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极茴鱼

 鱼人张 2016-02-03
摘要:北极茴鱼,又名棒花鱼。茴鱼科Thymalidae,茴鱼属Thymallus6种。体长形,侧扁,前背窄棱状。吻钝短,眼大,口裂稍斜,上下颌约等长,各有一行细弱牙。鳞中等大,尾鳍深叉形,分布于额尔齐斯河流域,为冷水性底层鱼类。喜生活在山麓砂底的清澈激流中,食性以水生昆虫及软体动物等为主。是开展溪钓运动极好的对象。
北极茴鱼 简介

北极茴鱼 Thymallus arcticus arcticus
中文正名:北极茴鱼拉丁学名:Thymallus arcticus arcticus
分类地位:动物界Fauna→新鳍鱼亚纲SubclassNeopterygii→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dae→茴鱼属Thymallus→北极茴鱼Thymallusarcticusarcticus
北极茴鱼,产在阿勒泰额尔齐斯河流域,这种鱼体长而侧扁,吻钝,上下颌和颌骨具有绒毛状细齿。眼大,鳃帮细尖,背鳍高大,雌、雄间有明显区别。鱼背呈紫褐色,两侧较淡,靠近鱼头部位上面有黑色小斑点。小鱼腹部为白色,但鱼体两侧有几条深色的横斑,长大后逐渐消失。这种鱼喜欢生活在冷水中底层,其肉极为鲜美,在阿勒泰地区常可吃到这种鱼。
茴鱼肉质鲜美,为名贵的食用鱼类,但数量不多,未形成一定的捕捞量。当地渔民多在洄游期进行捕捞,捕捞强度过大,使原来就不多的资源量显著下降。此外,由于河流均在兴修水库和水利设施,改变了茴鱼的产卵、摄食、越冬环境,对其繁殖和生存也造成了影响。

 

形态特征:

北极茴鱼特点是个体大,生长快,怀卵量大,产卵期早,多为冷水性鱼类,其体形多呈长形或纺锤形,游泳能力强,肌肉结实,味道鲜美。冷水性底层鱼类,生活于砂砾底质的清澈流水中,以水生昆虫及幼虫为食。分布于额尔齐斯河水系。体长形,侧扁,前背窄棱状。口裂斜,上、下颌各有齿1行。背鳍高大,上缘圆凸。脂鳍很小,尾鳍深叉形,下叶常较宽大。背部深紫色,体侧淡黄色。成鱼体侧有较多的斑点且颜色鲜艳。雌雄在外形上区别比较明显,雄鱼背鳍特别高大且鲜艳,雌鱼背鳍较低。

 

物种分析:

茴鱼在中国另有两个亚种:产于鸭绿江的鸭绿江茴鱼(T.arcticusyaluensis)和产于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北极茴鱼(T.arcticusarcticus)上述三亚种的外形和习性颇相似,仅地理分布不同而已。
在黑龙江水系(中国境内)的乌苏里江、呼玛河、额木尔河等河流采集到茴鱼属鱼类标本,经鉴定为中国1新纪录种---下游黑龙江茴鱼Thymallustugarinae。下游黑龙江茴鱼体色鲜艳,背部无或具少量黑色斑点,体侧具鲜艳橙色条纹,明显区别于属内其它物种。与同分布于黑龙江水系的黑龙江茴鱼T.grubii相比,两者在以下性状上存在明显区别:
1.新纪录种体侧背部无或仅具少数黑色斑点,后者体侧具有大量黑色斑点;
2.新纪录种背鳍鳍条数为23-26,后者为19-22;
3.新纪录种体侧具多行间断开的鲜艳橙色条纹,后者无;
4.新纪录种背鳍边缘红色带纹宽阔,后者狭窄;
5.分布区不同,新纪录种仅分布于黑龙江中下游,后者仅分布于黑龙江中上游。
在欧洲,欧洲茴鱼与美洲或北极茴鱼非常相似,但目前通常已由鲑科中区别出来,自已归类为茴鱼科。如同河鳟一样,茴鱼栖息于凉爽、干净且含氧量丰富的溪流中,它们也栖息在湖泊里,尤其是在北美洲。茴鱼相当小,最重约2.7千克。
产地:欧洲茴鱼:英格兰及威尔士至黑海。
美洲茴鱼:阿拉斯加至哈得孙湾、蒙大拿、亚洲东北部。

