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金山,倒玉柱,从武松的三拜看“独狼”的另一面

 快乐老年435 2016-02-03



推金山,倒玉柱,从武松的三拜看“独狼”的另一面

(祝延平版武松)

说起武松,大家都知道他“平生只要打天下硬汉”的侠义,知道他“血溅鸳鸯楼一气杀死十五人”的凶狠,知道他“杀人者打虎武松也”的刚直。这一切,使他像极了一头纵横草原的“独狼”。但少有人细究武松内心深处那滚滚奔流的情感。

读水浒,武松有“三拜”让我印象深刻,仔细品味,这“三拜”背后就有武松对知己、亲情、友情的看重和珍惜。

第一拜,拜宋江:士为知己者死

武松在《水浒传》中第一次出场是在柴进府,当时他害疟疾正在烤火,不想被宋江惊扰,武松揪了宋江要打,随后而来的柴进忙劝住,接下来一段很是精彩——“柴进笑道:‘大汉,你不认得这位奢遮(了不起)的押司?’那汉道:‘奢遮杀,问他敢比得我郓城宋押司,他可能?!’……他便是真大丈夫,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我如今只等病好时,便去投奔他。’”——此段掏心窝子的话,看出武松对宋江的无限崇敬和心向往之,他是把宋江引为知己的。

待宋江亮明身份,(武松)纳头便拜,说道:“我不信今日早与兄长相见!”宋江道:“何故如此错爱?”武松道:“却才甚是无礼,万望恕罪!有眼不识泰山!”(武松)跪在地下,那里肯起来。——说实话,初看此段,我都有些不适应,觉得这样的犹如粉丝见明星般的谦卑、激动,似乎不是打虎武松该有的!可细思量,这样举止实是武松渴求识得真英雄、结交真知己的内心表现。

而且,当时在柴进庄上的武松正为怀才不遇而苦闷。武松初投柴进时,也一般被接纳管待,“但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管顾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惹得庄客都嫌他,柴进也逐渐“相待得他慢了”。武松的醉酒打人,很像《史记·孟尝君列传》中冯谖的弹剑而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打人也好,弹剑而歌也好,其背后都是心有不甘,都是恃才求认同。

也正因此,宋江的出现,才引得武松有了这么强烈的反应!在随后一段日子里,宋江对武松也确实备加尊崇:留武松一处安歇,将出银两与武松做衣裳,武松回乡宋江一送再送,与武松结拜为兄弟……这一切,让武松深受感动,“堕泪”拜辞宋江,在路上还念念不忘:“江湖上只闻说及时雨宋公明,果然不虚!结识得这般弟兄,也不枉了!”

在此后的岁月里,虽然宋江、武松间几乎再没了私人确实间直接交集,但“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已深植武松心中。在关系宋江、卢俊义谁坐梁山第一把交椅的关键时刻,武松是第一批力挺宋江的人之一——虽是在“吴用以目示人”的提醒下。梁山大聚义后,在诸多战斗中,武松兢兢业业。虽然,在那段日子里,当年那个三碗不过冈、景阳冈打虎、杀嫂除西门、戏耍母夜叉、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的武松,那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爱有恨的武松不见了,武松成了梁山众好汉中的芸芸一员,他只是个步军头领,他只是个与李逵一样的打打杀杀的战士。

也许,那时的武松是寂寞孤独的,甚至他是心存悲哀的,但既然有了当年与宋江的那一拜,武松选择了为之奋斗下去,直至身残……

推金山,倒玉柱,从武松的三拜看“独狼”的另一面

(丁海锋版武松)

第二拜,拜兄嫂:面冷心热真男儿

回过头来,再说武松在阳谷县当都头时,一天,“走出县前闲玩,只听得背后一个人叫他,武松回转身来,看见那人,扑翻身便拜。那人原来不是别人,正是武松的嫡亲哥哥武大郎”。两人简单叙罢,武大带武松回家见嫂子。到家后,武松揭起帘子,入进里面,与那妇人相见,武松道:“嫂嫂请坐。”武松当下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

——这两拜,一个是“扑翻身便拜”,这是见了自己惟一的亲人,情不自禁而拜;“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这是拜嫂子,拜得庄重、真诚,这一拜里含有感激甚至感动,因为武松念念不自己老实弱小的哥哥,怕他被人欺负,怕他景况凄凉,而对能够嫁给哥哥、陪伴哥哥的女人,武松是发自内心感激的。这两拜,武松拜的是亲情!

