能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