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产争光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

 夜半钟声潇潇雨 2016-02-04
【摘要】:正 瘢痕疙瘩(Keloid),系纤维组织大量增生所致的一种皮肤良性间叶性肿瘤,为一诊断易而治疗难的常见多发皮肤病·作者自去年以来,对门诊50例瘢痕疙瘩患者采用国产争光霉索局部注射治疗,取得甚为满意之效果,现简要报道如下。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地区医院皮肤科
【关键词】局部注射治疗 瘢痕疙瘩 皮损 皮肤病 治疗后 门诊 皮肤科 争光霉素 纤维组织 国产
【正文快照】:
瘫痕疙瘩(Keloid),系纤维组织大量增生所致的一种皮肤良性间叶性肿瘤,为一诊断易而治疗难的常见多发皮肤病·作者自去年以来,对门诊50例瘫痕疙瘩患者采用国产争光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取得甚为满意之效果,现简要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分析男38例,女12例;发病年龄为6~51岁,其中

抗生素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全保;“肛裂愈”液注射治疗112例肛裂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刊;1980年07期
2 张润生,范德维;康得灵注射液治疗软组织损伤[J];安徽体育科技;1980年01期
3 ;复方当归液局部注射治疗限局性神经性皮炎108例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1981年04期
4 卢勇田;碘酊局部注射治疗皮肤病毒性赘疣[J];陕西医学杂志;1981年09期
5 卢勇田;国产争光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J];陕西医学杂志;1981年12期
6 朱振发;;强的松龙局部注射治疗霰粒肿(附10例报告)[J];眼科新进展;1981年04期
7 卢勇田;国产争光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82年02期
8 于淑荣;;醋酸强的松龙局部注射治疗霰粒肿[J];贵州医药;1982年02期
9 张孝如;朱本英;;强地松龙局部注射治疗霰粒肿[J];贵州医药;1983年05期
10 张孝如,朱本英;强地松龙局部注射治疗霰粒肿[J];眼科研究;198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境华;胡海凤;王利伟;;BLM局部注射治疗牙龈瘤[A];第二届中国国际暨第五届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齐东元;朱崇垠;王治熙;;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A];第二届中国国际暨第五届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3 林岩;;康宁克通-A应用中副作用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4 支满霞;张国斌;;中药注射配合小针刀治疗创伤后关节功能障碍[A];针刀医学论文精选[C];1999年
5 凌昌全;陈坚;陈哲;黄雪强;高晓峰;郑晓梅;蒋栋;;去甲斑蝥素—泊洛沙姆407缓释制剂局部注射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6 宋江洪;;应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牙龈瘤[A];海南省口腔医学会第二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7 马霖泉;;瘢痕疙瘩浅述[A];第五届东南亚地区医学美容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8 凌昌全;陈坚;陈哲;黄雪强;高晓峰;郑晓梅;蒋栋;;去甲斑蝥素-泊洛沙姆407缓释制剂局部注射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王静玲;黎力;;卡介苗接种后形成瘢痕疙瘩的处理[A];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大会学术报告[C];2001年
10 聂勇;郭贤坤;张燕;涂忠骏;;包皮环切加黄芪局部注射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HG)临床疗效分析[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笃银;恼人的瘢痕咋形成[N];健康报;2001年
2 周志宽;治疗痤疮中医方法多[N];健康报;2001年
3 李梅;恼人的瘢痕[N];健康报;2001年
4 永久;五倍子医疗药用方[N];民族医药报;2001年
5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范金才 博士;关于“疤痕”的几个问答[N];中国医药报;2001年
6 陶春祥;用于临床的基因工程药物[N];中国医药报;2001年
7 驻地记者 伍贤平;微血管增多可能与瘢痕增生有关[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年
8 石家庄市中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李洁;你了解核医学吗[N];河北科技报;2002年
9 南国;丹参注射液可除瘢痕疙瘩[N];健康报;2002年
10 本刊编辑部;疤痕增生是否有药可治[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力;SMAD3和SMAD7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TGF-β/SMADs信号通路中的介导作用研究[D];;2002年
2 周智;相对静息期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瘢痕凋亡相关抗原的表达及相关因素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2003年
3 刘传康;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先天性斜颈机理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4 李友良;他莫昔芬和腺病毒转染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p53表达及细胞周期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5 刘旺;瘢痕疙瘩p53基因突变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6 杨志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及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7 陈俊杰;热休克蛋白47在病理性瘢痕生成中的作用机制的探讨[D];四川大学;2005年
8 胡振富;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相关基因筛选和分析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9 罗勇;瘢痕疙瘩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标志蛋白的分析[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10 周剑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α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机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峰;Fas介导的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死亡信号传递及基因调控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2 刘永波;瘢痕疙瘩突变基因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3 段红杰;瘢痕疙瘩周围皮肤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4 贺肖洁;Tenascin-C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D];浙江大学;2002年
5 张怀军;E2F1基因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6 罗勇;Fas基因转染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并诱导其凋亡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7 靳睿;瘢痕疙瘩基因诊断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8 郭丽丽;基质金属蛋白酶-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意义[D];郑州大学;2003年
9 卿勇;皮肤病理性瘢痕微血管密度及VEGF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D];四川大学;2003年
10 邵华伟;瘢痕疙瘩术后电子线治疗——15例遗传家系病人疗效随访观察[D];浙江大学;2004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