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文化】年画里的中国年味

 茶香飘万里 2016-02-03


年画里的中国年味

来源:网络   西风东韵编辑整理


年画,又称“喜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

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

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



作为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

每年春节,

许多地方都有张贴年画的习俗。


小时候,每当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几日把家里打扫干净。而后,门前、灶上都会被贴上焕然一新的年画,看着热闹喜庆,也满是人们对来年富贵、吉祥、平安的祈愿。贴年画的重要性跟贴对联是一样的。年画讲述着过去人们编织的种种美丽传说,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一切美好祈愿。
 杨柳青木板年画

 桃花坞年画


年画开始在民间普及是在宋代。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不光宫廷之内设有专供王室的年画作坊,市井里的百姓们也争着印卖门神。当年木版年画的盛行程度,可见一斑。

木版年画,究其本源,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画”。因此木刻以朴实为本,不饰脂粉,人物全无媚态,颜色浓重,有乡土味儿。年画艺人有句歌:“红配绿,一块肉;黄配紫,不会死。”年画色彩往往分外地鲜艳、刺激,给人一种乡土气息扑面而来的喜庆和兴奋。

花花绿绿的年画里,装满了鲜艳的故事。守卫门前的“门神画”,源于神茶、郁垒两兄弟监督百鬼的传说;坐定灶台上的“灶王爷”,因主管人间饮食,被人细心供奉在厨房。

木版年画,南北皆有。其中的杨柳青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杨柳青年画特别之处有二。一因挨着北京,人们要给皇家和贵族送杨柳青年画,所以年画色彩极其大气美观;二因离天津近,它的年画中多了大城市的精细,半绘半画,半印半绘,竟神似国画。

杨柳青年画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勾、刻、刷、画、裱等纯手工制作。其素来以其细腻的笔法、秀丽的人物造型、明艳的色彩、丰富多姿的形式内容而著名。既有版画的冲击力,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

年画的题材很广,涉及到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小说、文学典故、世俗生活、岁时风物、各地风情、门神钟馗等多各方面。包括了渔樵耕读、士学兵商、医卜星相、三教九流;历史故事中的功臣良将、清官廉吏、英雄义士、游侠剑客、贤妇良母、孝子烈女、诗人才俊、儒林隐士、僧道神佛各类人等,三教九流无所不有,五行八作尽在其中。

 福禄寿三星

 姜太公

画册的印刷越来越便捷,机器为我们完成了很多工作。传统的木版年画相形之下显得“粗糙”。然而,那些怀抱信仰创作年画的手工艺者却仍然坚持亲手创作。他们相信自己,本着诚心亲手绘制的“神灵”才能有“祛除苦难,保佑平安”的力量。而在我们手拿一张精美的机器印刷品时,那千篇一律的画像,怎么看都少了一分神圣感。

▲ 苏州桃花坞年画 丰收图

 福寿双全

流水线生产方式的蔓延,已经让我们的精神世界,被一步步逼向边缘。春节在过去是人们共度的有关信仰的“节日”,而不像现在只是外面的餐馆草草解决一顿晚饭。每幅年画背后的动人故事,都值得我们去重新探求,并告诉我们的后人。

年画,是我们对神明保持的敬畏之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