 

习性本能:

 

攻击行为

雄鱼为争夺雌鱼而互相攻击同类。
和同种或异种争取食物。
制服猎物。
保护鱼卵或幼鱼(雌鱼此时并不差于雄鱼)。
防御方式

淡水鱼的保护色
受刺激后的河鲀鱼
保护自己。
本有防御机制
避免遇到敌人。
隐藏

生活于洞穴、缝隙内。
将身体藏于沙中。
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体外。
吸附在其他大型物体下。
保护色-拥有和环境一样或相近的颜色。
比目鱼为其中的表表者,处身于任何环境,即使眼盲,体色都可变得和环境一模一样。
展示警戒色

体色极为鲜艳、美丽时,通常是非常危险、适口性不佳。
用以警戒敌人不要吃用它,否则吃力不讨好。
拟态

具保护色功能,但连型态也和环境相似。
例如:杨枝鱼摇摆的动作会和身边的海藻极为相似。
次生防御行为

当遇到猎食者后的逃生机制。
退避

最普通、基本的次生防御行为。
通常躲入石隙、水草丛、海藻等地中。
十分有效,同时亦妨碍自身的活动,也不能得知猎食者何时离去。
逃逸

快速游泳。
跳出水面。
恐吓

恐吓敌人。
例如:鲀会使身体膨胀,变成一大刺球。
假死

大部份猎食者只猎取活著的生物,假死可有效躲过猎杀。
分散攻击者注意力。
某些鱼类在尾部有一大圆点,可使猎食者判断方向错误。
其他防御方式

相对地,鱼类还有很多各种千奇百怪的防御方式。
趋性

鱼儿对单向环境的刺激,动物的定向行动反应,定型反应。有:
趋光性
趋电性
趋触性(趋固性)
趋化性
趋流性

 

生活习性:

 

属于群居鱼类,遇到猎食者时,虽有部分个体被猎食,但分散时会被猎食更多的个体。
一个个体发现危险时,可立刻发出警戒信号,通知整个群体,警觉性奇高。

洄游:

 

北极茴鱼类洄游有不少原因。可分三种﹕生殖洄游、索饵洄游、越冬洄游。
生殖洄游

为了产卵,不少鱼类都会洄游到出生地,距离可长可短。可以是﹕
外海→沿岸
溪河→河口
江河/湖泊→江河/湖泊
湖中央→湖边
……
沿岸海域有大量浮游生物可供幼鱼食用。
河口则是孵化幼鱼的良好场所。
部份鱼类于此段时间停止进食。
索饵洄游

洄游目的地有食物比较丰盛。
幼鱼成长时需大量营养,于是游到食物丰盛地方摄取食物。
有些在洄游过程中就已达到目的(索饵)。

 

越冬洄游

水温降低,寻找适合水温水域。
水温越低,游速越快。
水温越温,游速越慢。
其他洄游

水流量改变。
几种洄游可同时进行,主要取决于鱼类种类。

 

捕捉方法:钓法:白鱼及茴鱼可用毛钩钓来钓,也可用人工饵搭配甩竿或天然饵搭配浮标钓或投底直感钓来钓。
钓具:毛钩钓时,试用2.4-2.7米的中调毛钩竿、毛钩卷线器及#5至#7号母线。浮标钓或投底直感钓时,试用3.4-4米钓竿、定轴式卷线器、910-1360克母线及10-16号钓钩。甩竿钓时,使用超轻量钓竿茴鱼及曹白鱼,中量级钓竿钓淡水鳟及湖白鱼。
钓饵:用模拟之干毛钩、湿毛钩及若虫钓茴鱼,用干毛钩钓曹白鱼及湖白鱼。甩竿钓时,用小而亮的旋转片及匙型饵。钓茴鱼的天然饵包括蛆、小蚯蚓,钓湖白鱼时可使用鱼的切片。

