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极致优雅的:品味古典音乐史上最深情的大提琴协奏曲

 wind663 2016-02-05

曾有人说过,当聆听震撼到自己的一场音乐会时,会感到浑身激动得不能自已,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尽管乐曲中没有一句话,但却遥胜千言万语……这就是古典音乐的魅力。



在这浩如烟海的古典音乐作品中,最能融化人心的莫过于那把优雅的大提琴了。它的音色醇厚而温婉,在与众多乐器协奏的作品中的表现就更宛若一杯甘醇的红酒,散发着醉人的芬芳……

今天,“影音新生活”将与大家共同品味十首古典音乐史上最深情优美的大提琴协奏曲。


《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德沃夏克

德沃夏克创作这首大提琴协奏曲时,正值他旅居美国的最后一年,一如他最受欢迎的作品“新世界”、“美国”一样,此曲融合了波西米亚民俗音乐与美国印地安、黑人灵歌的素材。当年勃拉姆斯听到这首作品便羡慕地说:“早知道大提琴协奏曲能写得这么优美动听,我也该提笔写一首。”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Cello Concerto in B Minor, Op.104, B.191 (1987 - Remaster): I. Allegro Jacqueline Du Pre;Daniel Barenboim - Dvorák/Haydn - Cello Concertos

《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Cello Concertos in B Minor)不仅是在乐思上浑然天成,作曲家在结构的设计配套上也相当杰出,德沃夏克天生对弦律性的敏锐加上他对古典乐派的乐曲造型,更提升本曲的经典性。在大提琴主奏与乐团的搭配上,他采取对立抗衡的手法而不是琴瑟和鸣的方式,管弦乐的厚度相当够份量。



《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舒曼

舒曼的这部《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Cello Concertos in A Minor OP.129)反映了他性格中最为动人的一面。从头到尾都是发自内心的典雅。一位作曲家当他的情感出自内心深处,其敏锐的想象力得到最大发挥时,其作品越感人。就在创作这部大提琴协奏曲的一个月前,舒曼和妻子克拉拉从德累斯顿移居到杜塞尔多夫。他们两人对新的环境满心欢喜。这样欢欣的成果还有《莱茵河》交响曲和这部大提琴协奏曲。



该作品创作于1850年,是舒曼晚年的作品。作曲家仿佛要通过它表现一个更为深奥而宽广的艺术境界。乐曲包含了深切、纯真的由衷叙述,坚定、豪爽的热忱气息,如梦似景的浪漫情趣,诙谐、幽默的戏剧情节,它把大提琴和乐队完全糅合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因而对独奏者的艺术修养提出了高的要求,因此人们一直认为能否演奏好这首协奏曲是衡量一个大提琴家在艺术上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海顿

这首《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Cello Concertos in D Major)与舒曼的《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及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合称为“大提琴三大协奏曲”。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Cello Concerto in D Major, Hob. VII b: 2: Allegro Moderato Sergei Istomin - Haydn: Cello Concertos

该作品创作于1783年,其创作经历非常曲折,这是为当时埃斯特哈齐宫廷乐团的首席大提琴手安东·克拉夫特创作的,据说除了华彩段落的其他某些部分还得益于克拉夫特的建议。至今,这首协奏曲已经成为众多演奏家的保留曲目之一。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埃尔加

这部《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Cello Concertos in E Minor)其实与埃尔加两首交响曲一样,均属后期浪漫时代的雄伟巨作,堪称埃尔加晚年最佳的作品,曲中可以听见一代名作曲家晚年的人生孤寂与感叹。这部协奏曲现在已经在大提琴曲目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埃尔加具有代表性的标志。



这支曲子据说是埃尔加献给去世的妻子的,也是作曲家毕一生之力创作的最后的大型管弦乐作品,可以说是爱尔加献给妻子的安魂曲。整支曲子情感起伏很大,感情真挚而又充满哲思。




《a小调第一号大提琴协奏曲》——圣桑

《a小调第一号大提琴协奏曲》Cello Concertos in A Minor No.1),作品完成于1872年,是圣-桑最著名的大提琴协奏曲。这首乐曲共分三部分,是采用整体合并成一个乐章,让各部分不间断地继续的形式。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Saint-Sa?ns: Cello Concerto No.1 in A minor, Op.33 - 1. Allegro non troppo Mischa Maisky;Orpheus Chamber Orchestra - Saint-Sa?ns: Cello Concerto No.1; Cello Sonata No.1; Suite, Op. 16; Le Cygne From Le Carnival Des Animaux; Allegro Apassionato, Op. 43; Romance In F Major, Op. 36

该曲小巧玲珑,充满了轻快明朗的法国风味,尤其是第二乐章显得格外优美。由二管编制的管弦乐队所奏出的丰富的和弦,也可以说是圣-桑的特长之一,这在乐曲中也有十分鲜明的表现。这些使得这首乐曲历久不衰,至今仍被世人喜爱,并经常出现在各种演奏会的曲目中。