而此后的几番对话和举止,也看出武松对哥哥、对亲情的重视。面对潘金莲对武大郎的言语指责,武松总是说“家兄却不到得惹事,要嫂嫂忧心”;潘金莲为了试探武松故意说他在外面养着“一个唱的”,武松脱口否认并说“嫂嫂不信时,只问哥哥”;潘金莲试探失败,反咬武松调戏她,武松并不多言,只迅速搬走,并告诉哥哥“不要问,说起来,装你的幌子”;随后,因公差要离开,武松专门请哥嫂吃饭,一番言语有轻有重、有劝慰有告诫,像极了孙悟空化斋前给唐僧划定的保护圈——这时的武松,更像个普通男人,他一心念的是哥哥,他期盼这个家能平静、哥哥能幸福。

也正因此,当他出差归来发现最担心的事情发生时,武松那颗心冷了下去。他寻证人、查证据,告状失败后,他请来众邻,问出真相,杀嫂,杀西门庆,绑了王婆带了众邻去自首……一切都按部就班,冷静到可怕。

这种冷静,正因为他对哥哥、对亲情的看重,这种冷静里蕴藏了极大的悲痛。

推金山,倒玉柱,从武松的三拜看“独狼”的另一面

(陈龙版武松)

第三拜,拜朋友:患难真情不多言

张青、孙二娘夫妇,在梁山好汉中算不得了不起人物,甚至还有不少缺点,但这对夫妇,对武松、鲁智深这样的江湖好汉,却端得是真心相待。

武松前后两次落在张青夫妇手中。第一次是初识,且武松还戏弄了孙二娘一番,但听闻是武松后,夫妇俩好生敬重,要送武松去二龙山以免发配之苦。知道武松不愿落草,张青夫妇又好酒好肉招待,且赠送两把雪花镔铁戒刀。要知道,这一切并不为索取什么——武松这样一个过路“贼配军”,除了身上那几两银子,又有什么可图?

——也正因此,在与张青夫妇的首次交往中,书中两次出现“武松忽然感激”字样,最后武松“洒泪别了”。

武松第二次落到张青夫妇手里,是在血溅鸳鸯楼杀了张都监、蒋门神一众人等后。这一次,武松杀人太多、事惹大了,张青夫妇没有害怕,紧急筹划要武松投奔二龙山保命。随后,张青夫妇做了这样一些事:1.写推荐信;2.把武松改头换面成行者模样;3.把易暴露且不便使用的金银酒器换成零碎银两;3.缝锦袋盛了度牒让武松贴身藏了;4.嘱咐武松“于路小心在意,凡事不可托大,酒要少吃……”

——这事无巨细的一切,让人想起远行、参军或上大学前,父母为孩子张罗的一切。落难时得这样的不计回报的关心,武松能不感激?!

可在此后的《水浒传》情节中,武松与张青夫妇的交集很少出现。书中交代张青夫妇后来也加盟了二龙山,再后来三山聚义同归梁山。到梁山后,张青夫妇负责西山下酒店,与步兵头领武松的往来并不多。再后来,征方腊时张青夫妇先后战死,而武松也断臂身残。

提到三山聚义,倒想起个细节,见到昔日好友林冲的鲁智深动问道:“‘洒家自与教头别后,无日不念阿嫂,近来有资讯否?’林冲道:‘自火拼王伦之后,使人回家搬取老小,已知拙妇被高太尉所逼,随即自缢而死;妻父亦为忧疑染而亡。’”

武松不似鲁智深的外露,也许大庭广众间,他不会有类似的举动,但我宁愿相信,他是把对张青夫妇的感激深埋在心底的。网上说,新版水浒剧中,张青夫妇在征讨方腊时死去,是武松单臂擒方腊替他们报仇!而在原著中方腊应是被鲁智深擒获。新剧这一改动,倒符合了武松知恩图报的性格。

推金山,倒玉柱,从武松的三拜看“独狼”的另一面

(这版武松是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