 

养殖技巧:
库养鱼中水体管理的基本内容

水库养鱼是指利用有利地形拦河筑坝、围堤建闸形成的人工水体,从事鱼类养殖和增殖的一种淡水养殖方式。水库养鱼是充分利用水资源,发挥水库防洪、发电、灌溉、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的组成部分,它对繁荣山区农村经济,解决山区人民吃鱼问题有特殊的意义。

 

水库中天然饵料和鱼类概况:

 

水库中的天然饵料生物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周丛生物、有机碎屑和微生物等,水库的鱼产力决定于饵料生物的组成和数量。水库蓄水后,水位升高,水流减缓,透明度增大,大量的营养物质从淹没区析出,条件更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繁殖,其种类和数量都比原河道丰富。浮游动物亦因悬浮物沉淀、浮游植物和细菌大量繁殖而大量滋生。周丛生物生长在水库四周浸没的石砾、树枝或杂草表面,是刮恃食性鱼类的饵料。多数水库由于水位变动大,库底淤泥少或淤泥太多太快,底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贫乏,而有些较浅的平原湖泊型水库及老化的水库,底栖动物则比较丰富。水生维管束植物在多数水库中比较贫乏。各类生物死亡后,其残骸经机械力破碎和异养细菌及真菌的作用,产生有机碎屑,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可供食腐屑的鱼类利用。细菌除了起分解作用外,还会形成细菌絮凝体,可供浮游动物和鲢、鳙等鱼类滤食。充分、有效、合理地利用天然饵料生物生产鱼产品是水库的功能之一。为此,选择适于水库放养和增殖的对象种类,必须根据水库特点与饵料生物基础来确定。
水库形成后,由于水文条件和生物状况等一系列变化,在没有人为因素干扰下,河流性鱼类移居上游,其数量增长受到较大限制,有的种类甚至消失,湖泊性鱼类获得大量发展的机会。此外,由于洄游通道受堤坝阻拦,洄游性鱼类不能从下游进入水库,数量逐渐减少,以至消亡。因此,必须适时采取人工放养和增殖措施,人为地调整水库鱼类区系,甚至在水库蓄水前或蓄水初期就着手进行,使之能充分利用水库中的天然饵料生物,发挥水库生产鱼产品的功能。水库蓄水后,一般经历营养高潮期、营养低潮期和营养稳定期。随着营养物质的变化,天然饵料生物也随之发生变化,还必须相应地对放养和增殖措施加以调整。
与水休有关的主要技术措施

有以下几种。
合理放养

为了充分、合理利用水库中天然饵料资源生产鱼产品,除选择合适的放养种类外,还必须确定合理的搭配比例、适宜的放养密度与鱼种规格。
放养对象

确定放养对象要考虑水库的理化性状、饵料保障程度及放养鱼类对饵料的利用率。中国至80年代末用于水库养鱼的主要对象是浮游生物食性的鲢和鳙,其次草食性的团头鲂和草鱼、杂食性的鲤和鲫,以及食碎屑和周丛生物的鲴、鲮等。深水水库的底层水水温较低,通过尾水流出水库,可以用来养殖冷水性鱼类,发展虹鳟网箱养殖。
放养规格

水库的水体大、水深、流急、风浪大,敌害较多,要求鱼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与避敌能力。此外,水库中饵料生物密度相对较低,鱼种要有较强的觅食能力和竞食能力。如果放养的鱼种规格太小,不能迅速适应大水面的生活环境,索饵能力弱,生长慢,就容易遭敌害侵袭,或从进出水口和拦鱼设施处流失。而体质健壮的大规格鱼种对大水面的适应能力较强,生长快,就能较早地达到商品规格。因此,放养大规格鱼种是水库养鱼获得稳产高产的物质基础。中国水库养鱼中鲢、鳙、草鱼的放养规格一般采用13.2厘米以上的1龄鱼种,也有的采用体重0.25~0.50千克的2龄鱼种。鲤、鲫、团头鲂、鲴、鲮的规格一般为6厘米左右。在水库蓄水初期,水位尚低,无泄洪威胁,凶猛鱼类种群还很弱小,饵料生物资源又很丰富,抓紧这个有利时机投放较小规格的鱼种,也能收到良好效果。