《科尔·尼德莱》——布鲁赫

马克斯·布鲁赫(Max Bruch)是一位德国作曲家,他的这首大提琴与乐队作品《科尔·尼德莱》(Kol Nidrei,OP.47)作于1880年,主题旋律取材于希伯莱祷歌,旋律异常的优美感人。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Kol Nidrei, Op.47 Jacqueline du Pré;Daniel Barenboim;Israe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Brahms: Cello Sonatas Nos.1 & 2 - Bruch: Kol Nidrei

这首作品的曲式较为自由,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d小调,慢板,弦乐组奏出逐次下行的引子,缓慢而沉重,大提琴一顿一叹地吟诵,带有一种沉郁悲伤的色彩,随着音乐转入另一个乐思中,情绪稍微变得激昂,突然,乐队以庄严的气氛带出第二连接部主题,大提琴随之呼应,情绪渐渐转为明朗庄严,充满虔诚的信念。第一部分就这样结束在大提琴喃喃的低语中。



接着,竖琴的琶音将音乐带入第二部分。这时旋律转为D大调,乐队呈现另一个气息悠长,委婉而略带梦幻般色彩的主题,大提琴在此衬托下,吟唱出动人的主题,仿佛进入一种宁静安详的梦境和沉迷的幻想,同时还带有一种虔诚的祈祷和对未来的希望。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罗德里

马德里东南30英里有一座小城名叫阿兰胡埃斯,这里原是波旁王朝的夏宫,西班牙作曲家华金·罗德里格创作的一首大提琴与吉他协奏曲让它名杨天下。



1939年,根据吉他演奏家玛泽的建议,罗德里格开始谱写《阿兰胡埃斯协奏曲》(Rodrigo Concierto de Aranjuez)。作品大部分在巴黎完成,1940年由巴塞罗那爱乐乐团首演,玛泽但任独奏。亲历了首演盛况的作曲家萨尔维杰在回忆录中写道:“那天晚上,人们强烈感受到这部协奏曲的独创性和清新洒脱的格调。”更值得一提的是,1969年,美国宇航员登月时所带去的地球乐曲当中,就包括这首《阿兰胡埃斯》。




《第一大提琴协奏曲》——肖斯塔科维奇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Cello Concerto No.1, Op.107: I. Allegretto Kim Cook - Shostakovich: Cello Concerto & Tchaikovsky Rococo Variations

1959年夏天,肖斯塔科维奇完成了这部大提琴史诗 《第一大提琴协奏曲》(Cello Concerto No.1)。这部作品是献给罗斯特洛波维奇的。从曲式和内容上看,这部作品的旋律格外优美而且通俗易懂。大提琴从低音到高音,挥洒自如,因此倍受大提琴家欢迎。演奏这部乐曲,管弦乐只采用规模较小的双管编制,但加添了钢片琴。



《g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维瓦尔第

维瓦尔第是“协奏曲之父”,是巴洛克音乐家的佼佼者,他的作品竭尽全力要表达纯粹音乐的美感,而不在乎是否表达任何深奥的哲理,他让我们经常畅游在音乐本体美的崇高境界中。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Cello Concerto No.1 in A Minor, Op.33: Allegretto con moto Walter Susskind - Icon: Pierre Fournier

这首《g小调大提琴协奏曲》Cello Concertos in A Minor No.1)是维瓦尔第罕有而珍贵的巴洛克风大提琴作品,精致的诠释,清丽的竖笛、默契的合奏让人回想起巴洛克的宫廷时光。



这首乐曲充分的表达了作曲家对大自然的热爱,正如他在著名的《四季》当中的十四行诗中的描写:春临大地、众鸟欢唱、和风吹拂、溪流低雨……,清纯亮丽的音乐,永远让人感怀生命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自然。


《大提琴协奏曲》——戴留斯

这首协奏曲完成于1921年,从创作历程上看,它已经是戴留斯的后期之作,这一年他59岁。虽然还未走到人生的尽头,他却遭逢了许多心灵上的打击。一战的降临搅扰了他的宁静生活,战争的恐怖亦给这位内向孤僻艺术家的心里投下了阴霾暗影。他在这期间写下了一部安魂曲,以寄托内心复杂苦闷的情怀。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Kol nidrei, Op.47 (1995 Remastered Version) Jacqueline du Pré;Gerald Moore - Delius: Cello Concerto

从1916年起,他的身体渐渐麻木瘫痪,双眼也渐渐失明;谱写这首协奏曲时,他的健康状况比上述的还要更糟糕一些。因此我们在音乐的一开篇就能触及作曲家哀叹迟暮的感怆之情。



其后的大段旋律都在伤怀与追忆间交叠辗转,音乐如同幻梦中的一缕微明,漂游萦绕,将无尽情愫融入缠绵的怅叹中。但善感的作曲家始终怀着一份淡泊心性,纡徐百转之后,乐曲并未在怨艾绝望里终结,而是归于平和宁静。这自然清美的转合,遂令全曲回味醇长。


结语:一盏灯,一杯咖啡,伴着这低沉舒缓而凄婉浑厚的旋律,缓缓地流淌在这夜色迷离的静夜里。身处充斥着嘈杂流行乐的氛围里,大提琴显然最适合这安静的夏夜。所以,多听听古典音乐吧,让我们在优雅的深处漫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