放养密度确定放养密度的关键是使放养鱼类种群密度尽可能符合水体的饵料基础状况,做到既不妨碍天然饵料资源的再生产,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饵料生物的生产能力,维持养殖鱼类的最大种群密度,提供尽可能多的鱼产品。
搭配比例科学地搭配放养种类和数量是决定水库鱼产量高低的重要技术措施。要求组成一个可以互相共存、各摄其饵、各自占有不同生态小生境的合理的鱼类群落,较好地发挥水体鱼产力。
放养方法通常采用“三级放养”方法,即从小水面至中水面,最后放到水库的主体.“三级放养”是中国水库养鱼培养大规格鱼种,提高放养成活率的成功经验之一。鱼种放入水库的时间一般选择在一年中水温较低的季节。拦鱼防逃设置拦鱼设施是提高水库放养鱼种存活率的重要保障。不建拦鱼设施、设施建造不当或管理不善,就会发生逃鱼事故。常用的拦鱼设施有:

金属拦鱼栅适用于宽度不大、水流较急的水库溢洪道及涵洞等处,中小型水库应用较多。大量溢洪时效果较差。
拦鱼网常设置在溢洪道和输水涵洞附近或水库上游的进水口,网拦库湾中也用它拦鱼。具有抗洪强度大、结构简单、管理方便等优点。在汛期起拦鱼作用,非汛期可用来捕鱼。但排污性能较差,在流速大、漂浮物和污物多的水库中使用有一定局限性,需另外配置专门的排污装置加以弥补。拦鱼网的网衣通常用尼龙线、聚乙烯线或聚乙烯与维尼纶混合线编结而成。采用抛锚式、打桩式和抛礅式等加以安装固定,在船只来往频繁处还应加设过船装置。

拦鱼电栅鱼类对电刺激产生防御性反应,当鱼游到距电栅一定距离时,受到电场强度的刺激,就会改变游泳方向。以往拦鱼电栅多用交流电,70年代以来,一些水库改用脉冲电拦鱼电栅。脉冲电对鱼的刺激性较强,而断电后对鱼的副作用时间短,可以节省电能消耗,便于机组小型化。在使用拦鱼电栅时,要保证连续供电,并注意人畜安全。
注意事项

繁殖保护与增殖:为了保证能在水库中自然繁殖经济鱼类,让其顺利繁衍后代,在亲鱼产卵和仔幼鱼肥育期间,应规定禁渔期,在产卵场和肥育场规定禁渔区。在冬季大捕捞时,在鱼类越冬场所也要规定一定范围的禁渔区,以保证次年有足够数量的产卵鱼群。

由于水位的波动,可能引起草上产卵鱼类繁殖条件的恶化,可在产卵场所附近设置浮性人工鱼巢,供受精卵附着和仔鱼栖息。适合于水库放养的经济鱼类或其他水生动植物,可以采取移植措施来增加资源。还可以移植一些螺、蚬、虾等鱼类的饵料生物。
防止水质污染:某些污染物排入水库会影响鱼类的正常生活环境,影响水产品质量,甚至引起鱼类死亡,损害或破坏鱼类资源。必须对水库周围的污染源加以有效的监测,未经妥善处理的污水污物严禁排入水库。

保护生态系统:维护陆地生态系统、水陆交替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对水库生物生产力的提高也很重要,植树造林是其中有效的环节。良好的植被可减少泥沙流入水库,延长水库寿命。此外,经济林木水果的生产也是发挥水库综合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